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安乐集》讲记 第五十八集
慈法法师
{返回 安乐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135

《安乐集》讲记

第五十八集

录音记录:明忻

《安乐集》的学习我们今天接着进行。《安乐集》下半卷的文字学习可以加快一些。学习的目的就是我们有个念佛的依止。

上一次我们学习到下半卷的第二段文字,“第一,依中国及以此土大德所行者……”这一段来表达净土法门的师承。师承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没有师承,人心就会乱掉。你念佛要是以妄想来念佛,其结果就会杂乱无章,就不得力,没有一个真正的圆满的结果。虽然多有发明,在根本的抉择上,乃至说根本的法义上不能入流,诸有护法,多作舍弃。古来以久这样的故事是很多的。

传承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念佛,假若没有三皈依,没有传承,就算你念佛得到三昧,乃至说有诸佛菩萨来给你印证,你也会有疑惑的。人若是没有三皈依的抉择,或者传承的抉择,还是会落入外道知见,或者多生骄狂心。若有皈依,有一个传承,就会使我们心智调柔,爱乐佛法的住世,来传播佛法,实践佛法,消除我、我所的执著。若不如是,我们种种修法多被自己的妄想或者自我、我所的一些膨胀、夸张带来相似的结果,乃至证得菩提涅槃,亦不了生死,就是你的知见与佛同也是没有用的。这在佛教历代的传承教言中是有清晰的述说的。道绰禅师这样的善知识,给我们提出来详审圣教、依止传承来修证佛法。多有有情在末世轻毁传承,不重于师教,多在自大妄取上流转。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是很多的,我们要是心能静下来,也都有审视。

问曰:既云叹归净土乃是要门者,未知此等诸德,临终时皆有灵验已不?
    曰:皆有不虚。如昙鸾法师,康存之日常修净土。亦每有世俗君子来呵法师曰:「十方佛国,皆为净土;法师何乃独意注西,岂非偏见生也?」法师对曰:「吾既凡夫,智慧浅短,未入地位,念力须均。如似置草引牛,恒须系心槽枥,岂得纵放全无所归。」虽复难者纷纭,而法师独决。
    是以无问一切道俗,但与法师一面相遇者,若未生正信,劝令生信;若已生正信者,皆劝归净国。是故法师临命终时,寺傍左右道俗,皆见幡花映院,尽闻异香音乐,迎接遂往生也。余之大德,临命终时,皆有征祥。若欲具谈往生之相,并不可思议也。

上次我们念到昙鸾法师在世之时,有人提出来疑问:“法师何乃独意注西,岂非偏见生也?”这一段文字。

法师对曰:

法师就是昙鸾法师。

「吾既凡夫,智慧浅短,未入地位,念力须均。如似置草引牛,恒须系心槽枥,岂得纵放全无所归。」虽复难者纷纭,而法师独决。

这个“独决”正显传承的守护。要是我们对一个法则没有抉择,你修法多不得其利益,就是在佛法的门外徘徊多年,还在自己的妄想中挣扎。因为每一个教言的体系都有它的传承,这是必须的。我们学《安乐集》是依止这个传承:从阿弥陀佛、释迦佛、龙树菩萨——这不是攀高枝,必须得攀,不攀不行啊——到菩提流支传给昙鸾法师、道绰禅师,我们学习他的文字,乃至说他的知见,以他的知见、文字来接受前面所述说的善知识们的传承的指导,这样我们有一个清晰地去掉“我所”的依止。去掉我所,怎么来去掉?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依教言而行,放下“我要设立什么样子,我要达到什么样子,我准备怎么样子”这种自我建立的妄设,这妄设是从妄想心中生出来的生灭之见,它结果必然是生灭的。我们依止传承,怎么来说我们就怎么来做,无得亦无失,清净守护,安乐世间。那么这样一个是守护了这个法则,传承了这个法则;再一个是我们体会了清净的法味,不假造作的无漏的守护。它很直白,法义也很清晰,你必然得到法的清净的载负。

法师独决。假如我们在法上抉择了,那你就不会依止自己的妄想,纵容自己的下劣、骄慢这样的心智了,我们就会平等地、不造作地守护着“南无阿弥陀佛”的这五种功德,全体地荷负着阿弥陀佛的三身的给予。为什么说给予呢?给予就比较容易消除我们自我的执著,直显法性的清净,不垢不净、无有来去的清净的利益,我们就会现下运用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地利益世间,就是自他二利。

