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汉传因明之人物
 
{返回 因明简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36

玄奘(约600—664)

通称“三藏法师”。唐僧人、佛教学者、旅行家,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法相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讳。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15岁(一说13岁)于洛阳净土寺出家,23岁(一说21岁)在成都受具足戒。后历游各地,遍访名师,学习各种经论,感到所说分歧,难得定论,决心西行求法,已释所惑。唐贞观三年(629年,一说贞观元年)起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行,辗转到达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入当时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从戒贤学习《瑜伽师地论》、《顺正理论》等,兼学梵书《声明记论》。后历游印度各地,参访名师,钻研佛教经典。回那烂陀寺后,主讲《摄大乘论》和《唯积抉择论》。先后四次参加印度佛教内外的论争,著《会宗论》三千颂,融会空有二宗,批驳同寺师子光对《瑜伽师地论》的诘难,得戒贤赞许;继与“顺世论”者辩论获胜;又奉戒贤命同小乘正量部论师辩论也取胜,并用梵文著《制恶见论》一千六百颂;后在戒日王于曲女城召开的佛学辩论大会上,宣讲大乘教义,任人难破,无与论者。贞观十九年返长安。带回大小乘经、律、论共六百五十七部,得唐太宗召见和礼遇。先后居长安弘福寺、大慈恩寺。二十年间译出大小乘经论共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其中主要有《大般若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大毗婆娑论》、《成唯识论》、《俱舍论》等。又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论》译成梵文传入印度。翻译多用直译,笔法谨严,世称“新译”。据去印度沿途见闻撰《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其译著对保存古印度佛教典籍、印度及中亚地区历史地理资料有一定贡献。其主要思想反映在《成唯识论》中。主张“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万物,包括“我”(主体)、“法”(客体)皆非独立存在,而是人们的心识变现出来的。离心识外,世界上没有任何独立存在的客体。在认识论上提出“四分”说和“三自性”论。对因明理论有重大发展。翻译了一大批因明的著作。在译经之初就译出《因明入正理论》和《因明正理门论》两种新因明专著。还译出《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以及《大乘阿毗达磨集论》等含有古因明的著作。新因明应用方面的范本大乘中观派清辩的《大乘掌珍论》和陈那门人护法的《广百论释》,也在译经的早期译出。前者对玄奘的唯识比量的构成有重大影响。后还译出陈那因明八论中用三支作法来论述现量学说的《观所缘缘论》。又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弘法人才。译场中有20多位助译者本来就是高僧大德,他们各随所闻“京造文疏”。曾单独传授窥基,窥基之疏晚出,但影响最大。窥基弟子慧沼、慧沼弟子智周,各有著述。奘门弟子中的朝鲜、日本僧人又将因明种子带回本国。日僧不仅将部分珍贵的唐疏保存至今,而且千多年来著述不绝如缕。唐疏今存文轨的《入正理论疏》残本(三十年代内学院曾辑佚补足)、神泰的《因明正理门论述记》前半部和窥基的《因明大疏》,以及慧沼、智周的疏记,均在清末由东瀛回归故土。此外,还有敦煌写本净眼的《因明入正理论略抄》和《因明入正理论后疏》。玄奘继承和发展陈那的新因明理论,开创了汉传因明。玄奘弘传的是陈那前期的新因明,以立破为主;整理发展了共比量、自比量、他比量三种比量理论;修改胜军的比量和提出唯识比量;强调同品、异品概念必须除宗有法,明确揭示出了印度因明隐而不显的题中应有之义,有利于理解陈那因明的整个逻辑体系;翻译了陈那新因明理论核心因三相规则;大大发展了陈那新因明的过失理论。

义净(635—713)

