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安乐集》讲记 第九集
慈法法师
{返回 安乐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55

《安乐集》讲记

第九集

在第八料简中,讲到“位该上下,凡圣通往”这个问题。道绰禅师引用了大量的经典来鼓励我们,尤其是“凡夫智浅,取相求生,决定往生”的这种大功德利益的认取。对于无相人来说,若知无相离念为体者,多是上辈往生。

在《无量寿经》中,世尊对往生极乐世界作了三辈评判。闻名即往生之类,三辈不摄。一般我们在《无量寿经》的读诵中,多对三辈往生作了一个认知,有一机类是三辈不摄的。《无量寿经》的下半卷一开端就是往生彼国,即是正定聚,无有不定聚。何以故?彼国皆是不退转菩萨的这种大功德相。诸有众生,闻其阿弥陀佛名号不可思议的利益,表现在阿弥陀佛愿力的威神,十方恒河沙数诸佛皆共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的威神。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编注:《佛说无量寿经》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一类有情,三辈不摄。下面,世尊也讲到,上辈舍家弃欲;中辈不能舍家弃欲,如何修持等;下辈能闻到弥陀名号或者说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有往生之愿,亦得往生。(编注:《佛说无量寿经》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  佛告阿难: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燃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人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  佛告阿难: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闻名即往生,住不退转之人就是所谓无相离念为体者,这是三辈不摄的,现下即得不可思议的功德与利益,于法得不退转。上辈往生,有其往生的功德利益,与现前摄化是有差别的。

原文:

是故天亲菩萨《论》(论注卷下意)云:「若能观二十九种庄严清净,即略入一法句。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即是智慧无为法身故。何故须广略相入者?但诸佛菩萨有二种法身:一者法性法身,二者方便法身。由法性法身故,生方便法身;由方便法身故,显出法性法身。此二种法身,异而不可分,一而不可同,是故广略相入。菩萨若不知广略相入,则不能自利利他。无为法身者,即法性身也;法性寂灭故,即法身无相也。法身无相故,则能无不相。是故相好庄严,即是法身也。法身无知故,则能无不知;是故一切种智,即是真实智慧也。虽知就缘观总别二句,莫非实相也。以知实相故,即知三界众生虚妄相也;以知三界众生虚妄故,即起真实慈悲也,以知真实慈悲故,即起真实归依也。」今之行者,无问缁素,但能知生无生,不违二谛者,多应落在上辈生也。

是故天亲菩萨论云:

《往生论》所宣化的一个说法。

若能观二十九种庄严清净

二十九种庄严清净中有十七种国土庄严清净、八种佛功德自受用成就、四种菩萨正修行,合起来是二十九种庄严。

即略入一法句。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即是智慧无为法身故。

实际在一切法则中毕竟无所得无所失,一句就在名字下,是名字法身,智慧得力,全无所得,远离诸相,广大摄化。

何故须广略相入者?但诸佛菩萨有二种法身

这是法身的区分。

一者法性法身,二者方便法身。

关于判身的说法是很多的,像藏、汉说法各有异。

由法性法身故,生方便法身;

以生妙用。法性法身无造无作,种种方便利益世间,亦无染着,是为方便法身。

由方便法身故,显出法性法身。此二种法身,异而不可分

就像我们看一座山一样,横看竖看,各有所异。此二种身,异而不可分,因为横看竖看故。

一而不可同

虽是一体,各见不一。

是故广略相入。

在佛法中,有广的修法,有略的修法;有从总相入,有从别相入。念佛一法以总相为方便,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普摄十方,令一切凡圣有情同得往生大利,这是总相说,能令众生契入。

菩萨若不知广略相入,则不能自利利他。

广者,所谓的毗婆舍那之修持;略者,奢摩他之修持。在天亲菩萨的五念门中开此二门,所谓作愿门与智门(观察门),有五念门的修法。此处不作为主要的提法,看下面的文字。

无为法身者,即法性身也;

无造无作故,是为无为法身。

法性寂灭故,即法身无相也。法身无相故,则能无不相;是故相好庄严,即是法身也。

这是对法身的一种解说。

法身无知故,则能无不知;

一切世间有情,皆以知为碍,所谓的见闻觉知性,各有所碍。但以真实智慧故,是一切种智。

是故一切种智

我们都知道,一切种子智是诸佛之所证,一切智是声闻之所证,一切道种智是菩萨所证。这个证有差别,此差别实在是本体无别,但现总相、别相、诸佛所证圆满相。

即是真实智慧也。虽知就缘观总别二句,莫非实相也。

从二十九种观,入一法句来说,区分这种教言的广、略二相。可能有些菩萨没有学过天亲菩萨的《往生论》,对此不太了解,对广、略二相不太清晰。有机会学一学《往生论》,其篇幅也不小,所以我们在这里一带而过,回去后可以看一下。

以知实相故,即知三界众生虚妄相也;

