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法华特论 第六 一乘普度品---药草喻品
 
{返回 冯达庵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59

法华特论
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

  第六 一乘普度品---药草喻品

  三车穷子之喻,皆接迂回之机;本品乃接径直之机,为法华正宗。世尊说此,所以迦叶等之不及;缘彼等只从声闻道得悟也。此中原含多喻,藉明一乘普度之旨;诸译以药草喻标名;略取一事为例耳。
  尔时世尊告摩诃迦叶及诸大弟子言:善哉!善哉!是能从一门得悟如来真实功德者。须知如来复有无量无边阿僧祗功德,穷劫说不能尽;门门皆能引学人到一切智智地。众生应由何门而入?则如来以一切智智观诸法理趣,众生心行,通达无碍;随其机宜,方便引导之。
  迦叶等从声闻入手,遮尽凡情,得近心体藩篱;法华会上蒙佛强力加持,心窍忽开,与如来真实功德相应;对于一乘,遂深生胜解而信乐之;有穷子得宝之叹。如来喜其开悟,故重言善哉以褒之。如来功德,无量无边;荐入之门,亦无量无边;一一详说,自然穷劫不尽。一切法无不融归般若波罗蜜,则成一切智;具摄此智无所欠缺,是名一切智智(旧译略称“一切智”,颇与声闻“一切智”相混)。得到一切智智之地,即是究竞圆觉;全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矣。如来具一切智智,故于诸法理趣,众生心行,无所不达;达则各就机宜,指引一门令深入之;使当机将来于法华会上得悟佛之知见,终到一切智智地也。
  复告迦叶:譬如大千世界,所有卉木药草,种类无量;大小复岐;密云遍布,一时等澍;一切植物,皆沾雨泽,各得滋长;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植物特性,彼此互殊;所呈相用,势不一致;然而受润则一。如来度生,亦复如是。三界众生同闻法音,如各沾雨泽也。同蒙法益,如各得滋长也。而因根机利钝不同,结果不无差别。虽有差别,受化则一。
  植物蒙甘霖滋润,而生机勃兴;众生蒙如来化度,而法身萌动;理致相若。植物同一滋润力,而结果万殊;众生同一化度力,而证果互异;总因种性本来不同,正可彼此交喻。
  迦叶,如来度生,法惟一味,所谓解脱相,究竟得至一切种智。众生闻如来方便法,受持读诵修行;虽不自知如何得度,而实际渐渐度脱,归于大空。机缘成熟,乃为说一切种智,俾臻究竟。汝等于如来难解难知之旨,已能信受;甚为稀有!
  诸佛度生之法,只是一味;是谓唯一佛乘。一乘要旨,直透心源;其能顿然解脱三界缠缚者,以佛性涌现于心,识执无从作梗也。始见佛性,尚属浑略;尽量开发,一切种智乃得圆成。所谓解脱,约成佛之因。所谓究竟,约成佛之果。然如何方得契悟一乘,则须施设种种方便教法为入门预备。行者苟能如法受持读诵,初虽不知佛境何似,及定力坚强,六尘不扰,会得大空之时;佛性即有显现之机。若由善知识加以开示,则脱颖而出;且知此性为一切种智流露之一斑。把握此中要领而密持之,自然疾达究竟之地。行者造诣未深,不能勉契此旨;故曰难解难知。其知之者庶称真实信受。如迦叶等此番之恍然大悟,固甚稀有之事也。
  首段言一切智智;此段言一切种智;乃同体异名。前约妙观察智之满足;后约大圆镜智之洞开;皆成佛要道也。
  迦叶,如来以智光普照五趣众生,犹如日光遍照一切,无所拣择。众生随慧力高下,分三乘接受。所以施设三乘者,譬如陶家制器,泥质是一,款式殊多;盛蜜,盛酪,盛粪,各因其用而变其相。复次,迷人未学三乘教,不知解脱;如生而瞽者不识颜色;瞽者经良医授药而目开豁,于颜色乃有所见;然不能见之事,无量无边;须神通具足,所见乃广;然三乘人虽得神通,而于一切种智所行无量无边妙境,仍非所知;须洞达一乘,所知乃尽。
  此段经意,晋隋二译俱有之;秦译缺失。内含三喻:一日光喻,二陶器喻,三生瞽喻;是于上文雨泽喻(诸译名药草喻)之外,举此三种以畅其义也。智光,即一切种智之光。五趣或作六趣,乃开合之异(阿修罗附入天趣则云五)。智光如日,无所不照;接受与否,则视有无遮障耳。遮障未甚者,可设迂回教法以引之。本段经文所谓五趣众生,即指迂回机而言。所经之道,虽属枝末;曲垂方便不得不尔。陶器千差万别,无非各就所宜而施设焉。三乘教法亦复如是。生而瞽者,对于五色疑为非有;此如迷人不信佛法。信而安于小就。如来智光仍有遮障。能破此障,乃与一乘相应。
  论曰:《法华》推为释教诸经之王,以众生能“即肉身显佛境”也。其要在肉身中指出一切种智之秘密而开敷之。开之熟。则成清净莲华。华叶无量无边,各藏分位种性;一一亲证无遗,即得一切种智。一切种性各详为身形,于互摄互熏之间,成为清净内境;其中条理,无穷无尽;一一与外境相配,莫不洞明其由;则名一切智智。任何众生现身外迹,以一切智智观之,皆与内境相通。循其条理,导归性海,使发明自心之一切种智焉;斯契佛知佛见矣。众生苟遇其缘,无不可度。品名一乘普度,以此。普度之法,视根机所宜,方便施以相当三密。众生初虽不解所谓,但能一心受持,潜令无明摧破;终获一切种智之流露也。


 


{返回 冯达庵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华特论 第七 迦叶等授记品---授记品
下一篇:法华特论 第五 穷子喻品---信解品
 佛法要论 三界篇
 心经广义 第二章 破诸相
 密宗的持诵与辨境
 心经广义 第二章 破诸相 第二节 十八界空
 禅宗明心见性与密宗即身成佛
 心经广义 释题
 法华特论 发凡
 佛教真面目 第四章 修证 第三节 净土宗
 佛教真面目 第一章 教源 第一节 佛身
 佛教真面目 第四章 修证 第一节 禅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禅门骊珠集 第一篇 禅宗以外的禅师 法聪禅师[栏目:禅门骊珠集]
 争取[栏目:生活的层次·迷悟之间]
 现观总义讲记 第三课[栏目:现观庄严论学习]
 福德日记10月22日─学习菩萨的发心(上)[栏目:福德日记]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五[栏目:杂阿含经新译·悟慈法师]
 慧能无相戒法及其在南宗禅法的意义(若宽)[栏目:禅宗文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三0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慧净法师讲演集二 简介 编者序[栏目:慧净法师]
 列绕朗巴大师及其伏藏密法[栏目:圣者传记]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九[栏目:世亲菩萨]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