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圣谛 (奢摩他) 八圣道 8.正定-禅那
 
{返回 约翰·布列特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90
禅那
Jhana
jhana
[编者] 约翰-布列特
[中译]良稹
 
 
禅那为一种深度静止与专注的禅定状态,在其间,心智完全沈浸、吸摄于所选的专注目标。它是培养 正定的基础。
 
 
 
定义(包括比喻
[第一禅那]
        “有此情形,一位比丘——远离感官之欲、远离不善巧心态——进入、安住于第一禅那: 由远离而生起了喜与乐、伴随着寻想与评量。他把生起于远离的喜与乐,弥漫、渗透、遍布、充满这个身体。他的全身无不渗透着生起于退离的喜与乐。
        “正如一位技熟的浴工或 其学徒,在铜盆里倒入浴粉、揉合成团,一次又一次洒水,使浴粉团饱和、湿润、内外渗透——却不滴水; 这位比丘更是这般,把生起于远离的喜与乐,渗透、遍布、充满这个身体。他的全身无不渗透着生起于远离的喜与乐。
[第二禅那]
        “再者,随着寻想与评量的平息,他进入、安住于第二禅那: 由沈静而生起的喜与乐,随着寻想与评量的消退,觉知汇合起来——有了内在的确定。他把生起于沈静的喜与乐,弥漫、渗透、遍布、充满这个身体。他的全身无不渗透着生起于沈静的喜与乐。
        “正如一座湖,内有泉水涌起,既无来自东、西、南、北的灌流,又有天降阵雨的周期补充,于是冷泉从湖内涌起,凉水在弥漫、渗透、遍布、充满,整座湖无处不渗透着这股凉水; 这位比丘更是这般,把生起于沈静的喜与乐,弥漫、渗透、遍布、充满这个身体。他的全身无不渗透着生起于沈静的喜与乐。
[第三禅那]
        “再者,随着喜的消退,他保持着宁静、有念、警觉,使身体敏感于乐。他进入、安住于第三禅那,圣者们因此宣告:‘宁静、有念、他有愉快的居处。’他把退去了喜的乐感,弥漫、渗透、遍布、充满这个身体。他的全身无不渗透着退去了喜的乐感。
        “正如一座蓝莲、白莲、红莲池里,有若干蓝莲、白莲、红莲生长于水中、没于水中、在水中绽放,于是它们从根到顶,弥漫、渗透、遍布、充满着凉水,这些蓝莲、白莲、红莲,无处不渗透着凉水; 这位比丘更是这般,把退去了喜的乐感,弥漫、渗透、遍布、充满这个身体。他的全身无不渗透着退去了喜的乐感。
[第四禅那]
        “再者,随着乐与痛的放弃——如先前喜与苦的消退一般——他进入、安住于第四禅那: 宁静与念住达到纯净,既无乐、又无痛。他坐着,身体弥漫着纯净、明亮的觉知,于是他的全身无处不渗透着纯净、明亮的觉知。
        “正如一个人坐着,从头到脚包着白布、全身无处不裹着白布; 这位比丘更是如此,以纯净、明亮的觉知,弥漫全身。他的全身无处不渗透着纯净、明亮的觉知。”
 
——AN V.28(增支部)
 
 
--------------------------------------------------------------------------------
 
 
掌握禅那是智慧的标志之一
        “我把一位拥有四种素质的人,称为一位有大智慧者、一位伟人。哪四种?
        “婆罗门,有此情形,他为了众人的福祉与幸福而修行,使众人确立了尊贵的法门,即:可敬的正直、善巧的正直。
        “他可以想任何心之欲想、不想心不欲想。他可以愿任何心之所愿、不愿心所不愿。他于心路已了然通达。
        “他达到四禅的高深境界——随时随意、无障无碍——那是即时即地的愉快居处。
        “随着心漏的终结——他安住于无漏的心解脱与慧解脱之中,已即时即地亲自了解与证悟。
        “我把拥有这四种素质的人,称为一位大智慧者、一位伟人。”
 
——AN IV35(增支部)
 
 
--------------------------------------------------------------------------------
 
 
禅那与内明并行
 
无明辨者
        无禅那,
无禅那者
        无明辨。
 
而禅那与明辨
        具足者,
他便临近
        解脱。
 
 
——Dhp 372(法句经)

{返回 约翰·布列特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僧】巴利经文中僧伽的定义
下一篇:【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圣谛 (奢摩他) 八圣道 8.正定
 【法】第一篇 布施
 【佛】巴利经典中的佛陀生平
 【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圣谛 (戒德) 八圣道 4.正业..
 【法】第五篇 出离
 【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圣谛 (戒德) 八圣道 5.正命..
 【法】第四篇 过患
 【法】次第训练
 毗婆奢那与上座部佛教等同吗?
 布施与募款有什么关系?
 【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圣谛 (奢摩他) 八圣道 6.正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王骧陆居士全集 云月对语[栏目:王骧陆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