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怎样给孩子讲解佛法?
 
{返回 约翰·布列特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416

怎样给孩子讲解佛法?

[作者]约翰布列特
[中译]良稹
How should I teach Buddhism to my children?
by John Bullitt

        佛陀对父母的建议堪称直接了当:帮助孩子们成长为慷慨、守戒、有责任心、善巧、自给自足的成年人(长部31与相应部II.4)。对孩子讲授佛法并不意味者给他们宣讲冗长的十二因缘课程,或者强迫他们记住佛陀罗列的八个什么、十个什么、十七种什么,而只意味着,为他们提供找到真正的幸福所需的基本技巧。其它方面自然会培养起来。
        父母对孩子所傳的最重要一课是,每一种行动都会有后果。每时每刻为我们提供机会,看我们选择怎样思考、发言与行动。正是这些选择,最终决定了我们喜乐与否。这便是业的精髓,是佛法指明的因果原理。记载中为数稀少的几篇佛陀对独子罗睺罗的开示中,这也是其中一篇所表达的讯息。这篇经文——芒果石教诫罗睺罗经(中部61)—— 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方法上,对于怎样给幼童讲解佛法,给了父母们一些重要的提示。
        在这篇经文中,佛陀批评了七岁的罗睺罗所犯的一个小谎言。佛陀的教诫内容在此既简单又明了:它与正语有关,目的是助罗睺罗对戒德的基本原则保持诚意。佛陀的教导方式有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首先,佛陀以日常用具善巧为喻(此处为水勺),以罗睺罗年龄相应的生动语言阐明他的教导。第二,佛陀并未发动一场冗长抽象、有关业力本质的演说,而是把这堂课的内容聚焦于当下问题:如何谨慎选择行动。第三,尽管五戒的确构成了道德行为的基本框架,佛陀在此并未提及——或許因为某些(涉及性事与醉品的)戒律与多数七岁儿童无关。(或许等到罗睺罗长成少年时,佛陀对戒律会多说几句。) 第四,佛陀在教诫时,藉由简单提问,始终保持罗睺罗的参与;此非一场枯燥、催眠性的讲演。最后,佛陀利用这个机会把教育内容深化,对罗睺罗解释了任何行动之前、期间、之后,在身、语、意方面内省的重要性,于是就把罗睺罗原来的细小失误,放在了宽广得多的背景之中,成为具有深刻持久意义的一堂课。  
        尽管我们多数作父母的,要象佛陀那样有意识、有成效地教育孩子,只能是梦中之想,我们仍可以效仿他的榜样。但是在我们把他的榜样付诸行动时,需要认识到这样一个关键点:佛陀对儿子的教诲来自一位具有如实知见者。罗睺罗的老师是一位言行一致的榜样人物。因此这个讯息很清楚:如果我们希望教育孩子走上佛法之路,最好确保自己也在那条路上修持。如果你赞扬布施、诚实、忍耐等善巧美德,孩子们只见你自己吝啬、无意中听见你说谎、或者目睹你发脾气,你的教育讯息便失却了。当然,你不需要圆满实现佛法才够格教育孩子,但是为了使你的教育有分量,孩子们必须能亲眼看见你自己也在认真努力,把同样的教导付诸实行。而且,如果你以自身榜样激励他们,教给他们依照佛法生活的必要技巧,你就给了他们一件珍贵的礼物。

 

智者希望孩子
有高等或类似的重生,
而不是低等的重生,
使家族蒙羞。

居士们,这些孩子,
有具足的戒德、信念、慷慨、不吝,
如拨云之月,
在任何团体中放光。

——Iti 74(如是语)

 

        如果你有意寻找儿童读物,我推荐一系列附彩色插图的本生经。这些讲述佛陀前世故事的书籍,提供了许多讨论基本道德原则的机会。他们对于十岁以下的孩子最有益。

 


{返回 约翰·布列特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徒是素食者吗?
下一篇:关于独觉佛、阿罗汉、佛、未来佛
 【法】第二篇 戒德
 怎样给孩子讲解佛法?
 佛教是宗教还是哲学?
 佛教徒是素食者吗?
 如果没有我......
 【僧】巴利经文中僧伽的定义
 【法】第四篇 过患
 【法】第二篇 戒德 2.八戒
 【法】第二篇 戒德 3.十戒
 【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圣谛 (奢摩他) 八圣道 8.正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名辨[栏目:瑜伽士陈健民上师文集]
 佛教丛林语言规范[栏目:星云法师]
 灵修跟禅修有何不同?[栏目:禅修·初学者问答]
 随顺众生,慈悲喜舍[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看见那些陷阱了吗[栏目: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说克服习气(陈音如)[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一章 儒、佛心性思想的互动 第四节 心性思想内涵的调整互补[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在家居士如何学佛[栏目:圣严法师]
 36.优填那王的赞叹──性欲的降服方法[栏目: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