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普贤行愿品讲记 二、个别解释大愿 8、常随佛学
 
{返回 广超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41

8、常随佛学

经文:复次,善男子,言常随佛学者。

普贤十大行愿的第八行愿是常随佛学。佛所做过的事情、所修过的万行,我们都去学习,即佛从过去发心开始修道,然后修成菩萨,最后成佛,成佛了继续度化众生……这一切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经文: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

此处例举娑婆世界的毗卢遮那如来,原因是毗卢遮那如来是报身佛,此是佛觉悟最圆满的果报身。所有的修行者成佛都有三身,即应化身、报身和法身,其中法身遍法界虚空,没有相貌、处所,佛要显现的地方,就能让你知道佛的存在。佛的报身有一定的处所,很多菩萨知道佛的报身所在处;佛报身的处所很庄严,有很多光明,因此,在报身净土中只有一佛。为什么?因为只有那么一佛,就足够让所有世界有神通的众生看到、知道。在凡夫的世间,是用能力有限的肉眼来看东西;你看我,我看你,我们也用这两只眼睛来看佛,因此境界很小。在境界很小的地方,佛就要在很多地方变现成佛,所以要有很多应化身佛。毗卢遮那如来是菩萨成佛的时候,最先完成的报身佛;应化身佛是不同的众生在不同因缘底下,才出现的佛。我们人间需要看到那样的身相,佛就用八十岁的人身应化出现;在另外有人住的地方,现在可能有佛出现在那边。就是说,众生的境界太小了,佛就要出现很多身相,不然众生看不到。假设你要度化细菌,你不可以用人身去作这项工作,必须要变现成细菌才可度化它们。佛就是用应化身来度化人,这应化身还不是很圆满,真正圆满的是佛的报身,因此,此处以报身佛来说。从凡夫开始发心,到成就报身为止,我们全都要向佛学习。

"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佛从开始发心修菩萨道,精进不退,修布施,宣扬佛法,用皮来做纸,用骨来做笔,用血来做墨,书写无量无边的经书,其所"书写"的"经典"多到堆"积"起来"如须弥"山那么高。须弥

叫做妙高山。

古代人以为地球是平的,不是圆的,太阳没绕着地球转,地球没绕着太阳转,而是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来,从西方落下去。后来,科学家哥白尼说地球是圆的,天与太阳在转,所以我们每天就看到一次太阳。之后,科学家发现地球不只自转,还绕着太阳转。现在,更发现太阳也没有静止,还绕着银河系的中心转,这是我们人类的境界。

在另外一些有神通的人的境界中,并不是如此,他看到人类居住的地方叫做南赡部洲,它是在一个日月的范围,这个太阳与月亮是绕着须弥山转。须弥山下有四大部洲,四大部洲有四种不同种类的人,好像我们南赡部洲的人是这样的高度,而北俱卢洲的人非常高大,跟我们是不一样的身量。须弥山住着一些天人和鬼神,不是人住的地方,从我们人住的地球到须弥山,要经过七重的香水海(不是咸水海),还隔着七重的山,所以在这样的境界里,有这样一座的须弥山。须弥山顶是欲界第二层天称为忉利天(三十三天),天主名帝释(玉皇大帝)。此天的一日夜是人间的一百年。虽然,同是太阳绕着须弥山转一周,在须弥山下海(非地球上的海)上的南赡部洲的人,看到太阳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一日夜,但是须弥山顶的天人看到太阳转一周是人间的一百年。可见须弥山并不在人间,因为须弥山上的天人所看到的时间跟我们的不一样。一个包括日月范围世间,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称为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为一个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也称为三千大千世界,因为它经过一个小千世界,一个中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

经文: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况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一切所有,及余种种难行苦行。

菩萨可以拿他的皮、骨、血来为佛法做事,不惜生命,更何况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等一切所有。佛经中有载:释迦牟尼佛过去世在修菩萨道的时候,曾经碰到一个吃人的

罗刹讲了一句佛法:"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菩萨听了很欢喜,但是罗刹只讲上半句,菩萨要求它再讲下一句,罗刹不肯说。它对菩萨说:我肚子饿,要吃人。菩萨答应让它吃,但是在吃之前,要为他讲下一句佛法。罗刹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菩萨很高兴,就让罗刹吃掉。菩萨为了一句偈言,都愿意让罗刹吃掉。从此故事看来,释迦牟尼佛在修菩萨道的过程中,不只向修行人学佛法,也向吃人的恶魔、罗刹求佛法。只要是佛法,不论是从谁的口中讲出来,都是佛法;如果不是佛法,即使是出家人讲,也不是佛法。

