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般若摄颂释 第七课
 
{返回 般若摄颂释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80

第七课

思考题

1.为什么执我众生之菩萨并非真正行持般若波罗蜜多,了知此理后我们应如何行持?

2.为什么我、众生及一切万法皆不存在?也谈一谈你对“无生与生不分别”就是行持胜般若的体会,以及你对般若殊胜性的认识。

3.无分别智慧所得到的是什么?为什么修学般若法也需要在好的道场中依止上师长期闻思修行?

4.谈谈行为与智慧以及修行与定解的关系,也谈一谈平等性对我们的启示。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般若摄颂》。现在正在讲宣说道般若不可得,其中所行已经讲完了,下面讲所止。

寅二、所止:

若起众生痛苦想,思利众生除痛苦,

执我众生之菩萨,此非行持胜般若。

前面已经讲了,作为菩萨,若能了知胜义中一切都了不可得,且能如是而行,这就是真正行持般若。反之,若对众生起实有之想:这是天人、这是人、这是旁生,并认为众生都有不同的痛苦,如:天人有放逸之苦、人类有生老病死之苦、地狱有寒热之苦等,且思量我要发无上菩提心利益天下无边的众生,从而解除他们的痛苦。当然,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讲,这非常好。因为作为大乘行者,首先必须了知各种各样的众生都在感受无量无边的痛苦,然后自己还要发心救度他们,也即遣除他们身心中的种种痛苦。但是,胜义中一切都了不可得的缘故,这样执著我和众生的菩萨并没有真正行持殊胜的般若波罗蜜多。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还没有超越分别念。所以,只要有这方面的执著,就不是真正的菩萨。《金刚经》云:“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意思是说,如果菩萨有这些方面的相执,就不是真正的菩萨,因为他并没有行持真正的智慧波罗蜜多。当然,在世俗中这样的有缘悲心也可利益众生,但这只不过是暂时的修法。从究竟的角度来讲,还是应以无缘的慈悲心来度化众生。如《观经》云:“以无缘慈,摄护众生。”

关于悲心,在《往生论注》(1)中讲了三类:第一是缘众生的悲心,此乃小悲心;第二是缘法的悲心,这是中悲心;第三是无缘的悲心,这是大悲心。在现实生活中,大家经常这样祈求上师加持:请用您的大慈大悲来摄受我!那要成为大慈大悲,就必须以真正无缘的空性来摄持,否则也不可能达到我们所需要的境界。

大家也清楚,真正作胜义观察时,众生也没有、众生的痛苦也没有,我也没有、我所也没有……一切都了不可得。这一点,只要稍微对中观或般若有所了解的人都会明白。当然,这并不是因为我和众生本来都实实在在存在,而我们为了诬蔑或抹杀事实,反而说一切都是空性;而是他们本来都不存在,但众生却认为存在,故有必要澄清事实。有一位精神稍微正常的精神病患者给我这样说:“以前,我的所说、所想全都是错的,当时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现在一点也不知道。”凡夫人也是这样,他所认为存在的这些法,其实全都没有。

《大宝积经》云:“一切诸法无我、无有情,但是言说之所假立。”虽然每个人都说我,但大家一定要清楚万事万物的法都没有我,既然我不存在,那有情也不会有;所以只是言语、分别的假立,并非真实存在。《大宝积经》还说:“不见少法远离于空……不见少法远离缘起。”讲得很清楚,在万事万物中,根本见不到任何一法远离空性,也就是说与空性无二无别;也根本见不到任何一法远离缘起,即在世俗中众缘和合的显现是存在的,但在胜义中一切都远离四边八戏、了不可得。

任何一位菩萨,若能通达这样的见解,他就在行持殊胜的般若波罗蜜多。如果没有通达这种境界,表面上再怎么样,实际上也不应理。比如有人说:我度化了多少众生,我的事业如何广大。其实这也是一种执著相,因为在胜义中绝对没有这些执著的缘故。当然在世俗中,为了息灭众生的烦恼,也可这样假立;但这毕竟是假立,就像梦中出现违缘使用武器、发动军队一样,当醒过来时一切都会无踪无影。

