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夏坝活佛讲因明(简要笔记六)
 
{返回 因明学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36

夏坝活佛讲因明(简要笔记六)
 
时间:2001年11月16日星期五晚7:00-10:00点
地点:宣武门再往南一站,校场口,路东,招商银行806室。
 
(说明:这次讲座有多处没听明白,参考了一位师兄的笔记也改善不多,只因已经公布了五次,不好意思中断,硬着头皮把这半通不通的笔记抄上来,大家批判。)

今天讲现量(品)中的四个现前识:一、根现前识,二意现前识,三、自证现前识,四、瑜伽现前识。
 一、根现前识。分根现前识,和根现量两部分。
  (一)根现前识定义:各自增上缘有色根中所生的对境识。
  解释定义。(各自是六识各自)增上缘,缘有四种,1、因缘,2、增上缘,3、所缘缘,4、等无间缘。增上缘,是帮助识加强影响力的缘。如,眼根的主要作用,能加强眼识对外在事物能看见的力量。增上缘,必是有色的根所生的,而且必是针对外境的识。
(二)根现量定义:各自增上缘有色根中所生的,离分别心、无有错乱的耽著识。在根现前识定义的基础上,加上离分别心,无有错乱,和必是具有色的,也就是必是具有实体的。
解释定义。定义就是性相,有三个特征。
1、根识如何脱离分别心。
先看是明里,还是暗里。明里,是可以用现量所得的事物,比如,我现量可见桌子上这个瓶里有多少水。暗里,是必须用比量所证的一切事物。比如,他的包里有没有糖?我不能现量看见,只能根据他现在正在吃糖,推测可能他的包里还有糖。
还有一种非常暗里,比量都不可证,必须通过圣者言论比如佛经来暂时成立。
现前识无法知,必是比量知道的?
两种回答。(1)现前识可知的现量的名词必须通过比量所证。(另一位师兄的记录是:具不具备分别心,只有现量可知,这个名字只有比量可知。)批驳:不一定。现量的内容必须通过比量才能知道,而名言也可以现量可证,不能绝对化。或说,现量的内容必须通过现量才能知道,但名是比量可知,所以不矛盾。
(2)分别心和根识两个对某一事物产生认识时,现前识是离分别心,现前识才能知道。单独的根识见对境时,则通过现量才可知。就是说,分别心和根识一块儿看时可知,是离分别心。批驳:因为分别心和根现量同时见水时,也有时能现前识直接察觉是否具有分别心,根识也有通过比量知道见水时无有分别心,所以不一定。
批驳之后,立自己的观点:如果没有学过外道因明,但有相当智慧的人,一见现前识见水,通过意识的现量就可分别,眼见水的情景是离分别心的。但如果学过外道因明,已经具有现前识不离分别心观点的人,就脱离不了习气,见水时就没办法产生没分别心的念头,因为他一直认为一切现量是不离分别心的,所以就没法显现。必须用比量说服他,根反映给意识,意识直接识别出,没有通过比量。对没学过因明的人是明里,对学过外道因明的人是暗里,所以是不矛盾的。