这个虚妄相实际亦是实相。我们都知道,一切幻化业相无有实质,皆为实相。何以故?此幻化相无染无住故,刹那间生灭,无有实质,所以是为虚幻相。

以知三界众生虚妄故,即起真实慈悲也;

一切众生虽是以虚妄染着延续生命,其本质一如,如佛陀世尊等无差别。在一如身相中、业相中,众生由于妄执实有故,延续虚妄,有所谓色界、欲界、无色界。诸佛世尊以同体之功德因缘观察众生而生悲悯,我们以真实的智慧观察三界也会生起真实的慈悲。正如蕅益大师所说:知一切众生是佛,顿生慈悲。(编注:《明蕅益大師文選》【慈悲緣苦眾生論3】觀佛即心。是生慚愧。觀生即佛。是起慈悲。)这个慈悲是因为能审思到一切众生是佛的这个真实根本所在,而欲令现前众生出离这种妄执轮回的痛苦,所以深生慈悲。

以知真实慈悲故,即起真实归依也。

此归依是愿往生之归依。极乐国土实是法性之土,但以报德之力摄化十方,令众生圆满的归依,所以凡圣同往,这个凡圣同往是因为众生皆有佛性之真实,阿弥陀佛实是一切众生心智圆满所现之德相,所以是名无量寿、无量光,以十二光名号彻显一切众生之心智圆明。众生不知,多生畏惧,佛以报德摄化,令彼得归,以得归故而彰显自性。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实是无生土,所以生即无生。在这个地方,很多不学习净土法门的人认为净土一法取相往生,标方立相是不了义教,这实际是个误解,因为标方者,以泯众生迷失方向之迷失心,令众生依方立相而使众生得以安乐,这个安乐得以歇心之智,能畅出自性的光辉,令众生得以真实成就。实际标方立相也是为了使迷失法则之有情有所归罢了。这个是不可思议的。

今之行者,无问缁素,但能知生无生,不违二谛者

我们知道,无生但说真实功德,真谛所现;生者,俗谛所摄。实际上,生与无生皆是戏论。于空性智慧之中实在是无生,无生与生都落于言说,于有情多做接度,安立言说,安立名相、文句,以使凡夫有情皆有依止,得毕竟解脱。

多应落在上辈生也。

为什么道绰禅师把不取相,或者说对无生的随顺多落在上辈往生呢?因为上辈尚可期冀,即生即得现世圆满利益者,不被三辈所摄。所以这些乘愿再来的菩萨闻名即得不退转,即得三种忍,不落在三辈上。因为这三辈皆是往生之后的利益有所区分,现世的作业也有区分,但是在广大的应化的功德上多有不显现,只是说自身利益处显以差别。

这一段文字表明“位该上下,凡圣通往,取相亦得往生”这一料简的主体,我们能看得清楚。因为净土教言与其它教言,尤其与其它显教教言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是凡圣普摄的一个教法,我们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接着看第九料简。

原文:

第九、明弥陀净国三界摄与不摄。

问曰:安乐国土,于三界中何界所摄?

答曰:净土胜妙,体出世间。此三界者,乃是生死凡夫之闇宅。虽复苦乐少殊,修短有异;统如观之,莫非有漏之长津,倚伏相乘,循环无际。杂生触受,四倒长沟。且因且果,虚伪相习,深可厌也。是故净土非三界摄。又依《智度论》(卷三八意)云 :「净土果报:无欲故,非欲界;地居故,非色界;有形色故,非无色界。虽言地居,精胜妙绝。」是故天亲《论》(净土论)云:「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是故《大经赞》(昙鸾祖师赞弥陀偈)云:

「妙土广大超数限 自然七宝所合成

 佛本愿力庄严起 稽首清净大摄受

 世界光耀妙殊绝 适悦晏安无四时

 自利利他力圆满 归命方便巧庄严」

第九料简,由标方立相之说而引申:阿弥陀佛之净土是不是像欲界、色界、无色界一样?即所谓三界摄与不摄的问题。有人担心极乐世界,这么多十方世界的有情皆往生彼国,那这个国土是什么样子的呢?会不会没有安立之处呢?会不会聚满呢?所谓的众生揣度之心。极乐世界非三界所摄,此处设一问。

问曰:安乐国土,于三界中何界所摄?

因为我们生活在三界中的欲界之中,娑婆世界是三界浊土,有欲界、色界、无色界。道绰禅师这样回答。

答曰:净土胜妙,体出世间。

天亲菩萨讲“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他直接这样回答。道绰禅师讲:“净土胜妙,体出世间。”世间就是所谓的三界。