经文:及余种种难行苦行,

以及一切难行苦行,菩萨都去做。关于这个难行苦行,佛在过去世修菩萨道的时候,的确做了很多,但是当佛做悉达多太子的这一生,出家修道,在苦行林中所修的难行苦行,不是修行。意思是说,佛在做菩萨的时候,修种种难行苦行,但是当他成佛的那一生,并不是修苦行而成佛,而是做给众生看。为什么?因为众生很愚痴,认为修苦行才是修行;初发心菩萨开始时,不懂怎样修行,也把苦行当修行。所以菩萨要来人间成佛度化众生,可真不容易,要做所有众生满意的事情给众生看,众生愚痴,见到修行人吃苦,他们就赞叹;如果修行人吃好穿好住好,没有人要赞叹。净幢菩萨Svetaketus(悉达多太子的前世生)从兜率天降生人间,就知道自己是来成佛的。十地菩萨来人间何必修苦行?成佛后还说修苦行没有用?因为菩萨把人间所有的苦行都做完了,告诉你没有用,你才相信。因此,当时印度外道所有最难的苦行,菩萨都去做,才能够降伏这些修行人。悉达多太子在苦行林修行的六年中,每天只吃一粒麻,这是没有人做得到的。如果你到印度,就可以看到一个修苦行的裸体外道的塑像,叫做马哈威拉。他的雕像跟佛像是一样的,但是是裸体站立着,有粗大的藤缠住他的脚。因为他站着不动,连藤都生来缠住他的脚。悉达多太子修六年苦行时,鸟在他的头上造窝,孵蛋。鸟孵蛋最多不过二个月,但是站立着脚被藤缠

住是要更久的时间,因为他入定,不出来。印度有这样厉害的外道,信徒们都很佩服他。直到现在,印度还有一些外道,把自己埋在泥土里,几天后才被人挖出来。佛要降伏那类外道,就要一天只吃一粒麻啰!

经文:乃至树下成大菩提;示种种神通、起种种变化、现种种佛身、处种种众会;或处一切诸大菩萨众会道场,或处声闻及辟支佛众会道场,或处转轮圣王、小王眷属众会道场,或处刹利及婆罗门、长者、居士众会道场,乃至或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众会道场。

佛在菩提树下成道。在我们的娑婆世界,所有的菩萨都不在房间里成佛,是在郊外、树下成佛,释迦牟尼佛或过去的诸佛都是如此。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一下子就出现佛的宫殿,在宫殿里出现报身佛,这与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佛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你要在娑婆世界成佛,就得学习娑婆世界的佛在菩提树下成大菩提。

"示种种神通、起种种变化",菩萨成佛后,就显现种种神通、生起种种的变化,这种种神通变化有种种的差别:佛在人间示现的神通,专门要降伏外道;佛如果要降伏天人,就要显现另外一些神通了。为什么呢?因为佛要降伏梵天王,就要示现比梵天王的色身还要庄严的佛身才行,佛如果示现梵天王身,人间的人的肉眼根本看不到。就是说,如果佛在人间,用度化更高层的众生的神通来表演给你看,你眼花花,一无所见。所以佛在人间所显现的神通:左边出水,右边出火;这边飞过来,那边飞过去;大变小,小变大;天人看来非常普通。

我就以神通广大的目犍连尊者来说:有一次,尊者要降伏一条龙,那条龙有神通把身体变大,环绕须弥山七圈,我们凡夫连须弥山都看不到,更何况绕七圈!目犍连尊者却有神通降伏这么巨大的龙,但是我们人就看不到了。所以说,佛的

种种神通变化更加厉害!

佛有一位阿罗汉弟子,在还没有遇到佛的时候,是一位神通很厉害的外道首领,他有一千个弟子。有一次,佛为了度化一些外道,来到一群外道所居住的地区,佛为了使其他的外道信服,没有说话,利用他心通跟那位阿罗汉沟通,阿罗汉就故意在那些外道的面前对佛说:"佛是我的大师,我是佛的弟子。"然后向佛顶礼三拜,结果很多外道都很惊奇。为什么?因为他们所敬佩、神通很厉害的首领,竟然跟佛讲这样的话,佛什么也不必表演了。那么微小的外道神通,就降伏人类了,所以佛在人间的神通变化是很小的。

然而,佛并不鼓励以神通教导人类,佛在人间度化众生是一种教导,佛说:人只能自度,佛没办法度,佛有如带路者,告诉众生修行解脱的道路;佛有如大医王,善疗众病,应病予药,然而病者要吃药,病才会好。佛不鼓励以神通教导人类的原因是,因为奇妙的神通和解脱生死毫无关系,外道也有神通;此外,世间人很容易被神通迷惑,以为有了神通就是成就。这种现象在藏传佛教很普遍,即修行者经常用神通来使信徒信服他的成就,这是因为那个地方的鬼神太厉害了,所以神通的降伏很重要。但是佛教真正的教导是使修行者开发智慧,而不是神通;神通只不过是修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品。