现前识,现量直接知道的,不是推理、幻想。虽然比量是量,还是分别心,因为是推理出来的,当然不管是正确不正确,推测,思考就是分别心。
有人说,看色体的根识是离分别心的,因为它是能明显地(明确地)知道对境的一种识体。因为如果是分别心,对境不会是明显的,而是模糊的。如,通过见烟知有火,因为未见火,不知火的具体形态,比如是火的宽窄高度等都不知道,只是推测有火,所以是模糊的。而现量所证是明显的,明确的。时间关系下面的就不再说了。
2、无错乱之心。
见色体的根识是不错乱的,因为所见的对境,就如所见对境之像那样存在着,如实有故。如,这个东西是绿的,我不会看成是黄的,是长的,我不会看成是短的,这叫不错乱。他是怎样看到的,他所见的对境就如那样地存在着。
(1)根现量是离错乱的。不同看法:见色体的根识所看到的色体是不是它所看到的现象?(是。)所见的(显现的)色体是不是色体?(是。)难道不是识体吗?难道所见的不是颜色、形状吗?(......)所见对境是色体,如果看色体的根识本身也是色体,这样的话,即是识体,又是色体,难道有两种实体吗?
见色体的根识是不错乱之心,因为所见对境如实存在着。胆囊炎病人所见一切都是黄色的情况,是不是错乱的?(是。)(说这个错乱,用什么标准?)所见到的,与所见的对境能对上号。
3、依靠有色之根(才能明白识相)。
此问题上,有经部与唯识两种不同观点。先说经部观点。现前识,依靠根来分辨,识不是单独见色。根,用现在的说法,好像类似于感觉器官的神经细胞之类,这只是个让现在的人想像的比喻,指一种我们看不到的很细的色体,在眼眶内形成椭圆形的形相,帮助眼识收集外境的形相,以让它认识明白。
依靠感觉知所在的根,才能看到色。依经部观点,要靠三个缘。1、增上缘,2、所缘缘,3、等无间缘,才能生起根识。1、增上缘:对于生果能增强力度者。2、所缘缘:能使心识生成境像(对外境现象的模拟),这个境像,就像我们看电视转播的足球赛,并不是真正球赛本身,而是生成的境像。看到色体后,使心识能感觉到的一种形相。3、等无间缘:前识灭后,第二刹那识马上生起的功能,就是能接班的心识。就好像我们上班的换班,站岗的换岗一样。任何有为法都是刹那生灭的。刹那的长短,依经部说,是打一响指时间的六十五分之一,中观认为,可分无数分,物质大小无边,时间长短也无边,本质上是虚空。中观认为经部说的微尘,那是太大了,一毛孔中能够容纳所有微尘数的三千大千世界。现象是可变的,但本质是虚空。
眼根见色时三种功能。1、能感觉到色体的一种形态。2、能(在眼根中)显现出色体的模样、图像。眼根看到的色体不是直接的外在现象的真相,而是化到眼内的假象,眼睛以这个来判断外在事物。3、能抓住现象直接转移汇报给意识来了别。
等无间缘,眼根见色时,立刻产生的新意识,是由前意识演变过来的,前识是因,所以有相续。
没有增上缘,等无间缘和所缘缘能否看见?偶然也能生起,但无力度,所以要靠根加强力度,才能正确肯定地反映事物,汇报给意识。根现前识就讲这些。

