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法的定律
 
{返回 佛陀之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46

法的定律(Dhammaniyàma)

诸比丘,无论如来有没有出现,都有此法则、法的定律:诸行无常。对于这点,如来已经圆满觉悟,他完全了知。如此觉悟和了知后,他公开它、指出它、宣说它、确定它、显露它、开示它、解释它和阐明它(此真理):诸行无常。

诸比丘,无论如来有没有出现,都有此法则、法的定律:诸行是苦。对于这点,如来已经圆满觉悟,他完全了知。如此觉悟和了知后,他公开它、指出它、宣说它、确定它、显露它、开示它、解释它和阐明它(此真理):诸行是苦。

诸比丘,无论如来有没有出现,都有此法则、法的定律:诸法无我。对于这点,如来已经圆满觉悟,他完全了知。如此觉悟和了知后,他公开它、指出它、宣说它、确定它、显露它、开示它、解释它和阐明它(此真理):诸法无我。15


第一章 注释:

1 Sukhumàla;注释解说为nidukkha:没有痛苦、没有烦恼、无忧无虑。

2 注释:其他所有侍者,包括守门者,都是女人。

3 Accanta-sukhumalena

4 注释:从这解说中,好像我慢(骄傲)已被阿罗汉道去除了(唯有阿罗汉道才能根除「我慢结」màna-sa§yojana)。可是,在此并非如此(因为当时的悉达多太子还未证得圣道)。我们必须了解这段经文是指透过思惟去除骄傲。那些天神变化出老人给菩萨(bodhisatta)看(菩萨遇到的四种人的第一位)。从那时直到证得阿罗汉果(arahatta),他对青春的骄傲不再生起。对接下来两节的意思,也应该如此理解。

5 根据此文,这种骄傲(其巴利文是mada,直译为「迷恋」)有三种:

1. 对青春的骄傲(yobbana-mada)

2. 对健康的骄傲(àrogya-mada)

3. 对生命的骄傲(j?vita-mada)

在佛教圣典里,其他的骄傲都归纳于「我慢」(màna)。

6 注释:那里曾被牛走过,是该森林里一个又广阔又平坦的行道。在该处,佛陀把掉下来的叶子拾起放成一堆,铺上他的袈裟,然后盘着脚坐着。

7 诃多(Hatthaka)是阿罗毗王(?lavi)的儿子,后来成为阿那含圣者(anàgàmi)。他被佛陀称赞为众信徒的模范,被佛陀宣布为透过四摄法(sa?gaha-vatthu)赢得随众第一的弟子。

中编按:四摄法是布施、爱语(说好听的话)、利行(有益的行为)、同待(同等地对待他人)。

8 Sabbàkàraparip?ràni──那脚掌上的轮相是佛陀的三十二大人相(mahàpurisalakkha?a)之一。

9 注释:那婆罗门理应也问他是否是天神。可是,婆罗门却心想佛陀在未来可能会成为有大威力的众神之王,因此问了有关未来的问题。

10 干达婆(gandhabba)一种属于四大王天的音乐家天神。

11 根据注释,这部经开示完毕后,豆那达到首三圣道与圣果;他编了一首长诗来赞颂佛陀,名为「豆那之吼」(Do?a gajjita)。据说他便是在《大般涅槃经》(Mahàparinibbàna Sutta)结尾时提到,在佛陀入灭后分配佛陀舍利子的豆那(Dona)。

12 中编按:无色禅有四个层次:一、空无边处;二、识无边处;三、无所有处;四、非想非非想处。

13 中编按:初禅有五个禅支:寻、伺、喜、乐、一境性。寻是把心投入于禅修目标之中,伺则维持心继续专注于该目标。

14 中编按:sa¤¤àvedayitanirodha(想受灭尽)=nirodhasamàpatti(灭尽定)

15 中编按:佛说诸行无常及诸行是苦,但在说到无我时,却说诸法无我。若要理解之间的差别,必须明白「行」与「法」这二词在此的差别。

在此,「行」(sa?khàrà)是有为法,意为由种种因缘造作而形成之法。属于有为法的便只是色、受、想、行与识这五蕴。

另者,在此的「法」(dhammà)包括有为法与无为法(asa?khata dhamma)。无为法便是不由因缘造作而形成之法。涅槃便是无为法。

诸行是无常、苦、无我的,但是涅槃却是常、乐、无我的,因此佛陀不说「诸法无常」及「诸法是苦」。


{返回 佛陀之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二章:生死轮回 没有保证
下一篇:佛陀活着的最后一刻
 一列盲人
 法的定律
 业的因
 第二章:生死轮回 没有保证
 优波斯那尊者
 可见之教法
 三种外道教理
 第三章:邪见与正见 上帝的责任
 老、病、死
 八至上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支那堪布大乘和尚引经说:“于施等六度,现行耽着...”如是等处.当作何解?[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六十九天[栏目: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猎人与猴子(宣化上人)[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七章 唐代的佛教(一)佛教和国家性质与社会活动 第五节 僧尼的管理制度[栏目:中国佛教史概说]
 辩答日光论选要讲记(五)[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无量寿经讲记 光明遍照 第十二[栏目:净空法师]
 附录(4)英文愿文(Prayer)[栏目:孙伦禅师(宣隆大师)]
 昏沉怎么办?[栏目:大安法师·微教言]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三四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九集]
 法海集二 第四:常行菩萨道 5 菩提心生起令增长[栏目:法海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