[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般若义理的探究 分别解说 四谛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36
分别解说|四谛  
 
世尊成道后,应梵王请,至鹿野苑为五比丘说四谛法。三转十二*轮,示转、劝转、证转。
 
示转者,此是苦,是苦集,是苦灭,是至苦灭道。世尊先示四谛相,令五比丘知。
 
劝转者,劝五比丘如法修行。是苦谛应知,是苦集应断,是苦灭应证,是苦灭道应修。至此世尊劝五比丘,知苦断集,证灭修道。
 
证转者,是苦谛我知已,是苦集我断已,是苦灭我证已,是苦灭道我修已。世尊以自身为证,令五比丘深信力行。 
 
当示转时,憍陈如最初得道。证转已,五比丘皆证阿罗汉。至此时三宝具足,世尊佛宝也,四谛法宝也,五比丘僧宝也。天台宗判为鹿苑时,世尊说小教《阿含》等经。天台五时教者,第一华严时,第二鹿苑时,第三方等时,第四般若时,第五法华涅槃时。
 
苦集灭道四谛法,旨在随顺众生所欲,令众生离苦得乐。断集则离苦,修道证灭则得乐。如此真理,一切外道所不知。故四谛*轮,当时一切世间天魔梵所不能转,世尊欲救世间,说此真理。
 
若不通达四谛,则永远轮转五道,往来生死。世尊说法四十九年,可以说皆是四谛之广说。谛是谛实义,不是说四谛法为实,《心经》云无苦集灭道,四谛法焉得为实?而是说造作集必有苦,修道必然证灭,此法谛实无虚也。
 
四谛又名四圣谛,因系圣者所修,故名四圣谛。苦集二谛,系圣者所离所断,灭道二谛,系圣者所证所修,故名圣谛。
 
《分别圣谛经》云:「云何苦圣谛?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略五盛阴苦……云何爱习苦习圣谛?谓众生实有爱内六处,眼处、耳鼻舌身意处。于中若有爱、有腻、有染、有著者,是名为习(集)……云何爱灭苦灭圣谛?谓众生实有爱内六处……彼若解脱,不染不着,断舍吐尽,无欲灭止没者,是名苦灭。诸贤,多闻圣弟子知我如是知此法,如是见,如是了,如是视,如是觉,是谓爱灭苦灭圣谛……云何苦灭道圣谛?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有云八苦为苦,有云三界为苦,有云五阴为苦;有云烦恼业为集;有云涅槃为灭;有云对治为道。今依《分别圣谛经》介绍如上。
 
苦是逼恼相,集是出生相招感相,灭是寂灭相,道是出到相。苦集二谛是世间因果,圣者应离应断;灭道二谛是出世间因果,圣者应证应修。
 
佛为度众生故,乃有四谛法流布于世间。佛号称大医王,以佛知众生病,佛知众生病因,佛知众生病对治,佛知众生病已。知众生病者,知苦也。知众生病因者,知集也。知众生病对治者,知道也。知众生病已者,知灭也。
 
经云有苦、有谛、有实。何谓苦?直言其苦事名之谓苦。例如违境逼恼,令众生不得自在,如生老病死等。何谓谛?于中因缘有无之法,不差不谬也。例如造作烦恼业则有苦果,断集则不受苦果,修道则得道果,不差不谬,真实不虚。何谓实?以理穷之,苦集灭道皆因缘生法,其性本空,如《心经》言无苦集灭道,此是实也。故四谛之「谛」字,非言苦集灭道此法为实也,而是说断集则离苦,修道则证灭,真实不虚。
 
故知苦集灭道所论者,乃是谛相,非是谛实。谛相者,因果不爽,因缘有无,不差不谬。谛实者,实性空寂,无性无生。无性随缘,而有苦集灭道。苦集灭道无性,归乎谛实。
 
故谛实随缘,即是谛相;谛相缘起无性,即是谛实。谛相者,世谛摄;谛实者,第一义谛摄。而世谛即第一义谛,第一义谛即一真法界。故勿谓四谛系小乘法,当知四谛出于二谛,二谛出于一实谛。一实谛则是不生不灭,不常不断。
 
