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返回 开仁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16
佛教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在这个二十一世纪里,不论是物质或是精神的资源,都应有分享的心境。此时此地此人,已非缔造个人伟大的年代,现世人群早已警觉资源要共同分享,否则只是浪费地球的物质资源以及个人有限的精力。
 
    就佛教的事业来说,若当地已有人从事慈善,我们则不需要重复为之,而理应于未曾有人开发或尚待机缘开发的事业上多着点力,简单说就是有人专心于慈善,我们即可投入教育或文化等不同的领域,各自发挥本身独特的力量,尽力地为当地的众生服务。
 
    前几天我人在美国纽约,就有位高知识份子问我们出家人说:为什么一个纽约城市,佛教就要区分为好几派呢?难道同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彼此会有差异吗?相对的,看到天主教、基督教等的合作精神,不自主地由衷感动。虽然从某位法师处获得派系不同、理念不一的拢挏回应,可是始终无法让自心释怀。听到这席话,我是感触很深的,但我们又能改变什么?不过,这让我忆起印顺导师所言:「佛教与现实的距离,源自于思想上的问题。」由此观之,若没有共识,谈改革、说合作都只是梦想而已。
 
 
团队合作的优势
 
   最近经常听闻到有佛教国家之称的韩国,近年来已被基督教逐渐迎头赶上,传统的丛林教育已必须重新省思,否则佛教慢慢将会被基督教取而代之。这不是说宗教之间要相互竞争,而忘了宗教有净化社会的功能。当然地,同一宗教若彼此尚存有门户之见的内忧,则更加无法与外患相抗衡的。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悠久的佛教,其实在慈悲和平的精神上,确实已获得广大的回响,而有燃眉之急的应是大家要有志一同,赶快建立起团队合作的策略,让各种志业都能获得至上的发挥。
 
    古德有云:「三个臭皮将胜过一个诸葛亮」,这不是笑话罢了,实际上团队合作的优势,应为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新挑战。比如说:我们若有雄厚的人力资源,那个佛教办活动,我们就可以主动提出合作的理念,同心协力地将佛教推广出去。佛教可以表现的层面,诸如:策画、宣传、普及、深入等不同的层面,都是我们可以各自专心投入的,日子一久,经验累积就多,相形之下即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了。又好比如我们的教会有弘法组、青年组等,而同一地区的道场若设立的组别相近,请问哪来那么多青年可以分派到每个道场呢?若彼此能坐下来好好为佛教的事业用心与讨论,我想这类矛盾应该可以减到最低点。
 
 
 
佛教专才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的年代,讲究的是专业。在家的佛教团体,往往都会面临佛教专才的缺乏问题,通常都用游击队的方式度过,这一任的主席可以平安完成任务,但似乎也漫无把握的撑着这些事业而已,当然地,更不必谈什么代代相承或继往开来了。理由为什么呢?简单说就是佛教专才的供不应求。而唯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各个团体要具体及踏实地栽培佛教的专才,否则永远都难以满足需求。
 
    佛教专才的需要,可以从各个层面底下去了解,比如说弘法人才,那就要从佛学院开始培养。佛法教育的内容,既深且广,没有花上一些时间,顶多只能讲讲入门的课程,无法有效地规划长期以及佛教徒完整的修行理念。
 
    不论是办活动,或是带共修,这都不是一两天可以学会的事,如何从本身的团体中鼓励及栽培接班人,成为每个团体领导人本身应有的危机意识。否则每年的会员大会,只是报告过去的丰功伟业,对新人的培训并没有具体的成绩,这也不见得是件可喜的事。
 
 
信解行证的延续
 
    佛法不是世间的学问,它是人间所有众生的宗教,宗教所应有的内涵,不外乎就是信解行证。伟大的世尊因缘起法而觉悟,追随者是否都有能耐地实践他的教法而让其精神延续下去呢?佛教是信智合一的宗教,并且重视信解行证的次第。学而不行、学而不修都不是佛弟子应有的态度,相对的,也表示了佛教的信解,是以行证为导航的,而真能如所说行,才能圆成无上的佛道。
 
    佛教有净化人心的功效,有建造人间净土的可能,问题只在于每个众生是否愿意全心投入的学习,或是学习后是否可以「以佛法的正见」来生活,这一连串的问题都应该是宗教徒本身可以去印验的。佛法并非知识,它要我们从学习中认识自我,从付出中消弭我执,在自利利他的圆满中,完成最高的成佛理想。
 
    佛教的信解行证,表现出来的绝不会与其他的宗教对立,包容性特大的宗教,才真正能发挥纯洁的爱世精神。诚然,宗教更不是麻菲,因为迷惑人心的教义绝不可能会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释开仁.2006/7/11.写于美国德州
 
 

{返回 开仁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生灭观与不生灭观
下一篇:佛法如镜
 菩萨的胸襟
 「佛法概论」简介(佛宝及僧宝)2
 覆水难收
 理性与感性
 拾人牙慧
 我对「宗教师」的一点认知
 成佛之道讲义 第二章、闻法趣入
 《忘己为人》之无私的付出
 《宝积经讲记》讲义
 《宝积经讲记》宝积经简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八0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禅心如水(阮小籍)[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太虚大师唯识学思想探索[栏目:金易明教授]
 佛识慧集 <五>五蕴皆空[栏目:佛识慧集]
 到底什么是阴境?如果不破阴境是否就不能证三昧?[栏目:慈法法师]
 无量寿经启信录[栏目:念佛感应]
 如何区分佛菩萨和魔的加持与感应?[栏目:学诚法师·微教言]
 《大心材譬喻经》一[栏目:玛欣德尊者]
 修大乘佛法需要过午不食吗?[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附录III.-沿途困境[栏目:毗婆舍那实修法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