子二、彼之摄义:

知诸有情与我同,知一切法如众生,

无生与生不分别,此即行持胜般若。

作为修学般若法门的菩萨来讲,首先要知道自己——我不存在,这非常重要;因为佛经里面也说我执乃为大魔。所以,只要有我执,所作所为就不会有好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因为人们有我执的原因,就会以自我为中心,这样就会出现诸多不愉快的事情。大家想一想:很小的一件事情就跟道友吵架或跟他人不和,这是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肯定是。“因为这个人对我不好、因为我的什么什么事情……”这样就跟人争斗。但所谓的我存不存在呢?若能详细观察,则能了知我跟天空中的鲜花一样了不可得,在这个时候也就通达了所谓的人我空性。

既然我不存在,那天下无边的有情也不存在。虽然表面上看,蚂蚁等小动物的身体非常细小,雪山狮子等大动物的身躯异常庞大,而人类又与它们完全不相同,但在具有我执方面却没有差别。比如,蚂蚁之所以辛辛苦苦营建自己的蚁穴,或经常拉着小虫的尸体拼命往回跑,其目的就是为了自己过美满幸福的生活;而狮子之所以要捕食等,其目的也是为了自己过快乐的生活;世间人每天都忙忙碌碌,其目的也是为了追求自己生活的目标。可见,只不过我执体现的方式不同而已,实际上世间任何一个众生都有我执,他们皆以自我为中心。但是,若能作真正观察,则可了知所谓的我并不存在;与我不存在一样,天下无边众生的我也不存在。其实,这就像一个精神癫狂的人所说的话全是假的一样,千千万万精神病者所说的话都不符合真理。所以,我们应了知有情与我相同,一切众生皆了不可得。

同样,一切诸法皆与众生相同。若人们在诸佛菩萨面前作供养、发无上菩提心度化众生,当然这是行持善法;若生嗔恨心、嫉妒心等恶念,还做许多不如法的行为,那这就是行持恶法。但善恶所摄的万法皆与众生相同,它们皆不存在。

为什么他们皆不存在呢?因为从本体上观察时,他们的产生都不可能有。既然产生没有,那不生也不会存在。为什么呢?因为生和不生皆是分别念的观待假立,除了分别念之外,根本就不成立。而什么时候我们真正懂得这样的道理,就能了知一切万法在世俗中是梦幻泡影,在胜义中是微妙的空性。若谁能通达生与不生皆不分别的境界,或谁有这样的修行功夫,他就在行持真正的般若波罗蜜多。

般若法非常殊胜。《般若赞》云:“无可言思般若度,不生不灭虚空体,各别自证智行境,三世佛母我敬礼。”既然具有如此体性的般若是诸佛之母,那我们就应对这样的空性妙理有所认识。现在世间,很多人对空性一无所知,短暂的人生一直在恐慌和希望的状态中度过,活得特别累,非常可怜!如果他们能对空性有所认识,就不会那么苦,而在现见心的本来面目后,千千万万邪见密林全都能焚毁无余。圣天论师亦云:“空无我妙理,诸佛真境界,能坏众恶见,涅槃不二门。”意思是说,诸法空性无我的妙理,是诸佛圣者所行的一真境界,修行此法则能摧毁所有世间恶见,故它是获得涅槃的不二法门。虽然表面上看来很多人是凡夫,但若心中真正对空性有所认识,那就跟佛的智慧无二无别。

在修上师瑜伽时,最后要观想上师化为五光融入自己的心,其实此时安住于不可言说的胜义状态中的这颗心,就是所谓的三世诸佛,也是真正的上师。可能很多人都认为有血有肉的人才是上师,其实真正了义的上师并非如此,而是自己所证悟的般若空性;它是释迦佛,也是阿弥陀佛。当然要讲得深一点,密宗当中有许许多多窍诀,而这样的深法又与每个人的心无二无别,但我们以前从来都没有认识过,所以修学空性非常有必要。

《维摩诘经》云:“法无形相,如虚空故;法无戏论,毕竟空故。”表面上看,一切万法都有不同形相,但实际上,它们皆为空性的缘故,并没什么差别;同样,万法皆远离戏论,因为它们的本体毕竟空故。可见,执著实有只是一种分别妄念,因为真正寻找时根本就得不到。