有人说苦集是虚妄,灭道是真实。其实约情见讲,苦集灭道四者,皆因缘法皆虚。如经云,见苦断集证灭修道,即是戏论。如果废见论法,四谛皆实,以破见不破法故。佛未出世时,亦有苦集灭道其法,唯众生为情见所障,不能知苦断集证灭修道而已。佛出世后,方四谛显然,圣者依之修行。
 
大乘经中所说,与小乘之见不同。例如大乘经云,知苦无生,是苦圣谛;知集无和合,是集圣谛;毕竟灭法中知无生灭,名灭圣谛;于一切法平等,以不二法得道,名道圣谛。我们可以知道,这是约谛实而论。
 
有四谛智,知苦曰知苦智,断集曰断集智,证灭曰证灭智,修道曰修道智。依《胜鬘经》,四智渐至是声闻智,非如来第一义智。四智渐至者,先知苦生苦谛智,次断集生集谛智,次修道生道谛智,次证灭生灭谛智。四智渐至,不能断无明住地,故非如来第一义智。
 
如来第一义智,破无明断一切烦恼藏究竟。换句话说,知苦无生,知集无和合,知毕竟灭,知一切法平等不二,方名第一义智。第一义智为佛智,亦名金刚智,亦名不思议空智,能断一切烦恼藏。
 
大乘经中所说四智,即取此义。《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云:「诸法不生是苦智,诸法平等是集智,诸法尽是灭智,诸法无为是道智。」
 
《大宝积经》云:「由不生故,苦得清净(苦智);不攀缘故,集得清净(集智);由灭尽故,灭得清净(灭智);由修习故,道得清净(道智)。」
 
《大般若经》说十智,有法智、类智、世俗智、他心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尽智、无生智等。兹摘录其四谛智介绍之。
 
「若智以无所得而为方便,知苦应不生,是为苦智。」
 
「若智以无所得而为方便,知集应永断,是为集智。」
 
「若智以无所得而为方便,知灭应作证,是为灭智。」
 
「若智以无所得而为方便,知道应修习,是为道智。」
 
最后我们谈,总说名四谛,广说名十二因缘。十二因缘,实是四谛之广论。
 
十二因缘者,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其中无明、行、爱、取、有五支为集谛,其余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等七支为苦谛,此是生死流转十二因缘。对治为道谛,无明灭乃至生、老死灭,是为灭谛,此是还灭十二因缘。
 
所以十二因缘法中,将苦集二谛作流转十二因缘论,将灭道二谛作还灭十二因缘论;并将苦谛作七支广论,集谛作五支广论。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般若义理的探究 分别解说 三谛
下一篇:般若义理的探究 般若之要旨在阐释谛理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二期 第七天 世间诸行无常一切法无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夏雨清凉解要 十五
 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一期 第四天 持佛名号四种功德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一期 第七天 不求万事如意只求万事如法
 缘起法泛谈 二、诸法悉由缘起现
 性缘问题之申论 七、天台宗性具法门之商榷
 妙法莲华经讲记 卷六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释义
 妙法莲华经讲记 卷五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像供奉佛法一样地供奉仇人(寂天菩萨)[栏目:忍辱]
 放生救物愈疾[栏目:放生病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二十)[栏目:宽运法师]
 04-121佛要救你~道证法师讲述[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
 法会读诵本 15.修心八偈[栏目:法会读诵本]
 无声的法语&内在的风[栏目:清净的法流]
 福德日记7月17日─投生恶趣的痛苦是什么?[栏目:福德日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六二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六集]
 醒醐之源(一)修行之路[栏目:海空法师]
 维摩诘所说经新注 弟子品第三[栏目:唐思鹏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