唐僧人、旅行家,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本姓张,名文明。齐州人(今山东历城)。一说范阳(在今北京城西南)人。于唐咸亨二年(671年)由海道往印度求法,经二十五年后,游三十余国,得梵本佛典约四百部。在归途中写成《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回国后,曾参加实叉难陀译场,共译《华严经八十卷。后在洛阳、长安主持译事,共译成经、律五十六部,二百三十卷。曾译陈那《集量论》,但随即散失,未起作用。又译《理门论》,实际译的是该论的释论缘起,正文采用奘译。还译出《观所缘缘论释》。在《南海寄归内法传》中首次提到法称。

神泰

唐僧人。曾为蒲州(今山西永济)普救寺僧。后应召入玄奘主持的译场任证义,协同译主评量梵文原意,并批判汉译之意与梵文的差异。地位仅次于译主。著作颇丰,有《因明正理门论述记》、《因明入正理论疏》、《掌珍论疏》《观所缘缘论疏》等。

慧沼(650—714)

唐僧人,法相宗二祖。又名惠沼、慧照。时人尊称淄州大师。十五岁出家后,先后师事玄奘、窥基,慧解超群,有“山东一遍照”之盛誉。晚年奉诏参加义净译场任证义大德。“多所刊正,讹言舛义,悉从指定,无敢逾制”。著述颇丰,使该宗达最盛时期。为创宗立派,于法相、因明对别家议论独多。其书现存十种,因明著述有《因明入正理论续疏》(即窥基《大疏》之〈续疏〉)、《因明入正理论义篡要》、《因明入正理论义断》,还有关于现量、比量的《二量章》。

智周(668—723)

唐僧人,法相宗三祖。慧沼弟子。世称“濮阳大师”。在濮阳(今属河南)报城寺传法相宗教义,对因明也有许多补充。按慧沼基调,疏解《大疏》,著有《成唯识论演秘》、《因明入正理论疏前记》、《因明入正理论疏后记》,还有《因明入正理论略记》,但有云伪撰。自智周以后,法相宗逐渐衰微,传承不明。日僧智凤、智鸾、智雄和玄舫先后入唐,从周学法相、因明,成为日本法相宗第三和第四传(北寺传)。

道邑

唐僧人。与智周同出法相宗二祖慧沼门人。有因明著作《义范》。早佚,有部分论述保存在日籍中。例如,以从本为论,纠正窥基关于似立似破以“从多”、“从真”称悟他。讨论了《大疏》中关于“唯识比量”因支设“自许”之“预防”说等。

道献 唐僧人。法相宗二祖慧沼门人。有因明著作《义心》,早佚。日籍因明中保存其部分论述。

圆测(613—696)

朝鲜三国时代新罗僧人,唯识论者。本名文雅,字圆测,生于王族家庭,3岁受戒,15岁起游学中国,曾从法常、僧辩学佛教经论,后从玄奘学《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经论。精通多种语言,曾任地婆诃罗和富叉难陀译场证义,参加翻译《密严》、《显议》、《华严》等佛经。主张世界上的一切现象均是“识”的变现,自我和一切存在都是主观意识的产物。曾以镜中影像为例,说明识和现象的关系。认为现象犹如镜中所映现的影像,是“识体”自身的“相分”(主体,亦即认识的能力)去缘滤自身的“相分”(客体,亦即认识的对象),认为宇宙万有不是客观存在,而是主观意识的幻现。提出“双破空有两执”、同归佛祖的一乘思想,对大乘空、有宗的争论采取温和态度。他的这种思想后为新罗僧人道证、太贤等继承,并为新罗唯识宗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主要著作有《解深密经疏》(10卷)、《般若心经赞》、《仁王经疏》(6卷)等。

元晓(617—686)

