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皈依学法的意义和目的
 
{返回 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63

皈依学法的意义和目的

——20100521师父皈依开示

  2010年5月21日下午,师父在见行堂为230位信众传授皈依,并在皈依仪式上做了开示:

  今天是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的圣诞日,大家来寺院里参加浴佛法会,法会非常得殊胜。下午大家又发心来皈依,皈依非常的重要。几乎每次的法会都有皈依,很多庙常常也有皈依,在座的不少同修过去也做过皈依。

  释迦牟尼佛通过多生多劫的修行,悟道、成佛。释迦牟尼佛圆寂以后,留下来的大藏经,这些法宝都属于教法,包括现在的这些光盘CD、VCD等等都属于法宝,目的都是为了引导我们成佛。

  佛教,佛教育我们、教导我们怎么成佛。佛教是属于我们国家的五大宗教之一,所以它也是一个宗教。佛教的宗也就是引导我们成佛,它的宗就是让我们成佛。

  皈依,怎么样和成佛联系在一起?可能有很多的人,皈依是皈依了,但是他没有想过自己能够成佛,没有与归依联系起来考虑。大部分的人皈依以后,觉得是做好人、做好事,来世能够更好一点,三皈五戒,这辈子日子能够过得好一点,生活过得更体面一点,处境更好一点,条件更优越一点。没有真正明白皈依的目的是在什么地方。所以,这种皈依是一种比较低层次的皈依,而不是高层次的皈依。

  皈依三宝,目的要非常明确,为了要究竟成佛。皈依才是开始的第一步。怎么修行,怎么成佛,这个过程是要很长的。人在这个世间当中,一天又一天过去,一年又一年过去,不知不觉就岁数大了,人就老了,死了。

  在庙里常常听到哪里什么人往生了,哪里什么人病危。人在病危的时候,人都会比较向善,就要做普佛,助念,死了就要送往生。也就是说,人到老病死的时候,就比较着急。但实际上,生死事大,生死的问题,是人一生当中最大的问题。到岁数大了,到老了,要死了,你才来准备就来不及了。头脑比较清楚,还能够走得动路,要开始弄明白,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人的生命究竟是什么。这样,慢慢我们才能够明白佛法是什么。

  佛法都是要我们从内心当中去体悟,去觉悟。外在的环境都是经常在变化的。气候变化,春夏秋冬,白天夜里,人也在变化的,事也在变化的,一切都是在变化的。但是我们人的内心,怎么样能够保持非常清明,正念的具足,非常的有智慧,然后才有办法来观照,观察外在变化的环境,变化的事物。如果,外在的环境一直在变化,我们内心一直也在变化,那我们就观察不清楚。所以,我们内心怎么样子,要有戒定慧的能力,才有办法对外境做一个很好的观照。这就需要我们学佛法。

  学佛法,就是要我们生命建立起一个宗教的观念。佛教的宗教的观念,就是要我们成佛、成菩萨,这是宗教的观念,宗教观。我们说有人生观,世界观。那么就有宗教观,佛教的宗教观念,佛教的宗是引导我们成佛,引导我们究竟远离痛苦,究竟得到快乐,它有“究竟”两个字,究竟离苦得乐,这是佛教的宗旨目标。

  佛教引导我们成佛,离苦得乐,它有它的理论,有它的教材,五乘佛法都是,人天乘,缘觉菩萨乘,五乘佛法是理论,教材就是经律论。那么宗教的实践,我们每天有功课,周末我们有学习班,平时有心得交流分享。像这些学习久的同修,可以向我们出家的法师进行请教。慢慢地让我们生命无序的状态变得有序,让我们生命没有目标、没有宗旨的情形,变成有目标、有宗旨的生命状况。

