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才是修行
 
{返回 白云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62

  如何才是修行 

  白云禅师著述

  于现实生活中,耽于计较的人,往往活得很辛苦;心识中,充满了烦恼和怨尤;因为,这种类型的人,太过于执着自我的感受与想法,眼目之中,完全是别人的言语和行为。

  这,于佛法中称之为随着色尘缘境而转。

  众所周知,人的思想发生变化,产生作用,无非是依于自己的感官,相应于外界所接触到的现实种种情形,而引起自心中的想法,形成好受与不好受,分别自我意识的接纳或抗拒,以至肯定苦或乐的情绪。

  这,在佛法中谓之“蕴相”,也就是因色而发受,缘受发想,依想起行,如是行必完成结果;或者说,即为五蕴的变化现象,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

  学佛之人,讲求“修行”,其实所谓的修行,即是修正自我意识所确定的行为;然后,持之以恒,精进不懈,久而久之,便能水到渠成,形成越逾世俗人的德养;同时,由于具足德养,自然也就可以自度度他,入达饶益功德的效力。

  修行之道,依五蕴的调适要领而言,建立起“想、行”之间的“间隔”,可以说是“入道”的基本条件;如果,当“受”而发“想”之时,先能不即刻入于“行”,而能建立起一个间隔,那末,于原有从自我意识而生起的“想”,便可以调整、或者说修改;如是于“想”的内涵,即能入于“非想”的德养,发起不同于原有的作用,自然,于“行”的表现,便能展现出有修养的行为了!

  于是,堪称学“觉——佛”的行者。

  您以为如何呢?不妨先从“想、行”之间而建立起“间隔”着手;您将会发现,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修行!

 


{返回 白云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何觉悟自我
下一篇:语言的尊严
 禅林釆风录
 希望不是妄想
 根见、见见、性见
 三学之识
 什么是佛法?
 计量理论
 不要开庙店
 寂寞
 运用思想发挥智慧
 修行法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缘分·功德·共同体——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李向平)[栏目:其它]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 四下 七 忏悔[栏目: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
 佛光·禅修释疑[栏目:禅定]
 法眼宗精神简论[栏目:刘元春教授]
 2010级秋季开学典礼新生代表发言辞[栏目: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大批大量的小蟑螂在厨房里游走,该怎么办好?[栏目:空谷回音·达照法师]
 惟政~山中[栏目:禅诗三百首]
 阿毗达摩·清净道论 19.说度疑清净品[栏目:阿毗达摩·清净道论]
 杂阿含经卷第九(二三八)[栏目:杂阿含经]
 杂阿含经卷第九(二五三)[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