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问题与答案
 
{返回 白云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45

  问题与答案

  白云禅师著述

  自我意识的肯定,从现象上看,在于问题与答案;好像是“问、题”衬托“自我”,答案完成“意识”;无论是自己的,或者是他人的,甚至除了“感性”之外,连“理性”亦包含在内。

  其实,学行佛法的人,自我意识的肯定,在于色、受、想、行、识五蕴的迁流变化;虽然,其间不离于问题与答案,但是,必须确定当问题获得答案之时,可曾发现答案中仍旧有问题?

  因此,行者修行,除了通常的问题与答案并不舍弃,必须耐心的,恒久的,从事五蕴的调适功夫。何者是五蕴的调适功夫呢?

  色蕴起,是色心相应,人人皆有的分别意识;问题是分别生起之时,必须注意计较和执着,是否经过认识和了解;也就是说,调适之道,不是在色蕴中钻牛角尖。

  受蕴起,是因色蕴而引发的感受,必然的分别意识,将作如何的处理?这之后:

  想蕴起,有“我、法”的不同;如何认识是强烈的自我?如何了解是执着的法相?到此时刻,千万不要忙于行为。

  行蕴起,受想于“色”的问题,已经确定了答案;如果,行蕴未起之前,在“受、想”上多下一些功夫;那末,便已经做到了“想、行”之间,于调适功夫,有了“间隔”的修养。

  识蕴起,即是结果的展现,无论是业的,或者是道的;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不是懊恼或后悔,安心或得意的分别意识,而是当问题所完成的答案,于答案中是否仍然有问题?!

 


{返回 白云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信仰的选择
下一篇:行者的方向
 讨债
 僧伽的落实
 信仰的选择
 时空剥削
 最后才知道—禅那末后句
 大般若经要解——不可得义
 菩萨行道与现实生活
 禅的探索
 处世之道
 禅林釆风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关于如何学佛的开示(三)[栏目:桑吉银登仁波切]
 不失正念[栏目:多宝讲寺学僧文稿]
 请不要伤害它(心妙)[栏目: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佛识慧集 <廿九>经律论[栏目:佛识慧集]
 趣品《圆觉经》之十九[栏目:超然法师]
 鸟儿也会照镜子[栏目:超然法师·我的清晨诗稿]
 圣严法师:佛化婚礼应该提倡吗?[栏目:佛化家庭文集]
 第四册 佛教史 第十一课 中国大乘八宗的开展[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四册]
 恭敬得福,亵渎遭殃[栏目:心念与命运·第1册]
 No Ajahn Chah《065》[栏目:何来阿姜查 No Ajahn Chah]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