其实这样的真理,我以前讲《中论》时也讲过。当时我感觉,世界上很多文学家和科学家都很可惜。如果他们能用智慧来观察龙猛菩萨的思想,就有机会真正放下一切,可是他们却在实有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一直去寻找他们所谓的真理,当然这永远也得不到。其实,这就像疯狂病者在没有痊愈之前不可能说真话一样,一切众生就这样可怜!但有人认为:佛教太极端了,因为它让所有正常人全都退到不正常的状态。其实也不是这样,若我们能从正理上分析,就不得不承认这样的道理。很多人都认为万法实有存在,但用中观理证剖析时,它们的确不存在;那不存在的东西我们认为存在,这是合理还是不合理?故万法皆是空性,这就是正确的结论。所以不管是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大家皆应对空性法门有所认识,这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懂得《般若摄颂》,那以后学修《金刚经》、《心经》等空性法门就没有问题。

而且,这样的法门我们能得到教授或传承,其价值也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所以,现在听受空性法门的人,的确有非常好的缘分。当然这并不是说,因为我讲者很了不起,大家才能得到利益。乔美仁波切曾引用噶mb的教证说:“即使是凡夫上师,他在灌顶或讲经时,诸佛菩萨也会降临在他身上,而他也能给弟子赐予加持;在传完法之后,诸佛菩萨又会马上回到清净刹土。”当然,对这些上师的金刚语我们不应有任何怀疑。所以,即使是一个小小辅导员,或小小的堪姆,依靠他们的传法,也能让闻者得到利益。但有人却这样认为:在大的仁波切,或大的法王身上,诸佛菩萨来住一会儿也有可能,而小法师或小辅导员那里,恐怕不会有这种情况。他们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对佛法的威力和加持不太了解的原因导致的。因此,大家在找到一些有缘弟子时,也应尽可能地为他们传授《般若摄颂》等空性法门。当然在末法时代,弟子找上师也很困难,上师找弟子也很困难;若实在找不到,自己也应大声念诵《般若摄颂》、《金刚经》和《心经》,其功德也非常大!

其实,本经经函在哪里存在,这个地方就成了经堂,谁身上带有,这个人的身体就成了佛塔;所以大家一定要随身携带《般若摄颂》。若身上有《般若摄颂》,那别人向你磕头也不用害怕,有多少人磕头都可以,根本不用跑来跑去。以前一座寺院中住有一位老活佛,他很害怕别人对他磕头。有一次我们去磕头,他说:“不要磕头、不要磕头。”最后所有人全部都磕,他说:“快快快,那个经书拿来。”但侍者的动作很慢,在那儿找啊找,等经书放在他前面时,我们全都磕完了。

壬三、宣说彼果:

世说尽其有名法,普皆离生真实灭,

唯得无死妙本智,故名般若波罗蜜。

如果有人问:无分别智慧所得到的是什么?我们可以这样回答:其实,真正的无分别智慧就是佛陀的智慧,而这样的智慧我们每个人都能获得。

颂词则说:世间上所有通过语言文字,或名称来表达的轮涅所摄的万法,也即从色法到一切智智之间的所有法,它们在胜义中皆远离产生,也远离所谓的灭亡。这一点以中观理证观察、分析时就会明白。在名言中存在的柱子、瓶子等法,它们是自生、他生、共生,还是无因生?这样观察之后,就能发现它们的本体根本就不存在,也即无生。如果没有生,那灭也不可能有。若长期安住这样的境界,就决定能获得永不退失的佛的无分别智慧,也即能现前如甘露般无生无死的微妙本智。这样的境界至高无上,谁证悟它就是所谓的般若波罗蜜多。