朝鲜三国时代新罗僧人,华严宗思想家。俗姓薛,幼名誓幢,法名元晓。三十一岁受戒,先后住庆州皇龙、芬皇寺。认为“一心”即“真如”,是某种不生、不灭的、永恒而不可破坏的绝对精神实体,是世界的本原。宇宙万物,由于它的存在而产生和发展。在“同”(同一)与“异”(差异)的关系问题上,提出:“差异”是对“同一”而言;“同一”是对“差异”而言;“同一”只有在“差异”之中才能辨别,“差异”只有在“同一”只有在“差异”之中才能辨别,“差异”可以说成“同一”,同样“同一”也可以说成“差异”。他的“一心”这个根本概念吸取佛教各派的观点,创立了佛教的宗派——“海东宗”,为在新罗建立一乘佛教打下了理论基础。著作弘富,有一百余部共二百四十多卷佛经注疏,主要有《大乘起信论疏》(2卷)、《金刚三昧经论》(2卷)、《法华经宗要》、《十门和诤论》(2卷)、《无量寿经宗要》、《中边分别论疏》(3卷)、在因明方面著有《瑜伽论中实》、《掌珍论宗要》等。

道昭(628—700)

日本僧人。河内(今大阪府)人。出家入元兴寺,以持戒严格著名。孝谦天皇白雉四年(653)入唐,从玄奘学法相教义,从慧满学禅学。8年后回国,以元兴寺为中心弘布法相宗,为日本传播法相宗之始,其法系称“元兴寺传”,也称“飞鸟传”、“南寺传”。曾任大僧都。

玄肪(?—746)

日本僧人。大和(今奈良县)人。出家后从义渊学法相宗。唐开元四年(716年)奉敕入唐,从智周学法相宗义。留学20年,位准三品,受赠紫袈裟。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归国,带回佛教经疏五千余卷,以兴福寺为弘法中心。继一传道昭,二传智通、智达、三传智凤、智鸾和智雄之后,其法相宗传承称“第四传”,与道昭的“南寺传”相对,又称“北寺传”。初受朝廷宠信,后被贬为筑紫观世音寺别当,不久卒。

真界

明僧人。有《因明入正理论解》存世。他关于能立二义的观点是汉传因明最早最明确的解释,纠正了窥基《大疏》的错误。但由于缺乏唐疏作为参考,对因明理论颇多误解。如把因三相规则释第一相为总,第二、第三相为别等。

王肯堂(1549—1613)

明因明家、医学家。字宇泰,江苏金坛人。曾任福建参政等职。晚年退居故乡,以广泛收集、整理、保存历代医学文献闻名。早年由学佛而走上研习因明之路。“每逢讲肆,必首叩此论”。因讲授不清,仍难入堂奥,遂不复研习。二十多年后,读到窝澄法师,特别是读到蕴璞法师的讲解,自认为“开卷了然,具有定见”,并撰写《因明入正理论集解》。但由于缺乏唐疏借鉴,其书对因明理论仍有很多误解。

藕益(1599—1655)

明僧人。俗姓钟,名智旭,又名际明,别号八不道人。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少读儒书,誓灭释老,著《辟佛论》。后读莲池《自知录序》及《竹窗随笔》,始信佛。24岁依憨山弟子雪岭剃度为僧。此后学法相、天台、贤首、禅、净、律诸宗教义,以弘天台为主。曾住安徽九华山,晚年移居浙江孝丰(今浙江安吉)灵峰寺。与憨山、紫柏、莲池并称明代“四大高僧”。主张禅、教、律三学统一,佛、道、儒三教一致。著作有《楞严文句》、《法华会义》、《大乘止观释要》、《弥陀要解》、《阅藏知津》等四十余部。弟子成实编辑其遗文为《灵峰?益大师宗论》。因明著作有《观所缘缘论直解》、《观所缘缘论释直解》、《“真唯识量”略解》等。


{返回 因明简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现代因明之著作
下一篇:中国汉传因明之著作
 瑜伽师地论 摄事分 本母事序辩摄
 中部130经 天使经
 法句经 9 双要品
 法句经 33 利养品
 原始佛教和现存的上座部佛教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一(八六七)
 编序
 成实宗大意(黄忏华居士)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八(一○六二)
 杂阿含经卷第十五(三七六)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西方变》画赞(王维)[栏目:隋唐居士名家文集]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解题[栏目:佛书解题]
 你给我[栏目:人生加油站·迷悟之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