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造作
 
{返回 阿姜李·达摩达罗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293

造作

1956年2月6日

        (波罗尼瓦寺,在副僧王摩诃毗瓦萨葬礼上的开示。)

aniccā vata saṅkhārā uppāda-vaya-dhammino
uppajjitvā nirujjhanti...
一切造作皆无常,生灭是其本质。
既有生起必然灭去…… [31]

        法在一种意义上,是滋养、净化心的工具。另一种意义上,法是我们自己。我们身体的每个部分,都是世界的一小部分,而世界不外乎法的运作。不过这不是法的精髓。法的精髓在于心。

* * *

        一切善良与尊贵品质的培育,来自我们自己的意、语、行。来自修布施、持戒等言行方面的善德,属于粗糙与中等层次的善德。精细层次的善德来自修心,也就是禅定。因此在我们必须学懂的事物当中,心的问题是最重要的。
        心有两个层次: 一个层次有生有灭,另一个层次不生不灭。如果心沦陷于造作[saṅkhārā],它必然得重复经历生与死。不过确见明知一切造作的心,就能够放开它们,达到不生、不死。我们如果想要超越忧苦——也就是不再有生死——首先必须了解造作的真正本质。
        造作按实际显现可分两类: 一类是世间层次的造作,一类是法层次的造作。两者都有现实性,但它们都是生灭事件。因此佛陀说, aniccā vata saṅkhārā ……『一切造作皆无常……』因为这两种造作都以升起为开端、接着变化、最后衰灭。凡是能够朝内专注、如实明晰地知见这个状态,调御心,对一切造作聪明起来的人,必然能从一切苦中解脱。
        世间层次的造作,是借着人们的制造与设想而存在的事物,比如财富、地位、娱乐、赞誉。至于法层次上的造作,无论我们是否加以美化,人人都有同样的分量——换句话说,指元素、蕴、处。
        世间层次与法层次的造作,好比那银幕上变幻的色彩,绿、红、黄、白,闪闪烁烁来回地变。我们观看时,为了跟得上那种变幻,视眼也得变——这就是升起误解的东西。当心抓紧这些造作时,它就升起满意、不满意的感受。当它们变好变坏时,我们的心也跟着变——因此它不脱无常、苦、非我这三个特征。
        从另一个角度看,造作可以分成两类: 一类有心执占,譬如人畜; 一类无心执占,譬如树木。虽然这也许是无执占心之造作的标准解释,我却不同意。拿这个大厅的阶梯来说: 你说它没有心占据,那就试试砸了它,看会不会引出喧哗来。田地也一样,试试在别家地里种水稻; 或者,果园里的香蕉树之类,试试拿刀砍一砍,看主人会不会把你投进监牢。世上万物,只要执取够得着,必然有心执占。只有火星,执取的范围尚且够不着,没有心占取。每一种造作,都有心执占它——除非是阿罗汉,他们无执占之心,因为他们根本不执取任何造作。
        执取造作是苦的来源,因为我们已经解释过,造作是无常的。因此只有当我们放开造作、不执取时,才有喜乐自在—— 那是法的自在,清凉、安静、稳固、不变的自在。世间意义上的自在,跟坐在一把椅子上的自在没什么不同: 只有那把椅子不摇动,我们才有些许自在。心动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的摇动,一种是在业果影响之下的摇动。一日之间,心动多少次? 有时它因现业[当下动机] 而动,有时因旧业[过去动机]而动,不过它怎么动起来,我们不知道。这就是无明——导致造作也就是念头滋生的无觉知。
        这一切的反面是非造作[visaṅkhārā,离行] 。什么是非造作? 无动摇、无变化、无消解: 那就是非造作。造作在变,但我们的心不变。造作苦,但我们的心不苦。造作非我,但我们的心不是非我。无心执占的造作: 那就是非造作。
        一般来说,我们多数人,只了解六师教给的知见——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念头——它们是变化、不确定、苦、无明、造作的来源。因此我们应当关闭这些官感,因为造作看不见其它造作。我们只有到另一边,才能够看见。


--------------------------------------------------------------------------------

[31] 南传佛国葬礼上常诵此偈,出自长部16 《大般涅槃经》等。古汉译: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返回 阿姜李·达摩达罗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超越对错
下一篇: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真相与它的影子
 从少做起 持久的法则
 给每个人的法
 解脱的技能 禅定之初
 从少做起 (禅定)三个原则
 从少做起 就位
 从少做起 上岸
 灭苦手册 第三篇 佛教之道
 停止与思考
 解脱的技能 呼吸禅定基础
 解脱的技能 僧侣生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我念佛时试过好几次发觉什么都没有了,好象我空掉了...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应对?[栏目:空谷回音·达照法师]
 和睦相处的重要性[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前行讲记 第一百五十三讲 普贤上师言教-因果不虚-一切为业之自性[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关于忍辱波罗蜜之问答录(南卓仁波切)[栏目:忍辱]
 《妙法莲华经》浅释—药草喻品第五[栏目:法闻法师]
 法然上人文钞 法语篇 三六、白慈母出家文[栏目: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文钞]
 自空与他空的主要立场是什么?彼此争论的差异是在什么地方?[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只要有了信愿持名,就一定能往生吗?[栏目: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威音王如来以及威音那畔[栏目:超然法师]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目录[栏目:昂旺朗吉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