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真面目 第一章 教源 第一节 佛身
 
{返回 冯达庵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656

佛教真面目
冯达庵大阿阇黎 著
  

   第一章  教源

   诸佛皆有应机大教,缘具则兴;缘尽则灭;非长存于世者。现世所传佛教,乃释迦牟尼佛之遗法,经二千余年法流未竭;吾人得遇其道而研究之,不可谓无缘。然一部《大藏》,矛盾之语甚多。学者欲知所适从,自应穷其源委;此本章之所由立也。分五节论之:


  第一节 佛身
  释迦牟尼佛之事迹,历史家例有考证:其初乃印度迦毗罗术国净饭王之太子,原名悉达,生于西历纪元前五百余年;弱冠后鉴于人生忧患之多,思求解脱之方,遂出家学道,卒证佛果;从此大转*轮,普度众生;世称释迦牟尼如来(简称释迦如来),亦称释迦牟尼世尊(简称释尊);七十九岁时入灭于拘尸那国娑罗双树间。
  证佛果时即得一切智智;同时必具足三身。原有肉身曰应身(亦名化身);而由一切智智集起无量功德,以建立赅摄十方世界之净土者,则曰报身(亦名受用身);于有相报应二身中,兼显无相法性与之相函,则曰法身(亦名自性身)。
  此就初证佛果时言之也。肉身到世缘终尽之时即入灭;法报二身则永远常住。于此常住之中,众生向与结缘深厚者,每随机感能力,得见应身。一人得见,大都倏起倏灭,以维持之力有限也。若多人共见,则交互维持,历时较久,可与人同寿;或复过之。此等应身,谓之古佛垂迹;或曰示迹。
  佛之说法,三身恒有连带关系。法身性也。性相互融,一动即三动。法身说法,无相可见;张为报身,乃有所分辨;幻为应身,得详加认识;微著虽殊,法源之活用则一。当机各就接受能力而异其教主焉。
  应身说法,听者可以第六识会之。报身说法,则须以第八识会之。法身说法,更须以真智会之。凡夫只能运用六识,故化度此类根机,适用应身。若为大菩萨说法,则适用报身或法身。
  据妙法莲华等经所说:释尊久已成佛,法报二身皆称毗卢遮那如来,常住不灭;因与此土众生有缘,屡垂化迹,前后不下八千次;此次出现于印度,则又二千余年前印度多数众生公共感见也。世人不明示迹之道,以为悉达太子新成佛果云。特名释迦如来,循俗姓也。
  佛之垂迹,非同凡夫全神入胎。从法身观之,乃法性随缘起用,法流达于当机之地而特浓;当地众生缘熟者,隐受法流之波动,取以为境,而以六根接之,居然感觉有人出生,展转变化,见其成佛,乃至说法度生;此只当机自识表现,佛惟寂处法身道场,密加运用而已。从报身观之,则于无数净光中以一道光明遍入当机身中。俾各起识而感见相当事迹。
  以上法理,本甚深奥,非详见佛教真面目者不能洞明。然不先提此义,则下节所谈,根据未备耳。学者虽未达其旨,亦可预知概要。
 


{返回 冯达庵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真面目 第一章 教源 第二节 教法
下一篇:佛教真面目 绪言
 心经广义 第二章 破诸相 第一节 十二处空
 佛教真面目 第四章 修证 第一节 禅宗
 法华特论 自序
 法华特论 第二十九 普贤菩萨劝发品---同
 佛教真面目 第二章 传译 第一节 幼稚时代
 心经广义 第四章 般若总持
 佛教真面目 第三章 研究 第四节 华严宗
 法华特论 第二十六 妙音菩萨来往品---妙音菩萨品
 法华特论 发凡
 心经广义 第二章 破诸相 第三节 十二支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栏目:果煜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十九(五二七)[栏目:杂阿含经]
 婚姻危机中的反思(觉誓)[栏目:佛化家庭文集]
 转心四思惟·第四项修行的警醒:轮回过患[栏目:创古仁波切]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二十四章)[栏目:南怀瑾居士]
 无死的金刚心 第17章 降魔的关键[栏目:无死的金刚心]
 佛教徒的生活是戒律生活[栏目:月悟法师]
 韦驮菩萨 护法降魔[栏目:传喜法师]
 我一上座直接进入安住状态,不排九节风或念诵仪轨可以吗?[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杂阿含经卷第八(一九一)[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