此三界者,乃是生死凡夫之闇宅。

虽是各有差异,必然是生死闇宅,苦乐少殊。虽然有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之别。

修短有异;统如观之,莫非有漏之长津

皆是造作业相,生灭业相,或者说有为之取舍,多以善恶染着、禅定之类来延续这样的生命。

倚伏相乘,循环无际。

三界是生死之地。

杂生触受,四倒长沟。

我们有四种倒见,(本来)常乐我净,(我们却在)不净处作净,无我处作我,无常处作常。

且因且果,虚伪相习,深可厌也。

不知法性之真实,在虚妄的果报中寻善寻恶,乃至说高尚者向往禅定——非想非非想等之说;下劣一点的对诸善法勤于行持,以得五欲之乐这样的天福果报;再一类就是恶浊之有情、无明有情堕于三途;好斗之有情堕于修罗之类;徘徊彷徨之类多堕于人道……像这些果报差别深可厌也。因为这种轮回虽然且因且果,但往往有情不好把持,不得自在力,多被无明业流所催使,流转于业流成熟之处。

是故净土非三界摄。

因为阿弥陀佛国土有情皆是一生成办之有情,往生彼国皆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或者说无极之身、太虚之体,非是三界所摄之体。

又依《智度论》

又依止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来解释。

净土果报:无欲故,非欲界;(地居故,非色界)

我们都看到,极乐世界很多描述说,极乐国土七宝庄严,彼国人民游历自在,宫殿随身,乃至说种种神通善巧,广大的受用,彼国人民无有欲取故,所以非是欲界。非欲界,但是地居所现,彼国皆是七宝为地,黄金为地,这样的一个地居,所以非色界。色界非地居故。

有形色故,非无色界。

我们都知道,无色界像非想非非想天是无色可取的,所以是无色界。

虽言地居,精胜妙绝。是故天亲《论》云:「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天亲菩萨对极乐世界有十七种关于国土庄严的描述。此处“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只是四句,下面“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等十七种庄严,有三十四句来描述彼国的庄严相。

是故《大经赞》云:

「妙土广大超数限,自然七宝所合成,佛本愿力庄严起

这是个根本,因为往生彼国的有情所得功德皆是佛愿力所成,非是修持力所现,非是我们凡圣众生的修持力所表现出来的。这个地方是一个很大的所谓自力法门与佛力法门的差别,所谓果地教与因地教的差别,这实在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在净土教言中所谓的净土别力一法以区别于圣道,易行道的别力一法以仗借佛力而成就,这是别力的教言。

佛本愿力庄严起

像我们在这个世间的修持,大家比较在意的是有如何的功德、如何的禅定、如何的现量。净土一法主要是依止阿弥陀佛甚深愿力,以宝德名号称念而得自性满足或者说法益的满足,信顺大愿得以往生彼国,成就无上菩提,这是一个特定的教言。

稽首清净大摄受,世界光耀妙殊绝,适悦晏安无四时

描述彼国的这种利益庄严,这是个摄受的法门,清净大摄受。阿弥陀佛的愿望就是于无量劫为大施主,摄化十方有情往生彼国,成就无上菩提。彼国者,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所以是大摄受。他普摄于十方国土,令一切有缘众生得生彼国,所以念佛即得往生,住不退转。现世即得不退转的教言令听闻众生得以解脱。

自利利他力圆满

阿弥陀佛这种自他二种受用,就在他成就无上菩提的一刹那彻底彰显于法界,令念佛有情、听闻阿弥陀佛名号之有情咸得自他二利,具圆满善巧。

归命方便巧庄严。

这几句偈子是依《无量寿经》作一个这样的抉择,令我们消除疑惑,以表明阿弥陀佛的净土非三界所摄,所以是谓无量寿国,彼国人民寿命无量,国土之寿命也是无量的,是诸佛如来会,非生灭之地。虽是以阿弥陀佛报德畅显,毕竟是有始无终。何以故?以始觉显本觉,皈依究竟觉故,非造作力故。以愿力彰显,非造作之地。我们知道,有造作就有生灭,有生就有灭,这个 “始”实际是始觉安立,非是生灭造作所现国土。这是不可思议的教言,若是以我们凡夫心智推导,多是迷闷。


{返回 安乐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安乐集》讲记 第十集
下一篇:《安乐集》讲记 第八集
 《安乐集》讲记 第二十五集
 《安乐集》讲记 第六十三集
 《安乐集》讲记 第三十集
 《安乐集》讲记 第二十二集
 《安乐集》讲记 第三十七集
 《安乐集》讲记 第四十一集
 《安乐集》讲记 第五十集
 《安乐集》讲记 第三集
 《安乐集》讲记 第三十一集
 《安乐集》讲记 第四十八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论文[栏目:太虚法师]
 唤醒沉睡的佛 第二章 佛性[栏目:泰·锡度仁波切]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 三[栏目:年龙上师]
 明日何其多[栏目:达真堪布]
 庄圆法师讲金刚经 第十章 正法出世的因缘 心咒之三 没有欲求的人 就是与存在联结的人,就是自在的人[栏目:庄圆法师讲金刚经]
 牧羊人与金元宝[栏目:上师讲故事]
 四三二 足迹善知童子本生谭[栏目:第九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栏目:我的人间佛教性格]
 丰富的空无[栏目:花开见禅·一百个顿悟瞬间]
 月灯·三摩地之本质·第五章 声德如来[栏目:创古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