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华严经》中所说的持戒(释霜钟)
 
{返回 华严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09
《华严经》中所说的持戒
华严部中级班 释霜钟
  《华严经》,一乘圆融之教义。摄尽诸法门修学之方法,无有遗余。
  今十地以十度来配述。在《十地品》第二,离垢地中明持戒。说菩萨因持戒清净无染,故名离垢。三学之中,戒最在初,故先来说之。十地渐进修学皆不离持戒,只因地主修的内容不同,故有主伴,重轻之异而已。
  现明离垢。言离垢者。慈氏云。由极远离犯戒垢故。谓性戒成就。非如初地思择护戒。唯识亦云。具净尸罗。远离微细毁犯烦恼垢故。十住毗婆娑。虽云行十善道。离诸垢故。亦不异戒。瑜珈亦名增上戒住故。此地中断邪行障,证最胜真如。皆约戒明。
  菩萨如何来行护戒?经文中说,大菩萨已修初地,欲入第二地,当起十种深心。谓正直心。柔软心。堪能心。调伏心。寂静心。纯善心。不杂心。无愿恋心。广心。大心。十种心,皆是十地菩萨所修学的。言简义深。欲得消息,非凡夫下手之处。企盼向贤思齐。为使诸仁者,了知菩萨持戒之清净,严禁。特引钞中。鹅珠草系,尽命无违。之典故来说明。众看便知。
  先说鹅珠。即《阿闽佛经》。大庄严论第十,广有其缘。今当略示。谓有一比丘。至金师家。其师正为王家穿珠。由比丘着赤色衣。映珠似肉。有鹅吞之。金师失珠。傍更无人。决谓比丘,盗其宝珠。询问言无,遂加拷楚。比丘了知珠为鹅吞。为惜鹅命。甘苦而默。欧击血流。鹅来唼血。杖误杀鹅。比丘见已,便言珠在。金师问言。何不早陈。受斯楚毒。比丘答言。我为持戒。惜鹅命故。默受斯苦。鹅若不死。设断我命。我亦不言。金师白王。具陈上事。王加敬重。
  再说草系比丘。亦此论第三。有诸比丘。行于旷野。为贼剥掠衣服罄尽。群盗共议。恐报王知。咸欲杀之。中有一贼。语同伴言。不须杀之。比丘之法。不伤草木。可以草系。必不驰告。群贼从之。既无衣服。风吹日炙。蚊蛭虻蝇之所唼食。夜闻恶兽恶鸟之声。长老比丘。劝诸少年。而作是言。人命无常。要必当死。今莫毁戒。说偈劝之。中有偈云。伊铢罗龙王。以其毁禁戒。伤盗于树叶。命终堕龙中。诸佛悉不记。彼得出龙时。能坚持禁戒。斯事为甚难。时诸比丘。既闻偈已。自相劝诫。引昔作恶。为他杀害。丧身无数。今护圣戒。分舍微躯。至于明日。国王出猎。初疑禽兽。复谓尼干。及至询问。具说护戒。王心欢喜。解缚称赞。
  上来所引典故。师父在课堂上时常有说。由此可知,戒律极为重要。二地菩萨,持戒如此精微。以十心来护自戒行,得除诸障进修,尚未离戒。况其凡夫。现今外界,境风浩浩。犯戒缘多,不得不慎!欲求出离,三学并修。三业清净,戒为根本。善护其意,当从菩萨学处,努力勤求。 

{返回 华严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华严五祖思想窥探(正慈)
下一篇:不读诵华严经 不知佛家之富贵(正慈)
 灵辩与《华严经论》(张文良)
 大方广佛华严经人法界品四十二字观门义证
 华严宗在中国佛教的重要性(高永霄)
 《华严经》思想略探(业露华)
 华严判教理论辨异(吴可为)
 从华严经学到华严宗学(魏道儒)
 《华严心要》浅解(韩焕忠)
 法藏《华严金师子章》简析(刘立夫)
 《华严金师子章》的思想实质
 佛教经典常谈 六、华严经(渡辺照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印祖故事 19、阿育王寺拜舍利,欲挽打印圣号风[栏目:常惭愧僧印光法师的故事]
 永明延寿生平及其对佛教思想的深远影响(邓来送)[栏目:永明延寿大师思想研究]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八章 民国以来的中国佛教 第六节 中国佛教的现况[栏目: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六章 以独自苦行弘扬实修法门[栏目:白玛邓灯尊者]
 《安乐集》讲记 第六十四集[栏目:安乐集讲记]
 对拥有的一切心怀感恩(济群法师)[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谛观入门必读[栏目:马哈希法师]
 在网上得到上师的传承,与在上师面前得到灌顶有什么区别?[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尊师重道[栏目:净空法师]
 请法与念佛的关系[栏目:仁焕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