这种法则是至简至明地虔诚,至简至明地守护,至简至明地利益。佛法不需要我们自己制造很多混乱的想法,也不需要我们自己夸张很多“自是非他、他是自非”的这些不必要的思想争论,或者外缘的业相争论,只是守护着这个传承就行了,很清晰的利益就会现前。纵使你妄想千劫、万劫、无量劫,不得出离虚妄的生灭啊。我们刹那间地回心一念,清净地随顺着传承教言,一念就能随着无上的大利,回归到清晰的法则上来,远离无量劫以来的无明、造作、生死的侵害,得清净安乐住。

昙鸾法师这个修持是有记载的,有时间我们可以看看他的传记。

是以无问一切道俗,但与法师一面相遇者,若未生正信,劝令生信;

我们要尊重他这种传承,亦如昙鸾法师如是地修持。不管是道是俗,与我们有缘者,只要我们见,若生起正信,当然相互告慰,相互爱乐;若是未正信者,劝令生信。何以生信呢?弥陀圆满的回施、爱乐,西方净土的清净现下及未来的安住,抉择于此法义的利益功德。这抉择就是现下的抉择,从现下起,延续于未来,清净安住,就是往生决定的利益。

若已生正信者,皆劝归净国。

那么正信者,若愿生者,不愿意生者,但于佛法守护实践者,但于佛法得遇者——有的人于佛法得遇但是没有生起正见者,那令你生正见正信,亦劝令往生彼国。这劝归净国是十分重要的法的抉择,实际是现下远离造作的抉择。

我们要是没有回归,难免会造作,难免会夸张、自许自己的生命,何以故?他没有归依处,他没有圆满的休息的庄严国土,总还是徘徊在无尽的无明刹土,或者种种善恶刹土之中,对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如来会土,如来会集之土就是净土,无有真诚地向往与抉择,这一生成就无上菩提是无有机遇的。一切菩萨摩诃萨莫不以往生净土而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无有疑虑的,也是无有争议的,也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从古来以来的一切大善知识的修持,最后都要抉择于十方诸佛的净刹土中,没有一个人说我取断灭的,没有这样的菩萨的。

是故法师临命终时,寺傍左右道俗,皆见幡花映院,尽闻异香音乐,迎接遂往生也。

能召示于众生,令有情得见得知。这个地方不能说以音声求我,以色相见我,这是令众生生起正信与爱乐,于相处无染,于相处生决定清净的随顺,所以无相可得。要是执著于顽空之无相,实在是会危害自己的心灵与生命的住世。

佛教的空、无相、无染,与外道断灭见是有差别的。色不异空故,空不异色!空不异色故,色不异空!莫生断灭见。这个地方是无畏的抉择。去者实不去故,所以任运往生!去者决定去故,免除一切对待,生起无畏自在力!

“临济四料简”,大家有时间可以去串习串习,观察观察,就不会生起疑虑,就是心中自设的对待疑虑。往往我们心中会自设一个虚妄的对待,因为没有传承力故,妄设有,妄设无、非有非无、或有或无之边见,或者混淆的边见,令自己心智混乱。何以故呢?没有清晰的法则守护与传承力的摄化故,妄生分别,于自己心中造成混乱,亦惑乱有情,这样会伤人眼目,不光伤人眼目,自己眼目也会生沙子的。我们来看看这些历代善知识们的应验。

余之大德,临命终时,皆有征祥。若欲具谈往生之相,并不可思议也。

这样的事情我也遇到一些,只是感觉到没有必要去过分夸张这些事情,我希望大家能真正地自我行持比较好一些。象我们在走般舟,平时在念佛,晚上在休息,在行住坐卧之中,都是可以见佛的。实际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见佛,只是说我们用分别心所以见分别物,若用见佛心处处见佛。那我们见不得佛呢,激励自己见佛。见什么佛呢?自性周遍佛、广大圆满佛、清净一味佛。若见不得此佛呢,我们见庄严佛,因庄严佛得见才知道处处得见佛。若处处不能见佛,那我们要在一个殊胜的缘起下,这个缘起延续于未来,所以处处展现佛功德。若是展现佛功德,处处无染无分别,在一切了遍中得以自在力,我们本来就在见佛。

今天的时间又到了,我们把这一段学完,明天多学一点。谢谢大家。


{返回 安乐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安乐集》讲记 第五十九集
下一篇:《安乐集》讲记 第五十七集
 《安乐集》讲记 第四十三集
 《安乐集》讲记 第六十二集
 《安乐集》讲记 第七集
 《安乐集》讲记 第三十八集
 《安乐集》讲记 第二十八集
 《安乐集》讲记 第三十四集
 《安乐集》讲记 第四集
 《安乐集》讲记 第十九集
 《安乐集》讲记 第四十集
 《安乐集》讲记 第五十三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有毒的容器[栏目:阿松活佛·利乐心语]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