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一味的固执
 
{返回 白云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62

  一味的固执

  白云禅师著述

  佛法中说:“烦恼中有菩提。”

  如果,肯定烦恼就是业的显现;那末,菩提就是道的流露。

  业,乃与生俱来,原为造作而成。

  道,乃从业而显,皆因修养而成。

  无论是业是道,归究起来,不外自己的“行为”发起。

  然而,既然“造作”是行为,“修养”亦是行为;自己的行为,可以造业而成烦恼,也可以修道而成菩提;因何?固执的“我”却偏偏为业而惑,却不为道而觉?!

  人、是不离“欲”的高等动物,于财、色、名、食、睡等,几乎不可分开;因此,为是五欲,造作不休。

  佛法中提示着说:

  人我与欲为伍,故说人我乃业所成。

  法我行舍精进,故说法我乃道所成。

  由是之故,“我”具“人、法”,可以随业造作,亦可循道修养;同样“固执”,何以独取一味,沉溺于欲海之中?!

  学佛行者,旨在除“贪、瞋、痴”,修“戒、定、慧”;于“身、语、意”的造作,依教如法,正念正行,务期入达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圣道之境。那末,念处法处,随业循道,当知孰正孰偏,利与害的关键性;应如何?该如何?但能时刻照顾起心动念,而且刻意的好好维护,莫使“心、念”为“欲”所惑,则“道”的踪影,随时会出现在你的左右。

  不是么?!有所谓“平常心即是道”,即在于“心”之“行”,如何适度调整,时刻把握住:

  是否与生死有关。

  是否与道相应行。

 


{返回 白云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心养性
下一篇:谦虚、礼让、共识
 圈子之外
 大般若经要解——不垢不净义
 认识佛教与佛法
 分别与认识
 百炼成钢
 知识与修养
 大乘菩萨的行修——六波罗蜜
 实相无相 涅槃妙心
 大般若经要解——六波罗蜜
 大般若经要解——寂静相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莲花生大士全传 第二篇 狮子吼声 第一章 胜利圆满大医王1[栏目:莲花生大士全传]
 黄金上的宝石:解行并重[栏目:葛印卡老师文集]
 西藏生死书·第四章 心性[栏目:索甲仁波切]
 不要跟人家比赛物质的享受[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四]
 生命的幻术[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相对真理:有“某种程度”的存在[栏目:正见·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办念佛堂机缘成熟应该具备什么条件?[栏目:净土念佛·净空法师问答]
 不求人,求佛菩萨[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二]
 前行讲记 第一百二十讲 普贤上师言教-轮回过患-非天之苦[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若要心能宁 且将闲事了[栏目:佛网文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