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师恩之识
 
{返回 白云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76

  师恩之识

  白云禅师著述

  古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虽然,此说要求太苛;但是,“师”之一字,如果定位在“色身”之养,“法身”之育的话,则“养育”之“恩”,便是非常庄严的事了。

  师,于四分戒品中说:

  “师者,授道之师也。”

  又说:

  “凡诸比丘(尼),同一师学,当须和合,欢喜无诤;犹如水乳,于佛法中庶得增益,是名一师。”

  师之种类,于释氏要览中说:

  “师有二种:一者亲教师(和尚),即是依之出家。二者依止师,即是依之禀受三学(戒、定、慧)。”

  师恩之说,于释氏要览中说:

  “师长恩:谓出家之人,蒙师剃度教诲,授以经业(道);既得善知识,讲明妙道,开发慧性,是为师长恩。”

  从上所述,当知“尊师重道”,理念建立在“尊师”之恩,“重道”之德;同时,亦可肯定“师恩在德”,非是师生(徒)关系而已。

  无论如何,为师者当具德养,方能受弟子的尊重,也就自然地“恩德”不忘了;不过,身为出家之人,更须体会“法身”成之于“师”,“色身”养之于“父”,故谓之师父!

  人,在我们这个古老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理念中,是建立在“天、地、君、亲、师”相互之间的“伦常”上;也唯独如此,才能肯定相互之间的厉害关系,以及“生”的存在条件与价值。

  因此,世儒中也有释师之德者,谓:

  “传道、授业、解惑。”

  依此德行,故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如果,能够加以“色身”之养的话;那末,即便是是师亦是父了!

 


{返回 白云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攀缘与结缘
下一篇:谈修行与办道
 开发自我
 想行之间
 事相与意境
 要珍惜、不要计较
 僧伽
 惠能大师
 僧尼的三方向
 忏悔之道
 深入“经”藏
 众生我与菩萨我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菩萨戒[栏目:卡塔仁波切]
 学会放下[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谈佛说四识住舆五受阴[栏目:许智铭居士]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六节 砧基道人[栏目:中国佛教史概说]
 对妙老的回忆(释禅慧)[栏目:妙湛老和尚纪念文集]
 科学发展证明佛教的正确[栏目:传喜法师]
 Five Things to Keep In Mind[栏目:Thanissaro Bhikkhu]
 你以佛性看众生,众生都是佛;你以人性看众生,众生都是人。[栏目:万行法师]
 59.兴国振朗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菩提道次第广论序[栏目:太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