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从人间化到娱乐化
 
{返回 本性法师·禅思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55

从人间化到娱乐化

    近来,我花了一个星期的夜晚时间,专门收集各类佛教网上的佛教活动消息,发现一个现象。近年,有些佛教活动场所的活动,其本质,有从人间化滑向娱乐化之嫌。这其间,经历了世俗化与庸俗化。
    民国以来,以太虚为首的高僧大德提倡“人生佛教”,适应了社会需要,也使佛教持续保持了生命力。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赵朴初等一批佛教界有识之士,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提倡“人间佛教”,使“文革”期间大伤元气的佛教,得到恢复,并健康发展,迎来了今天的黄金时代。
    或许,是对人间佛教的理解出现偏差。或者,根本就没有去理解人间佛教是什么。近年,一些佛教活动场所,虽举的是人间佛教的旗帜,但实际上与人间佛教的核心理念相背离。甚至,违反了明文规定的佛教的律条精神。
    人间佛教,或者说,佛教的人间化,其本质含义在于以佛教度化人间,以佛教精神主动积极地教化人间,而非以人间度化佛教。如让佛教被动消极地屈从人间,为人间的缺陷所左右,从而失去佛教的核心价值,那么,佛教与其他的哲学有何差异。这样,佛教便缺失主体性,亦不为佛教了。
    为此,我向来以为,佛教的人间化不应是佛教的世俗化,也不应是庸俗化,更不应是佛教的娱乐化。
    佛教的娱乐化,把僧人变成了人间的小丑,也使佛陀形象受损及其教法被扭曲,不再纯正神圣。而宗教,一旦失去纯正性与神圣性,那么,还剩什么?
    在中国的儒家哲学中,强调“内圣外王”,内在的修养如圣人,外在的能力如君王。儒家如此,我认为,佛教也不应例外。不管外在如何王,内在总应不离圣,即应该始终保持佛教的核心价值不变。这是保证佛教持续健康延续的基本条件,也是佛教始终能与特定的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要基础。


{返回 本性法师·禅思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道德的沙丘需要信仰的加固
下一篇:巧辨贪与非贪
 我本学僧一名
 文缘与佛缘
 把握、活在自己的当下
 结缘、分享
 以平常心看待福祸
 死亡体验与思考
 宗教:社会价值观的评判标准
 内与外
 巧辨贪与非贪
 第八场雪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我心中的《瑜伽师地论》[栏目:唯识学研究]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