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行者的方向
 
{返回 白云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32

  行者的方向

  白云禅师著述

  学佛行者,为调适贪、瞋、痴,而修学戒、定、慧,有所谓“净业”与“修道”的事业;其实,净业也好,修道也好,无非是为个己的“生、死”大事,而为“了、脱”之行。

  了生之道,在于转业惑而成觉悟,知烦恼而现菩提;打从皈礼开始,即得学道理,行方法,面对现前的“人、事”,注重个己的起心动念,无论是感性或理性,悉皆作适度的调理,才不至沦于旧业未了,复又造作,使得无始诸业,随缘而感,随之而循环不息。

  当然,这些说词,人人理会;但是,一句“面对感报,欢喜承受”,想想,欢喜得起来么?!如果,能够做到强烈的自我,稍微淡泊一些,将可以称得上“不容易”!何况,学佛行者,时刻都在为“突破自我”而精进,才是不折不扣的沙门!

  基于改变自我,原是人生旅程上,最最痛苦的事,遑论是彻底突破的事业!

  因此,行者的修养,是以自我为方向,亦所谓“了生”的前提;假使,不能把握本起和法处,将所学的道理和方法,不运用于“自我”之上,却以之挑剔于“他我”,无异成了反行其道!

  从来,多少大德,懂道理,知方法,不能作自我的修养,好像“解”不必“行”,教他行,才是“度”的重点;殊不知以何“德”而成其“功”,就像是巴士司机载运乘客,除了应该具备驾驶条件,熟知交通规则,随时注意路况,更须拥有初步(一二级)排除故障的能力;然后,才能顺利而安稳的“度”乘客,从此地而至彼方!

  您说是么?!

 


{返回 白云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问题与答案
下一篇:唯佛独尊
 六力说
 大般若经要解——不增不减义
 错的知解
 禅的内心世界
 寂寞
 自我行为的修养与生命价值观的展现
 劳力之辨
 菩萨行道
 慈悲的培养
 身份、立场、观念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随缘分积极、消极两种,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积极随缘?[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佛教的前途在那里?(第二讲)[栏目:星云法师]
 佛法修学当量力而行(蒋鑫)[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浅论佛教的孝道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法通)[栏目:佛教与孝道]
 净土经典概说及其思想源流[栏目:宽运法师]
 因果规律的含义[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梁 布袋和尚[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第六章 第二节 从《大佛顶首楞严经》谈起[栏目: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比丘记事(之十三)[栏目:比丘记事]
 第一部 平静地面对问题[栏目:西藏医心术]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