再举迦叶尊者的例子:刚才说阿罗汉可以住世一劫,佛的最大弟子--迦叶尊者,就拿了佛的法衣住在鸡足山里,不是在山里搭房子来居住,是他到鸡足山时,山打开来,他进去,山又合起来,他就住在泥土里。等到弥勒菩萨成佛的时候,人间的人非常高大,比一百五十层的高楼还要高!当迦叶尊者出现,要把释迦牟尼佛的法衣交给弥勒佛的时候,他以神通飞上去,当时的人以为他是一只蚊子。结果,迦叶尊者就以神通把自己变成跟他们一样大。就是说,现在我们的身体是这样小,到了弥勒菩萨成佛的时候,人的身体非常大,相对的,我们现在的人身就有如那时候的蚊子那么小而已。

"现种种佛身",佛除了有种种神通变化以外,还在不同的地方,现出不同的身相,有不同的名称,度化有缘的众生。所

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佛示现各种不同的身相,到各处各种的法会去,为诸众生说法,所以说"处种种众会",众会,就是众多人们聚集在一起的法会。众会虽多,大约有下面几种:

一、或处一切诸大菩萨众会道场:这是以圆满报身,处在诸大菩萨的众会道场中,为诸大菩萨说法,在此法会中的听法者,不用说,都是诸大菩萨,其他众生是不可能会在这法会中听法的。

二、或处声闻及辟支佛众会道场:这是以应化身,处在声闻以及辟支佛的道场中,宣说四圣谛、十二因缘等佛法,在此法会中的听法者,自然是声闻以及辟支佛根性的修行者。此时的佛就是人间成道的佛了,以人的形相来度化人。

三、或处转轮圣王、小王眷属众会道场:这也是以应化身,处在转轮圣王、小王眷属的法会道场中,为他们宣说仁政之道,要他们好好的爱护人民,减轻人民的痛苦,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令国家风调雨顺,避免发生流血战事!

所谓"转轮圣王",简称转轮王,或轮王,是人间最有福德的王,亦是最有威力的王,而其福报亦是超过任何其他的国王,可说是人中最为第一。此轮王于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出现,统辖四天下,当时天下太平,人民安乐,没有天灾人祸。佛经上说:"转轮圣王千子围绕,七宝随身。"有金、银、铜、铁四种轮王的差别。小王,是指我们此世界所有各国的国王。眷属,是指小王的家属。

四、或处刹利及婆罗门、长者、居士众会道场:刹利,是印度四种姓中掌握政权的贵族,汉译田主,也可说是王或王种(因为他们世世代代做王,所以称为王种)。婆罗门,是印度四种姓中掌握宗教以及教育大权的一族,汉译为净行,是奉事大梵天王而修净行的种族。在印度凡是财产多,地位高,有道德的人就被称为长者。居士,在印度四种姓中属于第三种姓,即从事农、工、商业而富有的人。所以居士的本意是居财之士,后来佛教的居家学佛之士,也称为居士。佛有时在这些人的法会中,说刹利、婆罗门、长者、居士等法。

五、乃至或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众会道场:所谓天龙八部,

是大乘佛法中所指的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其第一部是天,所指的是最低的四天王天,其他七部是指由东、西、南、北四大天王所统领的鬼神。

天:四天王天或以上的众生都叫做天,即所谓的天人。根据佛法说,天人有以下的福报:一、身上有光明;二、身体很高大;三、天人所穿的衣服很轻;四、天人所想要吃的食物自然会出现;五、天人都是化生,即天人有淫欲,但是孩子都是化生的。其实,人死了之后也是化生,即人在死的时候,精神离开身体,还没有去投胎的期间,变化成另一个身体(中阴身)出现,这时的身体就是化生。开始的时候,化生的身体跟其原来的形相一样,七天后化生死掉,又出现另外一个化生,期间一直变化,直到要去投胎的时候,化生变成要去投胎的样子,然后就去投胎。天人并不是如此化生,它并没有投入母胎,而是直接化生出现在母亲的脚上,然后很快就长大,即天人一化生,马上就长得跟父母亲那样大。

龙:龙有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四种。中国人所画的龙有四只脚,但是龙有很多种类,有些龙的身上没有脚,然而头上却有角。有些龙的头上是有一只角,但是中国人所画的龙头上有两只角。龙的福报很大,但是,因为众生过去世愚痴、嗔心很重,所以才堕落做龙。虽然如此,但是它还是享用很大的福报。就是说,有一类龙的福报很大,具有神通力;有一些龙跟地上的蛇一模一样。所以龙有很多种类,这里所指的是有神通、会飞,又会变成人形的龙。

