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经典禅诗 第一章 前分灯时期的禅诗 一、六祖慧能的“菩提本无树”
 
{返回 吴言生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070

前分灯时代的禅诗

一、六祖慧能的“菩提本无树”

吴言生

[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

第2—5页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确实如达摩大师的这首传法偈所说,自从达摩大师从印度来到这充满大乘根器的震旦大地,经过辗转相传后,禅宗在中华大地上绽放出五朵绚丽的花,这就是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后来临济宗又派生出杨岐派、黄龙派。

    五家七宗的禅诗创作,璀璨夺目,是本书的主要内容。本章所探讨的,则是在五家七宗之前的几首最重要的禅诗。
   
    一、 六祖慧能的“菩提本无树”


    慧能大师是中国禅宗的主要开创人,开创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使得禅宗在中华大地上结出丰硕的果实,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直至今日,还绵绵不绝。

    慧能的最著名的禅诗是“菩提本无树”,这首禅偈在中国流传广远,妇孺皆知。而这首禅偈又是与神秀的禅偈联系在一起的: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神秀是北宗禅的创始人。他将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树与明镜台。人身本是佛身,心性也本来清净。只是由于执着,生起了相对间识,以致于经常为尘垢所染。因此,要保持心的澄明清净,就必须“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即通过坚韧不拨的修习,才能渐次领悟到佛理而成为佛。

    神秀的诗偈,形象地浓缩了佛家修持过程的三个阶段:戒、定、慧。这三个阶段体现着佛教基本世界观。“拂拭”,喻佛法修持的长期性和艰苦性。修持者必须不断地拂拭心灵的尘垢,才能获得澄明的觉悟之心。“尘埃”喻指世俗情念对佛性的侵害与干扰。在这首偈子中,神秀提醒修行者,必须长期地、不间断地除恶、修心,渐渐地成就正果,这与南宗顿悟成佛的指趣相去甚远。

    在神秀作偈的次日,慧能也针锋相对作了一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指出,自古以来,人的本心本性,原本就是清净无染的,原本就是不生不灭的,原本就具足了一切。只要觉悟到这一点,就可以立地成佛。

    在这首偈子中,慧能大胆地简化了佛教修持的繁琐哲学,将修持者从人格神与智性思辨的恐惧中解放出来。慧能为中国禅宗从理论上、方法上找到了一条超尘脱俗的捷径,开创了一代宗风。

    这两偈子是南宗的宣言书,成为南北分野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禅宗以诗寓禅的起源。从此之后,中国禅僧们的创作渐渐多了起来,妙语似锦绣,千偈如翻水,禅宗诗歌蔚成风气,形成了中国禅林诗苑的瑰美景观。

 


{返回 吴言生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经典禅诗 第一章 前分灯时期的禅诗 二、永嘉大师的《证道歌》
下一篇:经典禅诗 前言
 经典禅诗 第二章 临济宗禅诗 一、四喝
 经典颂古 第三章 公案颂古与禅门机锋 一、击节机锋迅疾
 华严帝网印禅心——论《华严经》、华严宗对禅思禅诗的影响
 经典禅诗 第十章 名僧禅诗欣赏 二、寒山子禅诗
 经典颂古 第二章 公案颂古与不二法门 五、融汇生死
 经典禅诗 第四章 曹洞宗禅诗 二、云岩昙晟的《宝镜三昧》
 佛教文化导论·佛教语言与汉语词汇(提纲)
 经典禅诗 第八章 二、黄龙三关
 禅宗思想体系及其现代意义
 经典颂古 第二章 公案颂古与不二法门 三、悬搁语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修学佛法的次第[栏目:月悟法师]
 闽南游·18首[栏目:成峰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