二、意现前识。分四部分:(一)能说明意现前识的量。(二)性相,也就是定义。(三)三个缘。(四)如何可以生起意现前识的方法。
(一)说明意现前识的量,是通过现量可以知道的,因为自证现前识是专门观察内在六识的现前识,所以可以知道意现前识。反驳:很难说。自证现前识能了悟意现前识,自证现前识所知的,不是量本身的状况(外境是什么相状),而是知道量看了或说感觉了什么东西,这两个不是一回事,对不上号。
这个列在非常暗里当中,没法用周遍来说明,只好通过佛经来说明。如,有些很细微的因果关系,用佛经说明叫"信任比量",以此说明叫非常暗里。
(二)性相(定义):自因意根所生的,能了别外在事物的,离分别心,无错乱之心的意识。怎么理解根现前识所生起的等无间意识所生的,而且离分别心无错乱之心?自己的增上缘是意根,类似于现在说的脑神经细胞,是意识所在处的根,能力是能直接了别、识别外在的一切事物,它又必须是离分别心无错乱之心。什么叫有分别心?一是推理的,二是现前认识不清的。比如,我现在看到瓶,反映给意识,判断很精确,就不是有分别心的。而如果我猜测这人门后有个凳子,也不知是什么样子,十分模糊,这就是有分别心。错乱不是意现前识,如胆囊炎病人所见的黄色。
(三)三个缘。1、所生的前一刹那意根是等无间缘。2、同时意根所识别的对境是所缘缘。3、前一刹那所发生的意识就是增上缘。有因果关系。
意现前识不是非常暗里,因为它是自证现前识所可以看到的识体。回答:不周遍。自证现前识能看到的,不一定是非常暗里。因为角度不一样,意识怎么看,不是意识本身,不是分别心,不能推理,因为是现前识。反驳:如你坚持这样,具有无我特征(特点)的凡夫的意识,难道自证现前识知道?
(有人问:如果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有眼病的人,一个是正常人,一个见是黄色,一个见是白色,算谁对谁错?怎么叫与对境相合?)相合的标准是共许,对错不过是人们共同所定的,本质也是空。比如,印度的四种姓,在印度就是对的,在我们就是错的。再如老鼠如果看东西都是黑白两色的,那它们就在这个共同基础上建立它们的标准。(见色容易定标准,要是比较抽象的,比如,我可以信基督教、伊斯兰教、或者是佛教,哪个算正确呢?这个标准是什么?)学因明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了因明你能看出破绽,识别真假。比如,宗教都说是为了减少痛苦,增加快乐。你可以考察它们能否达到这个目的,用的方法正确不正确。其它宗教用的是母亲对孩子教导式的(善权?角度的)办法,孩子不懂甚至想强迫他这样做那样做,佛教用的是寻找苦的根源的办法,是从道理上找到造成苦的原因,
为什么有苦?苦有三种:行苦,坏苦,苦苦。
一、行苦,就是不自在的苦,生死不自在,没有自由,生到哪里去?没自由,遭遇灾难也没自由,科学不能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对一个国家的强大力量的外部干涉,意外事故等,科学无法摆脱困境,很多问题不是人为可以改变的。
二、坏苦,人们说的快乐并不是快乐,全是苦。人们站久了,就觉得坐下来是快乐,可坐得久了,又觉得站起来活动活动是快乐。如果是真快乐,就应该越积累得多就越快乐。比如吃东西如果是快乐,就应该越吃得多越快乐,但实际上不是。两个人爱得死去活来,可父母就是不同意,于是就喝毒药殉情,结果在医院救过来了,父母第一句话就是同意你们结婚,好,幸福来了,可过了两年,两个人又闹离婚了。所以人并非是追求一种事物,而是追求新鲜感,神秘感,越难得,越模糊就越想追求。
三、苦苦。像生老病死的苦,有希求而得不到的苦,喜爱的人或东西要离开的苦,不喜欢的事情非要来的苦等。要想脱离痛苦,就必须找到痛苦的根源,能找到原因,就有了脱离痛苦的办法。痛苦的根源实际上是业力,造业的根源就是六大烦恼:贪、嗔、痴、慢、疑和邪见,自私,嫉妒,狂热的心等,都能直接带来痛苦。贪,得不到就是苦。嗔,别人对自己有点伤害,如果想,这是正常的,人就是自私的嘛,也就没事儿了。可是受不了,非要加以十倍的报复,对方更受不了,又回以百倍的报复,你又发誓要回以千倍的报复,......痛苦也就在跟着加倍。痴,不知道该不该贪、该不该嗔,该不该在乎。自私,本来是越自私越得不到,越为他人着想你就会得到的越多,但人们就光想沾便宜,所以就感到痛苦。像嫉妒,人家越乐他越苦,不是自找倒霉吗?傲慢,狂热,本来可能做成的事,起傲慢,一狂热,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没有种就没有果,所以去苦就是要拔根。前面这就是讲的苦和集,苦和造成它的原因找到了,要断集,就要有个去处,否则就没果了,所以灭是果,灭的是人我执和法我执,灭的是烦恼障和所知障,二执二障一灭,就不会因此受折磨了。因为执着有我才有我的,执着有我的,才会想到要好的我的,否则不会为我奋斗。我,有没有?为什么要成立个我?"我"就像什么什么集团,什么什么公司一样。这个公司的来源就是非常荒唐的。这五六个人本来就是有的,没什么公司,这几个人互相说了一些话,写了一篇字,到一个(负责批准的)地方交上去,那个人在上面又写了几个字,这几个字要是写成这个样子,这公司就还是没有,要是写成另外一种样子,这公司就有了。然后这几个人就开始没完没了了,为要这个公司拼搏,为公司受苦,公司有损失了,就像剐自己的肉一样疼,公司要好一点儿,就发狂似的高兴,一切喜怒哀乐就这样来了。要是有一天,那个人又在一张纸上写了几个字,这个公司就没了,破产了,人也还在,纸也还在,就因为多了一篇字,公司就又没了。
