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基本功
 
{返回 阿姜李·达摩达罗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901

基本功

1956年7月30日

        如果你坐禅时还观不到呼吸,那么告诉自己: 『现在,我要吸气。现在,我要呼气。』换句话说,这个阶段,你是那个在作呼吸的人。你决意不让呼吸自然地进出。如果你在每一次呼吸时记得这样想,不久就能够抓住呼吸。

* * *

        把觉知保持在你的体内时,不要试图禁锢它。换句话说,不要迫使心进入凝滞或催眠的状态,不要强力呼吸,也不要屏息憋气以至于局促不适。你必须让心有它的自由。只需不断地看守心,确保它远离杂念。你要是试图力迫呼吸、压制心,身会有局限感,禅修不会自在。你会开始这里疼、那里痛、腿发麻。因此,就让心顺其自然,连续看守它,不让它溜出去追逐外在杂念。
        当我们不让心溜出去追逐它的那些概念,也不让概念溜进内心时,就好比我们把门窗关起,不让猫狗、小偷溜进屋来。这个意思是,我们关闭感官门户,不理会由眼入内之色、由耳入内之声、由鼻入内之香、由舌入内之味、由身入内之触、由心入内之杂念。我们必须切断从这些门户进来的一切辨识与概念,无论它们是新是旧、是好是坏。
        像这样断离概念,并不意味着我们停止思维。只意味着我们把思考带到内心,对它善加利用,也就是观察与评估我们的禅定业处[主题] 。如果我们这样让心做工,就不会对自己、对心造成伤害。实际上,我们的心倾向于不停地做工,不过它参与的事件大多无聊、杂乱、麻烦,没有什么实质。因此我们得给它找一件真正有价值——无害、值得——的工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修呼吸禅定,观息观心的缘故。把其它一切事放在一边,专心致志只做这一件。这是你禅定时应有的态度。
        五盖来自对过去、未来的概念,它们好比我们田里的杂草,既偷走地里的所有养分,使庄稼缺肥,又使田地杂乱不堪。除了水牛等牲口路过时吃几口,别无它用。要是让自己的田里杂草丛生,你的庄稼就长不成了。同样地,如果不清除对概念的攀附,是不可能净化你的心的。只有无明的人才把概念当成美食,圣者们根本不吃。
        五盖——感官之欲、恶意、昏睡、掉举、疑——好比不同种类的杂草。掉举也许是其中最有毒的,因为它使我们的散乱、不定、焦躁,一齐发作。这种草有刺、叶缘锋利,撞上了浑身起疹发痛。因此你遇见时得把它摧毁。绝不让它在你的田里生长。
呼吸禅定——持续稳定地念住呼吸——是佛陀传授的祛除五盖的良方。我们借着寻想专注呼吸,借着评估调节呼吸。寻想好比是犁,评估好比是耙。如果我们在自家的田里不停地犁耕耙梳,杂草无缘长起,庄稼必然成长茁壮、丰收结果。
        这里的田地,是指我们的身。如果我们对呼吸多下功夫作寻想与评估,身体的四元素将会平衡、安静。身将会健康强壮,心将会轻松开放、远离五盖。
        当你这样清理、平整田地之后,心的庄稼——也就是佛、法、僧的品质——必然会蓬勃生长。一把心带到呼吸上,立刻有喜乐清新之感。四种成就的基础[iddhipāda][20] ——修持的欲求、精进、用心、慎观——将会逐步增长。这四种素养好比四条桌腿,使桌子稳定、直立。它们是给我们支持的力量、助我们进步到更高层次的一种功能形式。
        再作个比方,这四种素养好比一帖补汤的成分,喝了它可以长寿。你想死就不必喝,想『不死』就得多喝。喝得越多,心病消得越快;换句话说,你的杂染会死去。因此,你要是知道自己心病不少,那么这就是你需要的补汤。

--------------------------------------------------------------------------------

20『四种成就的基础』: 即四神足或四如意足。指欲神足、勤神足、心神足、观神足。


{返回 阿姜李·达摩达罗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心的照料与滋养
下一篇: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禅定开示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就在你的鼻端
 从少做起 用心
 解脱的技能 世间诸法
 解脱的技能 教与学
 从少做起 从少做起
 从少做起 电心
 从少做起 放下
 从少做起 望远镜
 解脱的技能 目录 前言 引言
 解脱的技能 生老病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天台大师的三谛三观思想[栏目:天台宗文集]
 念佛修行可消业障,为什么很多菩萨境界的大德法师或居士他们还会有病?[栏目: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远离一切世间苦的秘诀[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七]
 智海法师智悲答疑(生活篇)[栏目:疑问解答]
 1997年 修习正念的重要[栏目:葛荣·三摩罗罗顿居士]
 《净土与大圆满修法仪轨》的简单讲解[栏目:佛海启航·达真堪布]
 佛教与健康(曾智泉 黄美瑜)[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入行论讲记》第五册 第六品 安忍 第七十一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净土宗 贰、净土宗的经典论依据[栏目:净土宗简介]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肥城众弟子[栏目:大音希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