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三论宗的宗旨
 
{返回 三论宗简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08
三论宗的宗旨
  三论宗的宗旨是显而易见的,三论学说无不以“破邪显正”为宗旨。所谓“破邪”者,在印度,佛灭后五百年间,佛教晦涩,外道猖獗,小乘盛兴。真正的大乘佛教几乎没有形迹,龙树、提婆等人大力倡导大乘佛教思想,抑制小乘,破斥外道邪见,拯救大乘佛教于危难时期、垂命之际。由此使大乘佛教思想才得以畅通,在印度重新复兴。在中国罗什未来之前,“玄学”非常盛行,人们将“般若”用玄学解释为虚无。罗什翻译三论之后,有弟子僧肇等大力讲说和弘传,专门破斥道安等的六家七宗之般若思想,使他们真正认识和理解了“般若”的真实含意。同时也破斥了老庄学说之“虚无”,而正确申展佛教思想“般若”并非虚无之“空”而是一种非空非有、不著于任何一法之中道实相。外道之“空”是虚无,是肯定义。而佛教船若之“空”是非空非有之中道,是对有、无二边的否定,是否定义。因此二者有皆然的不同之处,从而将佛教的“般若”思想推向更进一层,显示了般若中道实相。
  所谓显正者,即是显“无所得”正观。在三论宗的思想中,世出世间一切法皆是言教,是对治法门。为执有者说空,为破空者说有,空有皆是方便法门。诸法实相是非空非有、离四句绝百非,言寂相灭、当体即空的不二之理。这种非得非证的清净自性即是“无所得观”。因此,三论宗的破邪与显正是相即相成,是一法的两个不同点。破邪即是显正,破邪之外别无正可显。“破邪显正”是通过邪正的两个对立概念,及对此两个对立概念的双边否定,以实现其破除一切有所得的偏见,从而达到无所得的境界。故《百论疏》云:“有邪故有正,邪去正不留”。说明了显正是为了破邪,邪即破除,正也就自然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因此,三论宗的最高思想境界是“无所得”。因为,在三论宗看来“道”非邪正,本来无邪可破,亦无正可得。但因种种邪见横生,为了破此“邪”而假立名为“正”。故《三论玄义》云:“为见于邪,强名为正;在邪既息,则正亦不留,故心无所著”。这就是说只有做到邪正双泯、心无所著,才能达到“般若无得”的境界。若心有所著,得有所得则是邪见。所以“有得”是邪,“无得”是证。当无所得时即是“无所不得”,如无邪无正、无破无得,即是“至道无言”的道理。也是三论宗“破邪显正”的真正含意所在。

{返回 三论宗简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三论宗的哲学思想(蔡惠明)
下一篇:三论宗简介
 三论宗
 三论宗史略
 三论宗的宗旨
 中国三论宗传承及其发展
 三论宗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理净)
 三论宗略述(刘峰)
 三论宗大义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
 三论宗以“中道不二”为正观的原理(理净)
 三论宗简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阿姜查强调修行的实用性[栏目:关于这颗心·阿姜查]
 禅门开悟诗200首 第四章 梅花与道情[栏目:禅门开悟诗200首]
 四十华严 第二卷 第33讲[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四十华严]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一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一集]
 可否带放经书和佛珠的包进入洗手间?[栏目:戒律仪轨·净空法师问答]
 见性成佛 第二十二天[栏目:如本法师]
 通向极乐之路 高德行证 净土宗师 学人楷模[栏目:林克智居士]
 佛使比丘 内观捷径[栏目:佛使比库]
 唯说念佛 正讲 第十三条「唯叹念佛」之文[栏目:净宗法师]
 4、愚妇诈死[栏目:百喻故事广释]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