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xperiencing the present moment with the help of sound.” - Godwin Samararatne
“以﹙聆听﹚声音来回到当下。” - 葛荣居士
﹙二十一﹚请聆听外境与内境 路
你可以不加添评价于声音之上吗?
向大自然学习
葛荣居士曾好几次在大屿山举办禅修营。每天都有时段在户外修习,亲近大自然。他建议每位同修独自往户外学习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以唤醒感官。当我们觉醒地聆听时,便渐渐脱离半梦半醒的生活模式。
葛荣居士提醒,一方面无需用力去集中精神来听,另一方面也不是懒散地听,否则身体的感官便会变得紧张或呆滞,不能发挥它们的自然功能。中道便是觉醒地让声音自然地跌落耳朵,感官自然会清晰接收这声音。
在禅修营所听到的都是雀鸟昆虫,风和树木摆动的声音。聆听一阵子,心便像有了空间,渐变得清晰。这清晰而觉醒的心的状态,跟被情绪所充斥的心的状态,截然不同。
经过多次禅修营的修习,渐渐在这聆听的过程中明白到声音表面上是几秒或几分钟才停下来,也有高音、低音、尖音、沉音,但其实相却是由一连串的单音所组成。每一单音都是一生即灭、虚空、不属于这雀鸟或昆虫的,也不属于我的。亦即「三法印」所指的无常、无实质和无我所。原来佛陀所讲的「佛法」,便是大自然规律与法则的实相。
继续向聆听学习,渐渐明白到当我分别哪些声音是我所喜欢,哪些声音是我所不喜欢时,我是将我的评价附加于本质一样的单音上。这些单音本身是没有好听或不好听的。
往后假日到郊外时,会离群一段时间,独自修习聆听。安然享受这些声音的同时亦无需留恋。任何无常生灭的声音,都是不可能执取的。
运用于都市中
回到繁忙的都市,听到的往往是各种机器声或喧闹声,容易被烦扰,心没有空间。但经过户外禅修的训练,却可尝试聆听这些都市的声音,就像聆听郊外的声音一样,听时只是听,无需加添评价。经一次又一次的修习,便从实际的经验层面明白到这些都市的声音和郊外的声音的本质都一样,也是一连串一生即灭的单音所组成,也是无常、无实质、不属于任何物件或人的。噪音这个「噪」字其实是心所附加的,它只是声音(sound),不是噪音(noise)。当有了此明白,也受过训练,受它们所困扰的程度便渐渐减少。
当然,不受困扰,并不是指麻木不动,像木头公仔一样。而是若环境许可的话,便安然离开,不是烦躁地跑开。若环境不许可的话,便以这声音为禅修对象,学习如何可以身处于它们之中,但让其自然生灭,不受其影向,到有机会时便安然离开。
当此修习善巧之后,还可以尝试聆听身体种种不同的感受(内境)。经一次又一次的聆听,便明白到它们也是由一连串一生即灭的单一感受所组成。它们的本性与声音一样,也是无常、无实质和不属于我的。
下一步便是学习如何回应这些表面不一样但本质一样的感受。从实际经验层面明白到任何感受最终都会自然离去的。无需为必会自然消失的快乐或舒适的感受雀跃,也无需为必会自然消失的不快乐或不舒适的感受苦恼。无需以执取或抗拒来为它们加添燃料。
就像聆听郊外的声音一样,聆听快乐舒适的感受时,可以安然享受,但当这些感受离去时,没任何留恋。聆听不快乐或不舒适的感受时,也像聆听都市的声音一样,以它们为禅修对象,训练如何可以处于这些感受之中,让其自然生灭,不受其影向,安然让它们自然离去、消失。
同样,聆听的对象可以是周边的人和事(外境)。任何处境都是在无常变迁。我们可以聆听自己在这处境里所扮演的角色,好好履行这角色的任务,然后让事物迁流而过。可否做得到,在乎曾经付出过多少努力修习。
祝愿各位由大自然开始修习聆听,唤醒六根,继而觉醒地清晰地向外境与内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