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端正学佛的动机和心态
常言道,芸芸众生芸芸心。同是学佛人,心态不同,动机各异。有的人则初发心注[1]就不合乎佛道,糊里糊涂的,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有的人初入佛门时,发心端正,但是在修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忘失了菩提心。
表面看起来俨然佛子的修行者又何偿不是芸芸心啊。看看那些热衷于朝山礼佛者,那些对有名气的上师前呼后拥者,那些于人前手捻念珠而口中念念有词者,还有那些满口佛言祖语者,其中有几个人是真正心怀慈悲,又有几个人是真正求道修法的?有的人要名誉,有的人要地位,有的人要发财,有的人是为治病延寿或开发特异功能,有的人是把学佛当作给自己的脸贴金或为生意做广告,有的人是把学佛当作生活的装饰或调节剂(就象周末到度假村消遣一天或下馆子吃一顿),有的人则仅仅是为了赶时髦。上述这一切的希望,与佛陀的教诲背道而驰。怀有种种不端正目的的人,真该好好想想,起初皈依三宝时是如何发心的,自己到底在干什么?
令人痛心的是,那些有一定程度出离心,有较端正的动机的人,由于无明习气,还在耽于种种不必要的俗务或打不起精神修法,虽然时时不忘佛法,但日复一日所谓学佛却成了另一种世俗的营生。甚至在生活中守持不住基本的戒律,这里费力忏罪消业积资粮,那里却纵容贪嗔痴泛滥而造恶染污,焚毁自己辛辛苦苦累积的一点点功德!何时可得清静身口意呢!
如果一个修行者如上所述那样混日子,那么尽管当初发愿一心修法,天长日久还是变成了学佛道上的“油子”。满脸“佛相”、满口“佛语”,却于因果业报视而不见,对佛之教诲听而不闻,解而不信。于是心中的佛也悄悄回到了西天注[2],心中的菩提树也变成了野刺丛。心已迷失在滚滚红尘中而不自知,甚至还怡然自得,以为当下便是极乐世界!
当然,也有真心修法,用功办道的人。他们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无怨无悔。我们心态不正、动机不善者应当猛醒,好好向这样的人学习。
学佛的动机和心态不尽其详,但可归纳为三类。
1、 信仰者
他们只是信仰而已,对佛陀教法不求甚解,人云亦云地跟着别人做一些佛事,或者稀里糊涂地做一些禅修。这种信仰者一般有四种目的:
⑴精神寄托——他们精神空虚,找一个信仰,好得到精神安慰。
⑵求清吉平安——为了有更舒适的生活,求菩萨保祐,无病无灾,一生清吉平安。
⑶求升官发财——他们求菩萨保祐,当官平步青云,经商财运亨通。这是一种与菩萨做生意的心理,想用小的本钱从菩萨那里赚得大的利润。其实,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来菩萨面前搞投机,那是打错算盘了。
⑷求生更高级的轮回——他们做供养和布施等,希望来世投生到更好的地方,如天道。他们甚至也做些实修,但不了解佛法的核心——菩提心,他们只能凭其禅定力投生到较高的天道,终究还是在轮回之中。
这里顺便提一句。很多寺庙中都有“有求必应”的布标,这是一个误区。首先,一个人的痛苦果报都来自于他的恶业,他的快乐福报都来自于他的善行。你不行善积德,凭空向菩萨求这求那,菩萨能凭空给你福报吗?诸佛菩萨的加持与护祐都是在你善行之中才会体现出来的。其次,菩萨是以大悲心利益众生的,如果你仅以自私自利之心求菩萨,他会助长你的贪欲吗?
2、 研究者
他们以研究佛学理论为主要目的。他们不持守戒律,他们甚至不相信佛陀的法教,对具体的实修则更不愿加入。这样的“学者”,即使将佛法的“空性”谈得再好,他们也得不到任何实际的利益,当死亡来临时,他们一样地无助。这就象从不下水的游泳理论家,当他掉到水里时,他所面临的只是被淹死的结果。
3、 求究竟解脱的实证实修者
他们深信佛陀的法教,遵守教仪教规,同时深入研究佛理佛法。他们的重点放在证悟的修持上。同时,他们还要以实际行动去利益他人。他们的终极目标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一个真心学佛的人,不应该只做一个“学者”、一个盲目的信仰者或一个以做一点点好事为满足的人。我们应该做实证实修者,并用自己和证悟去利益众生。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佛法大师,一般的修行者,在了解基本教理的基础上,求得一个清净传承,一门深入,苦修不辍,即可有所成就,并能给身边的人以真实的利益。
[1] 发心——即愿求无上菩提之心。
[2] 有人说,学佛一年,佛在心中;学佛两年,佛到庙中;学佛三年,佛回西天。也就是说有人学佛越久,离佛越远。这种可悲的现象,还真概括了不少的学佛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