可见,真正的万法实相,就像龙猛菩萨在《中论》中所讲的一样:“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无生亦无灭,法性如涅槃。”意思是说,一切万法的真如实相,以语言来说也没办法,也不可能用心来思维,或以其他表示法来诠表。那它是什么样呢?它是无生无灭的法性,跟所谓的涅槃一样。虽然诸法真如本来如此,但千千万万迷茫众生都没有通达,所以他们在寻找如彩虹般的世间八法时就很伤感。真的,我是这样,我身边的很多人也是这样。在这个世界中,我们可以说是漂泊者、迷茫者和流浪者,故什么时候回到心性本来面目的家,就成为大家的共同渴望。所以大家一定要懂得,在这个世间上所有以名称可以宣说的法,其最终结论就是无生无灭,并没有任何一个法真实存在,而这就是最深、最微妙之法。《大般若经》云:“若学般若波罗蜜多,于诸学中最胜第一,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无等无等等!”

虽然真正般若波罗蜜多的境界,我们凡夫很难想象,但也可以寻求。在座的道友,有些可能是菩萨来到人间,他们以凡夫相来度化众生;有些则是真正的凡夫俗子,自然在这个世间就要受各种各样的苦,那这种人就有必要对空性法门进行闻思,而且闻思的时间越长越好。但有些人的缘分不够,刚开始对空性法门很有信心,但慢慢慢慢信心就退了,行为也不如法了;而一旦离开闻思,前途就很渺茫。就像铁在火中时是火红、炽热的状态,而一旦离开火就会慢慢冷却下来。凡夫人也是这样,在殊胜的道场中依止上师学习佛法时,好像很有境界,自己也觉得可以;而一旦离开佛法的熏陶,就会变成另外一种模样。

有一位居士对我说:“每次星期天听课的时候还可以,当时自己也觉得一定要好好学习,很想变成一个好佛教徒;可是从星期一到星期六之间,却一直忙着世间法,这样好的想法就淡忘了。”他在一个礼拜当中只有一天好的境界,可见凡夫人要生起好的修行境界,也需要好的环境和上师的因缘。

以前上师如意宝住世时,有时上师讲一堂课,自己也会有非常大的转变。记得有一次上师传完《释尊仪轨》后,自己到家就反反复复地发愿:在一辈子当中一定要好好念诵,一天也不能落下来。而且这种誓愿并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内心中真正有很深的感受。后来虽然信心等方面有一些退步,但大体还可以,现在依然还觉得修持这个仪轨很重要。

但有些人可能就不是这样了,因为自己因缘、福报不够,虽然当时觉得这个法非常重要,自己也发了誓愿,但过后就慢慢放下来了。最后时过境迁,一切都化为乌有,只剩下悲哀。所以大家在值遇这么殊胜的法门时,一定要经常祈祷十方诸佛菩萨及传承上师加持:愿我生生世世不离这么殊胜的正法!

有些人给我说:“如今我们能听受这样殊胜的法门,不知是做梦还是真的,的确内心生起无比的欢喜心!”我觉得这样的信心很难得,但一定要让它稳固,否则很快就会消失。若像阳光下的露珠一样,很快就销声匿迹,那就非常可惜。经过长时间的修行之后,相信大家都能明白:首先千千万万人并不具有学习此胜法的缘分,即使有些人有,刚开始的热情和信心也靠不住。虽然它就像火一样炽热、火红,应该说非常动人,但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像吃甘蔗一样:虽然刚开始很甜,但慢慢就没有味道了。

辛二、此品摄义:

菩萨无虑如此行,知具妙慧住等性,

彻了诸法无自性,此即行持胜般若。

作为菩萨,他若对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有着坚定的信心,没有任何怀疑和顾虑,在此基础上还不断行持佛陀在有关大乘经典中所宣讲的甚深空性法门,而且他的信心、智慧长期都不退转,一直很稳固;那我们就可以了知,这样的人就是具有殊胜智慧者。他能安住轮涅平等的境界,也能彻知一切万法无有自性。其实,这就是在行持最殊胜的般若波罗蜜多。

