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略说华严金师子章(陈家豪)
 
{返回 华严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123

略说华严金师子章

陈家豪

  《华严金师子章》又称《大方广佛华严经金师子章》,略称《金师子章》, 是中国佛教华严宗的重要典藉。此书乃唐朝法藏 (643-712 CE) 所著。根据 《宋高僧传》记载,《金师子章》源于唐朝武则天因为感到华严宗之教义深奥, 于是便礼请当时著名的华严学者法藏来讲解华严义理。法藏以镇殿的金狮子像为喻, 阐发了华严宗的中心思想。他在大殿上所说的话被记录下来后, 便成了《金师子章》。《金师子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法界缘起”、“四法界说”、“圆融无碍”、“十玄门”和“涅槃寂静”等学说, 全文从讲缘起性空开始, 一直贯穿其主要思想, 最后以得成佛果, 进入涅槃 (Nirvana) 为终结。因为此经典言简意赅, 内容丰富, 所以后来的佛教徒把它视作理解华严宗基本教义的捷径。
  佛学之基本问题, 是要求对宇宙人生作出反思, 领悟一切皆空之理, 然后进入涅槃。华严宗对世界的解释有两方面: 一是世界的起源, 二是世界的本质。《金师子章》的目的, 就是要利用金狮子像为譬喻来解答以上两个问题。如要了解世界的起源和本质, 就必须领悟“法界缘起”之理。“法界”指世间万物或宇宙整体, 内含现象与本w两界。“缘起”意为世间事物之生必有外缘, 不能无端而起。举例言之, 金狮子像借金和工巧为外缘而生, 是为“无自性”(without independent essence), 亦即是“空”:“谓金无自性, 随工巧匠缘, 遂有师子相起。起但是缘, 故名缘起。”(《金师子章明缘起第一》) 总之, 一切皆是各种原因和条件 (condition) 和合而生的产物。
  华严宗提出“四法界说”, 认为世界的本质可从四个不同的方面 (aspect) 来理解。“四法界”就是“事法界”, “理法界”, “理事无碍法界”和“事事无碍法界”。法藏指出, “四法界”之间的关系可用“圆融无碍”来说明, 它指出万物皆是互相包融贯通 (interpenetration) 而又互不防碍 (non-obstruction)。
  “事法界”是指千差万别的现象世界 (phenomenal world), 亦即是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一切事物。“理法界”又名“如来藏”、“真如”或“佛性”,相等于西方哲学的本体世界 (noumenal world)。华严宗视现象世界为虚妄之幻相, 惟有本体世界才是真实无妄。从大宇宙 (macrocosm) 的角度观之,“理法界”乃藏于万有之中的精神本体或本质; 但从小宇宙 (microcosm) 的角度观之,“理法界”存在于一切众生心中, 是众生的本质和成佛的根据。
  “事法界”和“理法界”并非割裂, 而是互相包容而无妨碍, 故名“理事无碍法界”。法藏认为, “事”依“理”而存, “理”即存于“事”中, 如同金属和金狮子相的关系一样, 世界是金狮子, 其形相是现象, 金是本体, 无金便无金狮子, 金属即存于金狮子相中。金狮子相乃借助外缘 ( 工匠和金属 ) 而生, 所以是“空”, 但金属之本性无生无灭, 永不改变, 所以是真:“谓正见师子生时, 但是金生, 金外更无一物。师子虽有生灭, 金体本无增减, 故曰无生。”(《金师子章说无生第五》) 金狮子相 (现象世界) 和金属 (本体世界) 是一妄一真, 但形相绝不妨碍金属为真, 金属亦不妨碍形相为妄。故名“理事无碍”。
  现象界中的万物之间都互相包容而无妨碍, 就是“事事无碍法界”。万物虚幻, 尽皆由一个终极本体 (佛性, 真如或理) 所显现 (manifestation) , 而每一物都含其本体:“谓以金收师子尽, 金外更无师子相可得, 故曰无相。”(《金师子章说无相第四》) 因此, 世间万物虽异, 皆可通过其共同的本体而互相包容无碍。法藏以“一切 (现象) 即一 (本体), 一 即一切 ”(《金师子章论五教第六》) 说明之。以金狮子像为例, 其眼, 耳, 鼻, 毛等都是“一切”, 但它们皆由金属所做, 本身并无差别, 亦可以互相包容。例如金毛是金的显现, 所以一根毛中亦包含金狮子的各种形相, 又包含金狮子的整体。法藏曰:“一一毛中, 皆有无边狮子。又复一一毛, 带此无边师子, 还入一毛中。”(《金师子章勒十玄第七》)
  法藏又提出“十玄门”,从十个不同的角度来描述“事事无碍”之理。“十玄门”强调宇宙的圆融一体, 万物互为因果, 互为缘起, 互相作用和彼此照应而重重无尽。由此任举一物, 都具足万物之性, 万物亦都含于一事一物之中。宇宙是一个不能够被分割的整体, 因为万物都互相融会在一起。
  在《金师子章》中, 法藏首先以“法界缘起”之理来解释世界的起源, 认为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 从而否定了造物主 (creator) 的存在。“理事无碍”之理论证了本体和现象的统一性, 而“事事无碍”这一思想就否定了整体和部份的差别。华严宗的“四法界”和“圆融无碍”说, 其目的则是为了论证佛教的彼岸世界 (西方净土) 和尘世都是没有分别的。既然一切都是佛性之显现, 那么佛即众生, 众生即佛, 人人皆可成佛。佛国即是尘世, 世人一旦觉悟, 尘世便成佛国, 世人亦可往生净土, 因此要成佛亦不必脱离世俗生活。
  但怎样才能成佛? 第一, 法藏说:“谓见师子之时, 即见一切有为之法, 更不待坏, 本来寂灭。离诸取舍, 即于此路流入萨婆若海。”(《金师子章成菩提第九》) 世人要领悟万物之本性是“空”, 而并非毁灭后才是“空”。第二, 世人要“见师子与金, 二相俱尽, 烦恼不生。”(《金师子章入涅槃第十》) 人们既不能执著「事”, 也不能执著「理”, 从而破除所有烦恼, 灭尽一切痴心妄想, 免除生死轮回之苦, 进入涅槃的圆满境界:
  妄想都尽, 无诸逼迫。出缠离障, 永舍苦源, 名入涅槃。(《金师子章·入涅槃第十》)                
  《金师子章》是法藏经过深思熟虑之作, 其丰富的佛教哲理和独到的逻辑思维, 对后世之中国哲学影响甚深。宋代理学大师朱熹之“理一分殊”, 乃脱胎自华严宗的“理事无碍”和“一即一切”。