  没有学佛法,天天只知道工作、生活,没有办法真正去理解学习、生活、工作的意义。如果我们学了佛法以后,能有觉悟。那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上都能够体会到佛法。一方面学了佛法以后,我们能够用佛法来指导我们更好的学习,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另一方面,在学习、生活、工作的基础上,学习、生活、工作的本身,体悟到更深刻的佛法。那如果没有学佛法的话,那学习只是读世间的书,工作只是在劳动,在做事,生活也体现不出它的目的。那么有了佛法以后,就不同了。因为我们生命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所以心里想的事情,嘴里说的事情,身体做的事情,每天的活动,每天的工作,所作所为,它的意义都是不一样的。就如大家参加寺庙里面的活动,做早晚功课,浴佛,皈依等等这些宗教的活动,宗教的行为,大家内心都是非常虔诚,非常安静,非常善良,非常得平和,就不会有很多的躁动,很多的恐惧,有很多的不良的情绪,这些就没有了。所以我们皈依,就是让我们认识到,要把握到人活在世上的意义。皈依,就能让我们认识,我们皈依以后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成佛、成圣人。皈依就是让我们成贤、成圣、成佛,此时此刻应该怎么做,以后应该怎么努力,应该怎么来用功,路是应该怎么走。这些都是比较具体的,也是比较重要的。照着寺院里面的引导的思路、模式,根据经典,我们平心静气、按步就班、有条不紊地认认真真学,一天又一天,不知不觉,人就进步了,变化了。就像这山一样,过去这里是光秃秃的,这几年我们住在这里,树木都是越来越茂盛了,这就是变化,不知不觉就变化了。人的思想境界也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变化。

  人的心境决定人的处境,人的心态决定着人的状态,人的思路也就决定着人的出路。你的出路好不好,就是你的思路好不好;你的处境好不好,就是你的心境好不好;你的状态好不好,就是你的心态好不好。学佛就是要你养成一个很好的心境,很好的心态,很好的一个思路,很好的一个内心的起心动念,都是正知正见,都是善的力量。所以学佛法,归根结底,就是要培养我们内心的一种力量,善的力量。那我们很多事情做不好,就是缺乏善的力量,很多事情我们不能持续的做,就说明我们善的力量不足。怎么来培养、怎么来成就,自己内心当中这种善的力量。在寺庙里,它也是一种方法,一两千年来都是这么来帮助大家,成就大家,提策大家,这种善的心,善的力量。今天在皈依前面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讲解,我们皈依学佛法的意义和目的。

  皈依的仪式就圆满结束。大家通过虔诚的皈依,已经是一位虔诚的三宝弟子。从今以后,大家都要认真的学习佛法。我们参加皈依的这些同修,都像兄弟一样,大家共同地学习佛法,同参道友,法门的兄弟,寺庙像一个学校一样,像一个家一样,佛家,佛教的家,佛教的大家庭,寺庙也像一个加油站,大家加油都到庙里面来,听听法,上上课,拜拜佛。同时我们寺庙也是大家互相交流佛法体会的地方,大家通过学习佛法的过程中,在社会上面遇到种种的问题,在庙里面可以互相讨论,这样子就能够达到解疑解惑,以及内心当中种种烦恼、我慢、在寺庙里都是一个很好的消除痛苦、烦恼的宝地,所以,来到庙里学习佛法,时时刻刻都是要把握住我们佛教的宗旨和我们生命的宗旨一致,佛教的宗教是引导我们成佛,自己生命宗旨也是要学佛、成佛,这样子,自己皈依学佛的宗旨,和佛教的本义、或者宗教的本质,释迦牟尼出世的本怀,都一致了。佛不是要解决我们眼前的一些小事情,他要解决我们生命的大事,生死大事,所以,我们学佛法也是一样,把握住宗旨,牢记宗旨,我们才不会迷惑,才能够学到佛法,于此与大家共勉。大家都是非常有善根,皈依后,福德智慧都有无量的增长!

 


{返回 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人生的三要三不要
下一篇:在变化中承担责任
 法华漫话系列:《法华经》与“馒头经”
 敞开心扉 安住当下
 欲求菩提先立本 至心学佛生欢喜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三讲
 感悟人生 第三讲 佛教是一种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 六、生命教育 从心开始..
 感悟人生 第十讲 阿底峡尊者的启示 三、善观缘起 深信业果
 感悟人生 第一讲 感悟人生 一、人生何去何从
 皈依的意义,是要让生命觉悟起来
 精进佛七开示(五) 安住道场与发心念佛
 感悟人生 第五讲 建立终极信仰的意义 一、终极信仰与经验传承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六二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适应 六、既难且易的三聚净戒[栏目:菩萨戒指要]
 15. 盲者——挖掉万人双眼,受累世皆瞎报[栏目:藏传百业经故事集]
 「给」的价值[栏目:真理的价值·迷悟之间]
 窍决宝藏海 04、老密咒士与月亮童子[栏目:晋美彭措法王]
 众生体平等 男女相有别[栏目:大安法师]
 印度佛教思想史 第三章 初期「大乘佛法」[栏目:印顺法师]
 佛教的三重社会责任[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亲近大善知识,今生拜得明师,有机缘学得密法?[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贰玖 为常住做事就是修行[栏目:老和尚的禅机之饮水思源]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