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任何一位菩萨修行非常稳固的话,那他的智慧一定很殊胜。的确,这从道友中也看得出来。有些人在很多年中行为都没有什么改变,他们对行持善法非常有信心、兴致勃勃,长年如一日地坚持,而造恶业方面却兴趣索然,一点都不愿参与,那这种人的智慧一定非常不错。我经常跟有些法师说:“这个人很不错,他在学院呆的时间最长,其内在应该有一些境界。”否则,外境如是复杂,想长期在一个殊胜道场呆下来,也有一定的困难。比如山上有一位闭关者,已经闭关十几年了,既然能不下山,那就说明他肯定有能呆得下去的精神粮食。如果精神上的粮食很缺乏,就不得不下山。虽然外面物质上的粮食还有,家里面还有好几口袋,但因精神粮食极其贫乏的原因,就不得不买班车票到城市里面去。真的,人内在的境界非常重要!如果内在对佛法没有怀疑,对自己所行持的道也非人云亦云,而具有以理证引生的定解,那他的修行就能善始善终。

为什么很多人都愿意学《定解宝灯论》?其原因,在学完本论后,很多人都能认识到:对佛教和佛陀的信心不能停留于表面或口头上,也不能跟着他人转,因为这些都是愚者的信心;而应通过自己的智慧生起不随他转的定解,这就是智者的信心。虽然现在佛教徒比较多,可是真正以理生起定解——佛陀是世界上唯一的量士夫,这样的人恐怕少之又少。如果认为佛陀跟世间的梵天、帝释天,以及文学家和科学家等完全不相同,唯一他能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而且度化的方式,也是以善巧方便将众生安置于真正不二的涅槃果位;谁能以理生起这样的信心和定解,而非文字或形象上的游戏,那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都能永不退转。

现在很多佛教徒就是因为没有定解,他们说佛陀跟马克思一模一样,非常可笑!很多人都这样不懂装懂,如果自己根本不了解佛教的历史和佛陀的功德,那最好不要乱说。但现在奇奇怪怪的人特别多,开口就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的确,在这个世界上虽然有很多人在宣说佛法,但真正了知或认识佛法的人却少之又少。但这并不是说,只有我们几个懂得佛法,其他人都不懂,不是这个意思。但末法时代,因为众生的根机极其浅薄,佛法又极为深奥,而外面的世界对人心的冲击又非常大,所以很多人都处于癫狂的状态,因而一心一意入于佛陀三藏境界的人就寥寥无几。因此,大家在有缘分时,就应努力希求微妙正法,尤其应长期了解佛陀的真身,这非常有必要!

佛陀在《心地观经》中说:“常观诸佛妙法身,体性如空不可得。”意思是说,作为修行人应经常观想佛陀微妙的法身,但它并非有眼有鼻的形相,而是一切万法的本体——如虚空一样了不可得的境界。以前我也讲过观空性的功德,若大家对理论并不太懂,那就应安住于一无所有的境界中,其实这也符合万法的实相。当然,个别没有修行境界的人,可能首先是观单空,不过这样的单空对初学者来讲也不可缺少,麦彭仁波切和宗喀巴大师也再三讲过。因为凡夫众生无始以来都耽著万法实有,而我们现在却能通过善知识的殊胜教言摧毁如山般的实执,从而安住于非常清净的空性境界中,所以这也非常圆满。

其实,真正的一无所得就是最殊胜的得。佛陀在《楞严经》中云:“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可见,真正的菩提归根结底就是无所得,所以无所得就是我们经常讲到的真正的证悟。但是这样的深法,对一般的世间人来讲恐怕没有兴趣,因为现在是末法时代,所以法越来越深时,学的人就越来越少。如果我开一个气功班,或传授各种各样世间悉地的班,可能参加的人就会很多。而对般若法门,实执强烈的众生则很难接受,因为这根本不符合他们的心态。很多众生在生生世世中串习的就是实有,所以一旦你说一无所得,或全部空性时,对他们来讲就是一种打击,或者是生活习惯上的冲击,自然就非常难以接纳。现在听受空性法门的人确实很少,其原因就是众生的根机跟不上。