{返回 华严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陕西华严寺——中国佛教华严宗发源地
下一篇:浅谈量子力学与华严法界观的相似性(张家森 赵凤新)
 简介十八华严三周因果之内涵(杭大元)
 《华严经》中所说的持戒(释霜钟)
 《华严经》思想略探(业露华)
 华严二祖智俨法师(觉深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人法界品四十二字观门义证
 华严宗创建的历史回眸(正慈)
 华严学(龟川教信著 印海法师译)
 华严宗的法界观(诚信)
 华严念佛观(海藏)
 华严宗的人间修行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结夏安居期间,要怎样清净三业?[栏目:宽见法师]
 净宗六祖延寿大师[栏目:净宗祖师传记]
 自空与他空的主要立场是什么?彼此争论的差异是在什么地方?[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前行讲记 第一百三十一讲 普贤上师言教-因果不虚-所断之不善业-身恶业-邪淫-语恶业-妄语[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克星[栏目:高处不胜寒·迷悟之间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三浅释[栏目:宣化上人]
 三十七道品讲义:四念处篇[栏目:证严法师]
 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四章 中国佛教教育[栏目:魏承思教授]
 事隔多年,如数归还[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The Vipassana Retreat: 4. The Basic Instructions[栏目:The Vipassana Retreat]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