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菩萨心性
 
{返回 白云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69

  菩萨心性

  白云禅师著述

  仁、说文中谓“亲”。如中庸里说: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仁、论语学而篇:“泛爱众,而亲仁。”

  佛教中说“慈悲”,其实是以“仁”为基因;慈悲之义,在拔苦与乐,以“无缘、同体”而践履,怨亲平等而大行。

  因此,菩萨行道,以“慈悲”为怀。

  虽然,学佛行者,初发心,不一定能行慈悲;但是,从“仁”下手,日久常习,仍旧是可以入达“慈悲”的。

  因此,老衲认为:

  一念之仁,若能持之以恒,得成功德。进一步,若能提升,则可以见道。如果,增上而不稍懈,则必能圆具大慈大悲!

  基于慈悲喜舍等四无量心的展现,决定于必须突破自我意识之时;人、之所以太过“自我”,只缘不曾修养四种属于菩萨心量的功德;若能刻意效行菩萨,培育菩萨胸怀,则行道中,凡所有起心动念,必具菩萨的功德;自然,于身、口的造作,悉皆是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菩萨心性!

  行者大德们!摩诃衍教下的佛子,皆以“菩提萨埵”而行道;您我同皈佛陀座下,当以菩萨的精神,生生世世,为救众生苦难,以四无量心而行于菩提道上!

  如是行,不仅但止于菩提的成就,更能发挥般若于极至,可以圆成无上正等觉!

 


{返回 白云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谈修行与办道
下一篇:僧尼的三方向
 处世之道
 事相与意境
 切勿欺师灭祖
 开发自我
 人际关系与说话技巧
 什么是正常人?
 知识与修养
 禅宗面面观
 经得起考验
 禅的内心世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转世奇迹[栏目:其它]
 学禅(心舟)[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传喜法师名字的由来[栏目:传喜法师]
 请问床上静坐是否对佛菩萨不敬?[栏目:体恒法师·问答集锦]
 受八关斋一天 二十劫不堕三恶道(西安2月10日佛七开示)[栏目:体慧法师]
 21.鸟儿举行的葬礼 Burial By Birds[栏目:放生故事 The Story About Free Captive Animals]
 元照~白云庵[栏目:禅诗三百首]
 初学者尚未证悟觉性,如何在禅修中初步呈现明分?[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