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普贤之美(晓祝)
 
{返回 普贤菩萨·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24

【普贤之美】

美佛慧讯 第六十三期

晓祝

讲到普贤菩萨就想到早课时念得滚瓜烂熟的「普贤十大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这十大愿是普贤菩萨开示诸菩萨及善财童子,欲成就如来功德时,应广修的十种广大行愿。由此看来,普贤十大行愿可说是学佛者的坐标哩!

以行愿广大闻名

「普贤」梵语「输跋陀」或「三曼跋陀」。其最大的特德是修广大行,所以称「大行普贤菩萨」。「大行」是切实广大的、普偏的修一切菩萨行。不论是世间法或出世间法,「行」都极为重要;不论事情的大小,也不论是出世间或世间的,都要切实去行,才有完成的一天。一个人如果这件事想要做,那件事也想要做,几乎每件事都想插一脚,却只坐在那里,不采取行动,那是没有用的!

而「愿」呢﹖一个人若无志愿,就如行于茫茫大海的船,没有方向又不知目的在那里,在海中漂漂浮浮,载浮载沉!修行也是如此,若无愿做为前导,盲目修行,只有白白浪费宝贵时间而已!普贤菩萨的大行不仅代表行门,亦含有愿心,「行」与「愿」须配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功用。普贤菩萨的十大愿中,每一愿都深具意义,在跨越新世纪之际,谨以第三大愿「广修供养」供养诸菩萨。

三者广修供养

广修供养的愿虽然大无边,但主要仍以供养如来、敬田(恭敬三宝)、恩田(恭敬父母师长之恩)、悲田(慈悲,怜悯一切众生)为主。若能将供养的对象扩大到一切众生,不断的培福修慧,自然就有水到渠成的一日。接着我们来谈「法供养」:

一、如说修行供养──

学佛者依佛所说的如实去修行,即为法供养。为什么佛特别重视法供养呢﹖世人都有个通病,说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常常言行无法一致。一个人若只是嘴巴说得很好听,却从未依照自己所说的去实践,这样佛法对他而言,不起作用,也就是说,他得不到佛法的法益。

你知道发心供养有很大的功德和福报,也常劝人发心出钱做功德,但当人家叫你发心供养,出钱做功德时,你却推三阻四的说没有钱,这样就是未能如说而行。再说,讲经时你会劝人要礼敬诸佛,自已却不礼敬,这样自然得不到人们的敬重。若能言行一致,没有差错,就是《法华经》所说的「是名真供养如来」了,这是一种最高的供养。

《法句经》中也说:「有人记诵千万语而不去实行,不如偶而听闻一言半语,立刻照着精进修行,得到实际的佛法利益。」如实实践仿佛大地,能出万物,所以言行一致是最重要的事!

二、利益众生供养──

修学大乘佛法,不论何时何处,只要众生需要帮忙救济,就得尽自己的能力,以世间法或佛法去利益众生,能够这样,就等于是供养如来。因为佛的心心念念都是以众生的利益为念,不但是佛,连十方三世极微尘数的一切诸佛,也是席不暇暖的,到各个众生世界去救度,使众生脱离生死,得菩提涅槃之益。

真正的菩萨行者,不论是为创造净土或修任何行门,都不是为自己的享受,而是为了利益诸众生的。若不是为了利益众生,那就失去了做菩萨的资格。

三,摄受众生供养

佛为菩萨行者说四摄法门──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以种种方便善巧摄受众生,进而度化众生,使其离苦得乐,这正是菩萨行者的中心任务。

要利益众生,就得先接近众生,众生肯接近我们才有机会摄受,所以摄受众生,在度生方面来说极为重要。

我们常遇到朋友埋怨说:「我苦恼得很,想学佛,又不知从何下手﹖」此时若能摄受他,就能感化他。以摄受众生来供养佛,可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最上供养。

四,代众生苦供养

娑婆世间的众生,无不受八苦交煎。若能发大菩提心,愿承受众生的苦,这是非常伟大的菩萨行!例如地藏菩萨发的大愿──「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充分展现出菩萨代众生受苦的决心和勇气。

再说为人父母者不也常说:「为了孩子的幸福,自己多吃点苦也没关系!」。孩子是自己的好,为自己的孩子吃苦,不但不觉得苦,还心甘情愿,若我们能把心胸扩大,把所有的众生视同自己的亲眷,这样就能心甘情愿,欢喜的代众生受苦了。

佛教有句话说:「欲做诸佛龙象,先作众生马牛」。做诸佛的龙象,就是做大菩萨,希望将来成佛,就必须先作众生的马牛,也就是先为众生服务,减其痛苦,甚至代为受苦。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自己造业自己担!现在我们怎能代众生受苦﹖」从这个角度来讲,代众生受苦是不可能的事,现在我们愿代众生受苦,是出于菩萨的愿心,由愿心感召众生,使众生减轻痛苦。

五、勤修善根供养

勤修善根供养是自利。人的善根有深有浅;有世间的人天善根;有出世的解脱善根和最高的无上菩提善根。任何一种善根都是好的,都应不断地勤修,使善根增长。以佛法的角度观之,人之所以会皈依三宝、持五戒,甚至舍俗出家,见佛闻法,都不是偶然的,而是宿世善根得来的。尤其是末法时代,听闻佛法,还能深信不疑,就是有善根。所以《金刚经》说:「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既然善根是由培植而来,我们不但要修,还要不断的勤修,以期善根增长成熟。

六、不舍菩萨业供养

菩萨的事业是广修六度万行。真正的菩萨行者,把利益众生的事,看成是自已的事。不论在任何情形之下,自已的生命可以牺牲,但利生的事业却不能停止。

菩萨志业中,有些人发了菩提心,在实践的过程中,若稍遇到困难或挫折,就不愿付出更大的努力,而从菩萨行列中退阵下来!佛告诉我们:「一个发心行菩萨道的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设法克服;不论遇到如何难调伏的刚强众生,也要想办法去调伏!绝对不可放弃所修的菩萨大业!」

七、不离菩提心供养──

菩萨之所名菩萨,完全在于发菩提心,没有菩提心,怎够资格称菩萨!所以要做个名符其实的菩萨,就得时时发菩提心,时时不离菩提心。《华严经》说:「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由此可知发菩提心的重要,一旦发起了菩提心,就要一天天地使其增长。在迎接新世纪来临,谨祝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成无上果。


{返回 普贤菩萨·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文珠法师)
 普贤之美(晓祝)
 普贤菩萨与峨眉山(韩廷杰)
 传承峨眉文化 践行普贤精神——永寿法师与峨眉山佛教的未来发展
 峨眉山与普贤崇拜(龙晦)
 普贤菩萨身语意三大行愿(朱斐)
 《华严经》普贤行愿思想之研究(杨政河)
 论普贤菩萨十大行愿的结构、特征与现代意义(李利安)
 宁玛派与普贤法身之说——提交“普贤与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
 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宽明)
 慧持大师建设普光寺与峨眉山普贤崇拜的发端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43.就像六只不同类的动物[栏目: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让失去的变为可爱[栏目:日常的佛心]
 大日经疏讲解 第2集[栏目:大日经疏讲解·成观法师]
 科学与理性的佛学百年[栏目:麻天祥教授]
 大音希声——天童正觉默照禅与香海止语禅比较研究[栏目:贤崇·贤宗法师]
 看到有人准备行凶,作为学佛者当如何应对?[栏目:济群法师问答]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九五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阿毗达摩[栏目: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第八册 佛教与世学 第六课 佛教与教育[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八册]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五八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