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问题与答案
 
{返回 白云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83

  问题与答案

  白云禅师著述

  自我意识的肯定,从现象上看,在于问题与答案;好像是“问、题”衬托“自我”,答案完成“意识”;无论是自己的,或者是他人的,甚至除了“感性”之外,连“理性”亦包含在内。

  其实,学行佛法的人,自我意识的肯定,在于色、受、想、行、识五蕴的迁流变化;虽然,其间不离于问题与答案,但是,必须确定当问题获得答案之时,可曾发现答案中仍旧有问题?

  因此,行者修行,除了通常的问题与答案并不舍弃,必须耐心的,恒久的,从事五蕴的调适功夫。何者是五蕴的调适功夫呢?

  色蕴起,是色心相应,人人皆有的分别意识;问题是分别生起之时,必须注意计较和执着,是否经过认识和了解;也就是说,调适之道,不是在色蕴中钻牛角尖。

  受蕴起,是因色蕴而引发的感受,必然的分别意识,将作如何的处理?这之后:

  想蕴起,有“我、法”的不同;如何认识是强烈的自我?如何了解是执着的法相?到此时刻,千万不要忙于行为。

  行蕴起,受想于“色”的问题,已经确定了答案;如果,行蕴未起之前,在“受、想”上多下一些功夫;那末,便已经做到了“想、行”之间,于调适功夫,有了“间隔”的修养。

  识蕴起,即是结果的展现,无论是业的,或者是道的;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不是懊恼或后悔,安心或得意的分别意识,而是当问题所完成的答案,于答案中是否仍然有问题?!

 


{返回 白云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信仰的选择
下一篇:行者的方向
 大般若经要解——不增不减义
 大悲心
 时空剥削
 应该做什么?
 计量理论
 大般若经要解——波罗蜜行
 佛法哲学概论
 金刚萨埵上师
 想行之间
 喻癌细胞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活下去就是真谛[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杂阿含经选集 十一、业[栏目:杂阿含经选集·新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一 (8)[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五课 国际佛光会的创会缘起[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十一册]
 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职场[栏目:心律法师]
 不能忘记他人的恩德[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助念的条件[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弘扬佛教文化——“文物天地”专栏寄语[栏目:陈星桥居士]
 出家人不搭袈裟就等于还俗 Left-home People Who Do Not Wear Thei..[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重喜~绝句[栏目:禅诗三百首]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