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戒律学 第九章 历代法会对佛教规范之分析 第一节 历代法律规范宗教之而则
 
{返回 佛教戒律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21

第九章 历代法令对佛教规范之分析

第四章已把自东汉以来,历代政府对佛教的规范有关史料,尽量胪列清楚;俾有较完整的了解。惟此种方式迹近流水帐,又只偏重于历朝的“敕令”,较少涉及正式的“法律”;故为更深的了解,应由本章去从法的观念作进一步的分析。
  
      第一节  历代法律规范宗教之而则

  作为中华文化原本结构的儒家思想,讲究的是人伦规范乃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以佛学的说法,亦即偏重在“世谛”。如孔子所云:“未各生,焉知死”、“子不语:怪、力、乱、神”,故类饭似印度或西方人的宗教观念,在中国原本文化思想是没有的,由是呈现着一种“宗教真空”状态,遂使汉以后中国人能接受外来的或者自创任何宗教信仰。例如景教(天主教的一派)于唐太宗时首次传入中国,贞观十二(公元638)年七月诏准建“大秦寺”曰:“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群生”(1),这几名话,实在是中华文化对宗教态度的深刻写照。不管称为“玉皇大帝”也好,“佛”也好,“天主”也好,“耶稣基督”也好,“阿拉真主”也好;统论是“道”,是“圣”;“教”不妨有多色多样,目的则一——无非是与人为善。利济民生。
  此种思想,表现在历代政府对各种宗教的态度上,总起来说是宽容的。单以佛教来说,虽然有过五次“教难”——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及唐武宗的“三武之难”及后周世宗的废佛寺器物、宋徽宗的变佛为道,其性质多属佛道二教在朝廷的争庞问题,实际的损害也不太严重,比起西方的宗教迫害与宗教战争,简直不成其为“难”了(2)。
  至于历代法律对佛教的规范原则,撮其要者有五:
  一、为要求其接受中华文化中一些基本观念。例如四维八德等精神是。
  二、为要求其接受中华文化基本观念所衍生的一些方式。例如拜祖宗、孝敬父母、尊敬王者等是。
  三、对真正信仰者多所宽容。对假冒为善之徒则加重处罚。例如各代法律大皆允许寺院:“自治”之原则;但若犯奸盗重罪,即使遇赦免其罪刑,仍不许再过出家生活,强令还俗。即其著者。
  四、历代法令大抵以僧、道二教为一体地平等对待。自唐朝以后,虽有多种宗教传入中国,如景教(天主教一支)、袄教(波斯教)、回教、犹太教等是。但在中原地区,还是以佛、道二教为主。自南北朝以来,二氏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既有互初作用,也有竞争作用。表现在朝廷所颁的法令规范中,虽然不时有偏袒现象,但总估来说,二氏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而且法令往往二氏兼摄;凡规定“僧”,大抵必规定“道”,故律今常常僧道并称。
  五、清朝以前,历代政府对佛教的规范可以说相当自由,着重规范者只有二件事:一为限制出家的人数,二为限制寺庙的修建。之所以限制出家的人数,这与出家人可免税役有关,与农业社会型态更有关,所谓“一夫不耕、一妇不织”是很严重的问题。不过,以政府发“度牒”制度来贯彻对出家人数的限制,很快便变了质,朝廷在艰时期,往往以出售度牒为财政的手段。此事起自唐代安史之乱期间以迄清初,可以说是历代管理宗教的最大弊端秕政。至于限制寺庙的修建方面,自古有道:“天下名山僧战占多”、“可惜湖山天一好,十分风景属僧家”,历朝对寺庙的兴建之律制是否有效,令人怀疑。况且,许多名山大川有了寺塔,不但有助于地方文化教育的兴盛,更成了中华河山的特有风光;这种风光在世界其他国家荒山野地是没有的,实在是文化的宝藏。故从历史与人文地理观点,限制寺庙的兴建其实并不必要。
  总之,中国历代对任何宗教都是宽容的,所以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宗教战争,这是中华传统文化值得自傲者这一大特色。这种宽宏大量的精神,从历代法令对佛、道二教的管理,可以看得更具体、清楚。虽然历代对宗教问题的处理,也免不了有秕政存在,但仍是瑕不掩瑜。


{返回 佛教戒律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戒律学 第九章 历代法会对佛教规范之分析 第二节 出家人在法律上的地位
下一篇:佛教戒律学 第八章 受戒的类别——出家戒、菩萨戒(略)
 佛教戒律学 第三章 佛教戒律传入中国与其发展 第一节 戒律之初传中土..
 佛教戒律学 第七章 受戒贤的类别——在家戒 第一节 概说
 佛教戒律学 主要参考书目
 佛教戒律学 第九章 历代法会对佛教规范之分析 第三节 出家人身分之取得..
 佛教戒律学 第五章 佛教规范的法源 第三节 广律
 佛教戒律学 第六章 戒律的罪与罚 第三节 处罚论
 佛教戒律学 第九章 历代法会对佛教规范之分析 第二节 出家人在法律上的..
 佛教戒律学 第九章 历代法会对佛教规范之分析 第四节 对个人的管理..
 佛教戒律学 后记
 佛教戒律学 第四章 历代政府对佛教的规范 第三节 隋、唐、五代..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 三祇修证[栏目:陈义孝居士]
 “四瑜伽”法[栏目:珍珠之鬘·冈波巴大师全集]
 因为念及人身难得与精进修法的重要性...我是否应该强迫自己早起?[栏目:上师瑜伽精要之每日一问]
 西藏佛教的派别[栏目:解惑之智·嘎玛仁波切]
 入菩萨行论·善解义海 第八章 静虑品(下)[栏目:入菩萨行论·善解义海]
 八、俗讲[栏目:中国佛教仪轨制度]
 佛为胜光天子说王法经句解 释经题[栏目:智谕法师]
 大悲咒句解 7、唵[栏目:大悲咒句解]
 破除邪说论[栏目:索达吉堪布]
 以真修实学投入到现代佛教发展与改革的大潮中去[栏目: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