夜叉:是一种能够飞的鬼,口中长有獠牙,头颅顶上凹陷下去。夜叉能在空中飞,能够变得很大,它们什么都吃,甚至吃人。

乾闼婆:忉利天的天主--帝释的乐神,它喜欢演奏音乐,所演奏的音乐很好听。当帝释天王一想它,它就出现,一些鬼神是找不到它的。根据佛经的记载,有另外一类比较低级的乾闼婆,其实就是一些中阴身的众生。

阿修罗:阿修罗的体状跟人一模一样,女阿修罗很漂亮,男阿修罗很丑陋。因为众生的嗔心很重,才堕落做阿修罗,但

是它修集了很大的福报,所以说阿修罗有天人的福报,然而却没有天人的德行。阿修罗的头、手脚被砍掉了,自然会生长出来,其寿尽了才会死,砍不死的,这是它们的福报,因此,阿修罗王每每跟帝释天王打战。

迦楼罗:所谓的金翅鸟,它们不是飞禽类,是一种很大的鬼神。虽有神通但形相是鸟,其翅膀张开来有几百公里大。

紧那罗:它也是帝释天王的乐神。根据大乘经典的记载,紧那罗中的王者--紧那罗王是一位菩萨,它有不可思议的神通,所演奏的音乐是一种佛法,能令听者生起修行的心。有一次,紧那罗王一奏起音乐,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迦叶尊者就跳起舞来。这就是紧那罗王菩萨的功德力,使身为阿罗汉的迦叶尊者都跳起舞。

摩睺罗伽:一种大蟒神,类似一种龙,生长在地上,它也是帝释天王的乐神。

天龙八部是属于鬼神道的众生,它们都被四大天王所统领、管辖。在释迦牟尼佛住世时,很多天龙八部都是佛的归依弟子,发愿护持佛法。在南传佛教中,天龙八部只不过是一些小小的护法鬼神,其道行不如阿罗汉,但是在大乘佛教里,很多天龙八部中的王者都是菩萨。

人非人:这些众生是人又不是人,叫做人非人。

不论哪一类众生,需要佛教化,佛都会在各种众会道场中,为各众生说种种不同的教法。

经文:处于如是种种众会,以圆满音,如大雷震,随其乐欲成熟众生;乃至示现入于涅槃。

佛参加以上所说的各种众会道场,"以圆满音"声为众生说法。佛说法的声音,有时称为一音,有时称为圆音。这里的圆满音,就是圆音。佛以圆音说法,就好像天上的雷震动一样,所以说"如大雷震"。现在我是以华语为你们说法,但佛不同,不管以什么声音来说法,广东人听来是广东话,福建人听来是福建话,客家人听来是客家话……所以说:"佛以

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佛说法的声音,像大雷震那样,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但我们的声音,就小得很可怜。好像现在我在这里说法,还要靠麦克风的帮助,如果麦克风坏了,或电流忽然中断时,就算我喊得很大声,坐在后面的居士们还是听不清楚的。

佛随听法众生所喜欢听的各种佛法,而为他们宣说,所以说 "随其乐欲成熟众生"。佛成道后,就不停地游行各处,说法度化众生,一直到示现入涅槃,所以说"乃至示现入于涅槃"。

经文:如是一切,我皆随学。

如以上列举的一切,我都发愿随佛学习。为什么呢?因为过去诸佛都是修这种种难行苦行而成佛的,所以我要成佛度化众生,当然也要学习诸佛所行的一切啰!

经文:如今世尊毗卢遮那,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尘中一切如来,皆亦如是;于念念中,我皆随学。

不只要随世尊毗卢遮那修学,而且也要向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尘中一切如来学习;于念念中,我都不断地随佛修学,学佛的修诸万行,学佛的教化众生,学佛的宣说妙法,学佛的一切一切……所以随诸佛学,是菩萨行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经文: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学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返回 广超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普贤行愿品讲记 二、个别解释大愿 9、恒顺众生
下一篇:普贤行愿品讲记 二、个别解释大愿 7、请佛住世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第八章 辩音菩萨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选讲
 定慧之路 第四讲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师利菩萨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第五章 弥勒菩萨
 普贤行愿品讲记 后记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第三章 普眼菩萨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第十章 普觉菩萨
 佛学基础知识 四圣谛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 第七节 无我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无死的金刚心 第19章 遭遇麻风女[栏目:无死的金刚心]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下 1[栏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苦中练就坚强志[栏目:正如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七四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八集]
 我所追求的生活[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明心见性后怎样更好地磨练习气?[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在战时二已被说者(1) (节译)[栏目:巴利语佛经选译]
 阅陈撄宁孙女丹经注[栏目:太虚法师]
 中观佛教与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栏目:中观宗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