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愿生──是智慧的结晶
慧净法师
{返回 慧净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38

愿生──是智慧的结晶
 

    宋朝有位有名的出家人,也是一位高僧,就是「元照律师」。

    元照律师小时候出家,学问智慧都很高,对戒律的修持很严格、很清净。他有次看到北朝时代慧布禅师的传记,慧布禅师本身有修持也很有愿力,他说往生极乐世界在那里享乐,不如发大悲心,在三恶道救度痛苦众生,岂非更符合佛陀的本怀,符合学佛的意义呢?元照律师受到这段文章影响,也发愿不要往生极乐世界,愿在三恶道救度众生。

    从此以后,元照律师如果看人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就毁谤、轻视对方,认为这是逃避、是小乘。

    有一天他自己身染重病,非常痛苦,神识茫茫渺渺,这时自己既没办法起大悲心,也没办法思惟所谓不增不减的空义。元照大师这才发现多年来那种愿心,其实是很脆弱的。那种想法并不符合自己的根性,法不应机,当时假如自己断气了,不知道能去哪里?

    病好之后,他对以前的观念深自忏悔,很自责、痛苦。后来他看到天台宗智者大师的《净土十疑论》,其中写道:「初发心的菩萨还没得到无生法忍,需要经常跟在佛的身边。」意思是说,要先往生极乐世界跟随阿弥陀佛,这样不但不会退失,而且会上进。又看到《净土十疑论》里说:「具足烦恼的凡夫,虽然有大悲心,愿意出生在娑婆世界救度痛苦众生,但这是做不到的。就像刚出生的婴儿要好好抚养,如果离开父母,婴儿就没办法成长会死亡;或像一只刚出生的小鸟,必须依靠树枝,不能因为牠是一只鸟,就把牠抛到空中去。」

    元照律师非常认同,知道自己过去是错误的,就尽弃所学,此后专看净土经论,专念弥陀名号,终此一生没再离开过这个法门。

    后来又看到善导大师所写的:「凡是专修念佛,十人即十人往生,一百人即一百人往生;但是如果杂修,那恐怕一百人不到一二人往生,一千人不到三五人往生。」元照律师就依据善导大师的开示,专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这样说来,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便是元照律师一生学佛智慧的结晶。

    佛法看人的价值与世俗不同。世俗往往以赚多少钱、什么地位、或什么样的学位来衡量,但佛法看人生的标准刚好相反。

    佛法看人生就是说,要知道有因果报应、六道轮回,把解脱生死轮回,当成人生最重要的事,如果这样,就算没受过教育不识字,佛陀也会称赞他是有智慧的人。否则就算有好几个博士学位,佛陀也会说他是个愚痴的人。

──摘自〈小经三段文两重因果〉(2004.2.23 )


{返回 慧净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无限的慈悲
下一篇:光明名号
 纯粹的净土法门
 慧净法师讲演集二 归命弥陀──除夕夜谈话
 阿弥陀佛 是何等佛
 弥陀的救度
 身在红尘心念佛
 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经》讲记 第五讲 建造幸福美满的家庭..
 自信教人信 担当向前行
 善导示现 古塔古佛
 出家的价值与意义
 弥陀救度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觉悟之路》 第四十一章 十波罗蜜[栏目:那烂陀长老]
 自念闻自性(大安)[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法华经》七喻[栏目:佛网文摘]
 缘境若宽或起魔事[栏目: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禅修法座[栏目:净慧法师]
 大悲咒句偈 20.卢迦帝 LE JIA DI[栏目:大悲咒句偈·宣化上人Great Compassion Mantra Verses]
 “空”之中国的理解与天台的空观[栏目:张曼涛教授]
 “一切言皆是妄”与自语相违初探(王金红)[栏目:因明学参考资料]
 放下的自在[栏目:智文法师·散文随笔]
 《佛教三字经》新注 俱舍宗[栏目:唐思鹏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