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没有身心的境界 如何达到涅槃 2.禅宗的修法
 
{返回 法增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325

2.禅宗的修法

1.惠能长老:禅宗六祖惠能最为人传诵的是:「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究竟法,他教的无念即是心住于法,念念以法断除种种结缚。在《六祖坛经》中他说:「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则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因此念起时要知道它,因为它是掉,会带来悔;产生众多色与无色之爱,生起我慢,真是要它不得,要马上断了它。僧灿的《信心铭》里也说:「但莫憎爱,洞然明白。」即是不要起念头起憎爱。

2.良价长老:唐朝禅宗大德洞山良价(807-869)向云岩告辞时问:「百年以后忽有人问,还邈得师真否(学到师父教的吗?)如何抵对?」师答:「只"这个"(自性)是。」良价无以对(回答)。师曰:「(良)价阇黎(Acariya指修行人),承当个事,大须审细(仔细)。」良价走后,在途中经过水池边,看见自己的身影,忽然证悟。(因影与身,一体不可分,世人着外相,而迷失自性,良价因见影而内悟自性。)他大悟后说了一个偈:「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它,指佛性或道) 。渠(色身)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佛性不是色身),应须恁么会(这样领会) ,方得契如如(如来法身,指菩提) 。」求道者从他人处或经文上求解都不行,越求越问就越远,但是道却是无处不有,处处可以得道,最要紧是向内求,这是指修好自己。

3.法融长老:禅宗四祖道信教导法融,破除这最后的执着时说:「大道虚旷,绝思绝虑,……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瞋、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这是修持不要起念或生起见,遇缘自在。

4.义玄长老:在《临济录》临济义玄答人问如何是四种无相境时说:「你一念心疑,被地来碍;你一念心爱,被水来溺;你一念心瞋,被火来烧;你一念心喜,被风来飘。若能如是辨得,不被境转,处处用境,东涌西没,南涌北没,中涌边没,边涌中没,履水如地,入地如水,缘何如此?为达四大,如梦如幻故。……若能如是见得,便能去处自由。……你若爱圣憎凡,将受缚于圣凡之境。……你一念心,自能解缚,随处解脱。」这是修习心不为识或念所缚而得解脱。

5.德诚长老:船子德诚禅师嘱夹山曰:「汝向去直须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先是在任何方所不露踪迹,没有了‘我’,然后在证悟的境界里不要认为(藏身)我是‘阿罗汉’或‘圣者’。

6.澄远长老:禅宗的澄远禅师在临终时证悟说:「老汉四十年方打成一片。」这些是四十年的精进(四正勤),也即是四神足:欲如意足、心如意足、勤如意足、和观如意足。


{返回 法增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没有身心的境界 如何达到涅槃 3.密宗的修法
下一篇:没有身心的境界 如何达到涅槃 1.南传的修法
 人身难得 佛法难闻
 四圣谛 4.苦灭道圣谛
 五戒的故事
 佛法治病的真理 5 走到世界边缘亦解脱不了苦
 业障与忏悔
 死的次第与识的灭尽
 证悟初果的方法 初果断三结
 何为正见?
 从安般念到涅槃 四食
 证悟初果的方法 邪见行邪道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四圣谛[栏目:卡塔仁波切]
 公理在那里?[栏目:真理的价值·迷悟之间]
 浅谈弘一大师的净土修行(孙欲言)[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摩尼宝珠喻:弥陀不舍恶业众生[栏目:净宗譬喻·净宗法师开示集]
 观音菩萨的大爱[栏目:达照法师]
 空谷的回音 短文七篇 六、禅与大手印的悟证[栏目:宋智明居士]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M 1259经~1262经:此四经主要阐述佛弟子当如何守护根门。[栏目:界定法师]
 前正觉山与苦行林[栏目:佛宝论·明贤法师]
 福德日记10月31日─认识波罗蜜书坊[栏目:福德日记]
 浅谈唯识学中赖耶思想及其修学意义(释灵悦)[栏目:唯识法相·参考资料]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