"我"也是这样,五蕴,就像五个人,集合到一起,其中最狡猾的是思,他觉得有个我好,连文章都不用写,就成立了个我,然后就为我开始拼搏,追求,报复,一旦有了我,一切喜怒哀乐又出来了。真正说起来,色是不是我?这胳膊是不是我?不是。腿是不是我?不是。骨头是不是我?肉是不是我?感受是不是我?也不是。想、行、思等也都是每刹那在变,如果它们是我,那就有无数个我了,而且也已经有无数个我灭掉了。月称论师说,首先在五蕴上成立了我,又成立法,就是我的,为了我的多一点儿,他的少一点儿,我的好一点儿,他的差一点儿,贪嗔痴等都出来了。所以要破了人我执和法我执,就没有了为我的苦乐,也就不会有受等,就是得到了涅槃。
要得到了灭的果,就必须有方法,这就是道。一、要改善不良的思维、行为,就要对灭果产生兴趣,这就是出离心,生出离心的方法,就是要真实见到六道的苦。二、不仅自己要脱离苦,一切众生都是自己的父母,所以也要生起解救他们的心,这就是菩提心,没有菩提心,成就不了大觉佛陀的事业。三、除了布施持戒忍辱等,还必须有坚固的定,至少初禅以上,否则就无法彻底断二执。因为人常常想的东西就会产生兴趣,比如有一个朋友,常在你面前提某一个人好或是坏,每天提两三次,一个月一共提了大约30分钟,你自己想了也不过20分钟,可你就会对某个人产生好或是坏的印象,造成先入之见,再见到这个人的时候,就会受到这种先入之见的影响。而我们入定,一次就可以达到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这种力量有多大。
如何破我执,思维五蕴不是我,到处都找不到我,完全落空了的时候,就入定一段时间,出定后又思考无我,落空了又入定,观察和入定合二为一,事实确是这样,很多事实可以证明,谁也说服不了他是实有的,这样对习气影响的后果是不可思议的,一切万法本性空的情况下入定,下坐后也能这样见一切,心已经没有实有的状态,有正确的思维,入定中形成习气,见到任何事物都是假的,还会为它去执着吗?这只是谈的资粮道的感觉,证道就不是这样了,是完全的证入。要得定必须持很清净的戒律,管不住手脚就更管不心。
比如,一群特别喜欢马的人看到一匹变出来的幻马,有一半人知道这是变出来的,有一半人不知道这是变出来的,不知道是变的幻马的人,就可能喜欢的不得了,如果有人抢走了就会起嗔心,甚至会不惜代价把马卖下来。而知道是变出来的人就不会起贪图心,也不会因此而受苦,谁把这马杀了他也不心疼。人们感觉疼不是身疼,而是心疼,比如骑了个新摩托,擦着了一点儿也心疼得不得了,甚至一条胳膊都跟着疼起来,因为他把车当成我的一部分了,成了我的了。如果是骑个破车呢,他就怎么骑都很舒服,坏了也不心疼,他就觉得这车不是我。再比如,有人扭了他一下,就觉得很疼,而他去按摩,把皮肤都扭红了,他还觉得很舒服。所以心疼就是疼,不是身疼。
我为什么出家?因为不相信科学能比佛法消除痛苦,其它宗教不知道苦的根源,所以只是起一种精神安慰的作用,追求快乐,不是追求真正究竟快乐的方法。

 


{返回 因明学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夏坝活佛讲因明(简要笔记七)
下一篇:夏坝活佛讲因明(简要笔记五)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八(一○七九)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五(一二二一)
 十地经论 2 卷二 初地欢喜地
 《集量论》略解 三
 长部25经 优顿玻利额经
 安乐集 题解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七(七三五)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二(空缺)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一○三二)
 楞伽经 刹那品第六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菩提场与金刚座[栏目:佛宝论·明贤法师]
 毁灭[栏目:生活的层次·迷悟之间]
 静坐与喜悦之路 走路禅定[栏目:护法法师]
 《正理经》简读之十四[栏目:因明学讲记]
 呼风唤雨的农夫[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发现自己的不足后,为此非常烦恼,甚至自卑,怎么办?[栏目:宽见法师·心灵答疑解惑]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天王品 6[栏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贰伍 菩萨在人间[栏目:老和尚的禅机之饮水思源]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