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在团体里锻炼 从境界中成长
 
{返回 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23

在团体里锻炼 从境界中成长
——学诚和尚在执事会上的开示

        大家在这里学修、共事,怎样把握现前的因缘,更好地提升、更快地进步?以下就谈谈这方面的内容。
        首先,要认识到自己是团体中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常讲,某人手脚很利索,眼睛很好使,但手、脚和眼睛如果离开身体就起不了作用了。又,在丛林当中,打钟、打板、煮饭、扫地等,样样事情都有人做,衣、食、住、行都不犯愁,大家彼此分工,相互协作,病了有人照顾,累了可以休息,如果单独一个人住就不同了。可见,一个人的生命只有和团体的命运联结在一起,才更有意义;一个人的价值只有通过承担团体的事业,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一个人的力量只有融入团体当中,才不容易衰竭。同时,如果团体中某一个人的某一部分工作没有做好,也会影响到整个团体的运作。所以,无论是学院里的法师、学僧,还是寺院里的执事、清众,每一个人都是团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家相互帮助、彼此策励、共同上进,整个团体就会不断进步。
        第二,应视团体的事业为庄严,莫觉为负担。
        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有时候好不容易做好一件事情,却遭到别人的误解,自己就会觉得很麻烦,感到很辛苦,甚至产生畏缩的心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惯就是时时刻刻缘着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没办法扩大心量、拓宽格局,牢牢坚守着自我的执着。可是,刀要在石头上磨才能越来越锋利,棉花里是磨不出刀刃来的;人也是一样,要在艰难的境界里才容易成长。因此,最好的对治办法就是勇于承担团体的事业,透过境界的磨砺,将自我消融于团体当中,把负担转化为学佛的资粮。
        第三,培养善巧做事的能力。
        有问题的时候,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只有一个,而解决问题的办法却可以有许多种。要善巧处理问题,就必须针对问题的核心,从许多办法中找出最好的办法。这就需要运用所学的佛法来抉择取舍,从中培养善巧做事的能力。问题的呈现是苦果,苦因则是惑、业。世间上大部分的人往往只看到问题的表象,所用的办法自然不能真正根除苦果。而佛所讲的每一种法门,都是从苦因上下手,彻底解决我们的问题。比如,今天生病了,病是一种结果,只有找到先前的病因,对症下药,才能够遏制病情的发展,甚至拔除病根。同样,今天出现了问题,我们要练习运用业果的理则来分析形成问题的种种因缘,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如此,学修和做事就容易结合在一起,辗转相因、彼此增上。
        在座各位都很年轻,好好珍惜在团体里学修、做事的因缘,一定会有很好的成长。


{返回 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人生宗旨
下一篇:倡导佛教十善 促进社会和谐
 感悟人生 第九讲 寻找生命中的贵人 二、依师学修
 感悟人生 第一讲 感悟人生 一、人生何去何从
 学佛法归根究底就是安好心
 精进佛七开示(二) 四种念佛方法
 中国佛学院成立五十周年访谈录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五讲
 起行不虚 实心求法
 从戒律精神看现代佛教字纸的处理
 广结善缘
 在变化中承担责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与科学(王季同)[栏目:佛教与科学]
 学习上士道,才能正确实修下中士道[栏目:雪歌仁波切]
 The Discourse on the Snake Simile:Alagaddupama Sut..[栏目:Nyanaponika Thera]
 修行何处不道场?──若得心静 处处皆静[栏目:宽运法师]
 养育之恩[栏目:人间佛教的人情味]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八讲之:修“止、观”的利益[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现观庄严论[栏目:弥勒菩萨]
 醒糊之源(二)为什么要学佛[栏目:海空法师]
 再论「念佛与万行」[栏目:温金柯博士]
 解读《楞伽经》第十九讲[栏目:佛光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