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经典禅诗 第八章 二、黄龙三关
 
{返回 吴言生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10

黄龙宗禅诗

二、黄龙三关


吴言生

[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

第180—185页

    二、黄龙三关

    黄龙三关是与惟信见山三阶段同样闻名禅林的公案。黄龙室中常问僧:“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处?”正当问答交锋,又伸手说:“我手何似佛手?”又问诸方参请宗师所得,垂脚说:“我脚何似驴脚?”这样共三十余年,参学者没有人能够契会他的意旨。即使有所酬对,黄龙也从来不置可否,禅林目之为黄龙三关。禅宗所谓破三关,乃指破初关、破重关、破牢关。参禅者一般都要经过破三关的阶段。禅宗开悟的三个阶段,即是本参(初关)、重关、末后关。由参话题引出无漏慧(远离一切烦恼错误的纯真无垢之智慧),由无漏慧,明本心,见本性,名为初关。既见本心,用无漏慧对治烦恼,使烦恼调伏而不起现行,才是重关。但烦恼的调伏,还需要种种对治功用,要到烦恼完全消除,任运无功用时,才是透过末后一关。

    黄龙三关,壁立万仞,所以三十年来很少有人能过此关。黄龙自己吟颂三关的诗偈,为参悟黄龙三关透露了一线灵光。

    其一,破初关。黄龙诗云:
   
        生缘有语人皆识,水母何曾离得虾?
        但见日头东畔上,谁能更吃赵州茶?
   
    破初关时,是破本参第一关,是一切皆空的景象。黄龙三转语中,“生缘”为初关,表层意义是每个人对自己的出身、经历都很熟悉,但禅宗所说“生缘”的深层意义,却不是指上述意义上的“生缘”,而是指生命的根本来处,即“本来面目”,所谓“人人尽有生缘,个个足方顶圆”。诗意谓没有明心见性之人,对此“生缘”难以认识,因为他们只一味倚靠别人的言论,而没有自己的见解,如同水母借虾为眼,所谓“人人尽有生缘处,认着依前还失路”。每个人徒然看着日出月落的景象,却不能歇却机心,去品味赵州茶,感悟生命的空明宁静,正如慧南《赵州吃茶》所叹(《黄龙录》):
   
        相逢相问知来历,不拣亲疏便与茶。
        翻忆憧憧往来者,忙忙谁辨满瓯花?
   
    破初关时,参禅者觉悟出山河大地、十方虚空并皆消殒,此时有的只是否定性,而没有肯定性,所以仍要继续前进。

    其二,破重关。黄龙诗云:
   
        我手佛手兼举,禅人直下荐取。
        不动干戈道出,当处超佛越祖。
   
    “生缘断处伸驴脚”,过了初关便进入重关。此时,我脚驴脚不二,处于绝对的不生不灭、不来不去状态中,步步踏着无生。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万物同体。障蔽心灵的浮云迷雾悉皆收卷,看破世间假相,杲日当空,光明澄澈,悟心如朗月高悬,辉映万里,处处纵横,头头达道,“无一物非法身”,每一物都是绝对本体的显现,既是显现法身的特定的一物,山只是山,水只是水,同时又“无一物是自己”,每一物都可以是他物,山是水,水是山。在此阶段,既有肯定性,又有区别性,物物之间,圆满交融互摄,而又各住自位,不失其本相。

    其三,破牢关。黄龙诗云:
   
        我脚驴脚并行,步步踏着无生。
        会得云收日卷,方知此道纵横。
   
    我手佛手,喻悟入性空境后,再进一步,见山河大地,色声境界都是自己本分。烦恼也好,诸佛也好,都是自性的表现形状。一切都是法身的显现,都与自己同一,我即佛,佛即我。认得物我不二,内外无殊,不须拟议就可“超佛越祖”。黄龙还作了一首总颂(《五灯》卷十七):
   
        生缘断处伸驴脚,驴脚伸时佛手开。
        为报五湖参学者,三关一一透将来。
   
    按照雍正的说法,达到“前后际断”、体证到前念后念间的一段空白心地,从而感悟心性空寂为破初关;“大死大活”后,体证到一切都是真性的妙用为破重关;尽破无明,达任运现成、无修无证为踏末后关。这一说法对近三百年来的禅宗界影响颇大。但是雍正的说法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正如有的论者所指出的那样:“这三关问题,世宗只说得个‘然’,却未说得着‘所以然’,而且所说重关末关简直无可分别,尚嫌带漏逗乱统之病。”〔融熙《禅宗的三关问题》,《禅宗思想与历史》第一二五页,《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五二册。〕

    黄龙慧南的诗偈,意为破了牢关,就能自觉本来是佛,超越一切。黄龙宗禅人指出自性的圆满自足,使学人树立起人人皆是本性佛的自信:“大丈夫大丈夫,灵光扩赫阿谁无”;“人人顶门上,杲日当空。个个脚跟下,清风匝地”;“人人尽握灵蛇之珠,家家尽抱荆山之璞”;自性圆满自足,人佛无二。

    黄龙三关的意旨在于强调“直下荐取”,启发学人触机即悟,不死句下:“闹里何妨佛手开,拟议之前出驴脚。任是碧眼胡儿,也须路头迷却!”禅师在学人心国喧闹、拟议寻思之际,开佛手,出驴脚,斩钉截铁,孤峭万仞。对这种掣电之机,任是达摩祖师,也难以应付!克文说:“洞山门下,无佛法与人,只有一口剑。凡是来者,一一斩断,使伊性命不存,见闻俱泯,却向父母未生前与伊相见。”为了剿绝情念,黄龙禅还设置了触背关,以逼拶学人透过。祖心举拳问僧:“唤作拳头则触,不唤作拳头则背,唤作甚么?”庵什以拂子示众:“唤作拂子,依前不是。不唤作拂子,特地不识。汝唤作甚么?”这些触背禅机,与黄龙三关一样,都是将学人逼到理智的悬崖,促其悬崖放手,大死大活。

    与见山三阶段、黄龙三关的诗禅感悟相应,黄龙宗禅诗呈现出一系列美感特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返回 吴言生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经典禅诗 第八章 三、随缘任运、日用是道
下一篇:经典禅诗 第八章 一、见山三阶段
 经典禅诗 第一章 前分灯时期的禅诗 二、永嘉大师的《证道歌》
 经典禅诗 前言
 经典禅诗 第五章 云门宗禅诗 二、截断众流
 经典禅诗 第十章 名僧禅诗欣赏 四、腾腾和尚《了元歌》
 经典颂古 第四章 公案颂古与禅悟境界 二、能所俱泯
 经典禅诗 第十章 名僧禅诗欣赏 二、寒山子禅诗
 般若空观印禅心——论《心经》对禅思禅诗的影响
 禅宗的诗学话语体系
 佛教文化导论·佛教语言与汉语词汇(提纲)
 禅的修行与受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一次没有跟佛走,佛一定会来第二次吗?[栏目:念佛实用问答·净宗法师]
 十一、痊愈的力量 众大师的跟前[栏目:大师在喜马拉雅山]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十章 喜施获福[栏目:自立法师]
 灵山之感(继泳)[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慧明法师开示录·第二座戒定慧[栏目:慧明法师]
 The Sutta-Nipâta - V. Pârâyanava..[栏目:The Dhammapada and The Sutta Nipata]
 请开示黄老居士《大经解》其精义[栏目:学佛学经·净空法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