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才是修行
 
{返回 白云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31

  如何才是修行 

  白云禅师著述

  于现实生活中,耽于计较的人,往往活得很辛苦;心识中,充满了烦恼和怨尤;因为,这种类型的人,太过于执着自我的感受与想法,眼目之中,完全是别人的言语和行为。

  这,于佛法中称之为随着色尘缘境而转。

  众所周知,人的思想发生变化,产生作用,无非是依于自己的感官,相应于外界所接触到的现实种种情形,而引起自心中的想法,形成好受与不好受,分别自我意识的接纳或抗拒,以至肯定苦或乐的情绪。

  这,在佛法中谓之“蕴相”,也就是因色而发受,缘受发想,依想起行,如是行必完成结果;或者说,即为五蕴的变化现象,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

  学佛之人,讲求“修行”,其实所谓的修行,即是修正自我意识所确定的行为;然后,持之以恒,精进不懈,久而久之,便能水到渠成,形成越逾世俗人的德养;同时,由于具足德养,自然也就可以自度度他,入达饶益功德的效力。

  修行之道,依五蕴的调适要领而言,建立起“想、行”之间的“间隔”,可以说是“入道”的基本条件;如果,当“受”而发“想”之时,先能不即刻入于“行”,而能建立起一个间隔,那末,于原有从自我意识而生起的“想”,便可以调整、或者说修改;如是于“想”的内涵,即能入于“非想”的德养,发起不同于原有的作用,自然,于“行”的表现,便能展现出有修养的行为了!

  于是,堪称学“觉——佛”的行者。

  您以为如何呢?不妨先从“想、行”之间而建立起“间隔”着手;您将会发现,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修行!

 


{返回 白云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何觉悟自我
下一篇:语言的尊严
 切勿欺师灭祖
 信仰的选择
 僧伽的落实
 功德效益
 经得起考验
 老僧常谭
 要珍惜、不要计较
 非常的教化
 镜喻
 讲经说法的理念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4.问曰:云何名檀?[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往生的概念[栏目:仁焕法师]
 为什么两年我这么的精进用功还没有契入圣者之流?[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四姓害子[栏目:佛本生故事]
 安禅何须劳山水[栏目:佛网文摘]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八(一○六九)[栏目:杂阿含经]
 生活中的佛教 正在被人们认识的佛教素食[栏目:林克智居士]
 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第十讲[栏目: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讲记]
 六祖坛经说什么 目录[栏目:六祖坛经说什么]
 活佛化米 救济金山[栏目:金山活佛]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