但是,如果你没有学这样的般若法门,能不能成就呢?非常困难。虽然我们作的善法和功德有许许多多利益,但是真正要断除轮回实执的根本,这个种子要毁坏,肯定需要般若智慧金刚。如果没有它,我们相续中的三有种子就会不断复苏,一旦因缘成熟就会迅速生长。所以,有缘闻受空性法门的道友,应该生起发自内心的欢喜心。有些人可能是前世没有听闻空性法门的原因,即生中对空性法门毫无兴趣,有些还有恐怖心,甚至还有排斥心。虽然这也情有可原,但大家也要尽量对治这样的恶心,而追随前辈高僧大德们的足迹。真的,不管是法师还是其他修行人,对佛教要做一些贡献的话,内心中一定要对空性法门有所领悟;不说完全开悟,在理论认识上的境界一定要有。当然,要像禅宗大德那样豁然开悟也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只要长期学修中观和般若法门,一般来讲对世俗中的所作所为,也会觉得没有实在的意义,从而对胜义法门生起强烈的信心。

在藏传佛教中,老堪布们对中观法门的确很有境界,而新的法师我就不知道怎么样了。当然,新法师与老法师比较起来,我还是对老法师信心大。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新的事物太多了,所以在新法师的脑袋中,可能电脑等知识装得比较多。而老法师们,让他们描述整个国际的状况,也不一定有这个能力。但让他们讲述空性方面的道理,我们就能得到通过长期闻思修行所得出来的极有价值的窍诀,而非文字上的戏论。但现在很多法师完全是凭自己的分别念进行思索,故得出来的完全是学说性的理论。所以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不过我的看法也可能很片面。

不管怎么样,我们一定要懂得,若能长期对自己所追求的圣道无有任何怀疑,且能安住于诸法等性中,这就是很高的一种修行境界。关于等性,显宗和密宗都讲,实际上就是指的空性。而在这样的平等性中,就没有所谓的高下之分。《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为在空性界中,一切都跟佛的本体无有任何差别。故《华严经》云:“我与一切佛,自性平等住。”意思是说,从空性的角度来讲,佛和众生完全平等,并非佛的境界高、众生的境界低。虽然众生和佛在世俗中有天壤之别,但在胜义中却没有任何高下之分。而什么时候我们通达了这样的境界,才能真正行持殊胜的般若波罗蜜多。如果因为般若的内容实在太深、太难懂,在自己的相续确实很难生起来,或很难受持的话,那就应把它看作是非常高尚、微妙、殊胜的法宝来作顶礼、供养,这样自相续也能生起平等的境界。

从世俗名言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平和等也是很好的状态,否则生活有一些不平等的话,就不会有快乐。但很多世间人认为:出家人的生活平平淡淡、枯燥无味,这样很痛苦,也没有什么意义;应该像他们一样,多一些享受。但我觉得:生活应该在一条直线上,应处于平等的状态,这样最舒服。但现在世人的生活非常不平等,表面上看来,这个人过得很快乐,他结婚、生子,还举行了各种各样的仪式,而且他自己也欢喜若狂,好像已经享受了天人的生活一样。可是没过多久就开始离婚,于是绝望、失落接踵而至,一下子就一落千丈,非常痛苦。可见,这样痛苦和快乐交织的、大起大落的不平等生活非常没意义。而出家人的生活表面上很平淡,实际上最丰富多彩,因为它有一个平等的状态。

大家也清楚,出家人不会像世间人那样:首先大家一起在餐桌上吃饭喝酒,高兴得不得了,但一会儿就因某种事情而伤心,情绪波动非常大。尤其是修行比较好的人,他一辈子的威仪就是一种。以前有一位美国新闻记者到印度去采访,他专门去了解了一些出家人的生活。后来他在文章中说: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进入出家人生活的天堂时,心中也会生起闪电般想出家当和尚的念头。他只有闪电般当和尚的念头,并不是长期地当,所以很难体会到快乐的出家生活。而医学家或心理学家也说,人的情绪波动特别大,对身心也没有好处。所以从世俗的角度来讲,平等的状态对人生最有意义。

若有人能真正通达胜义的空性境界,那这种享受就更远远超过美味佳肴和精彩节目等世间享受。可以说,在他面前这些一点意义都没有。因为他完全通达了心的本来面目,所以绝对不需要以各种各样的世间假相来满足、维护自己。比如,某人是完全通达万法平等境界的瑜珈士或修行者,那他绝对不会通过电视或亲临现场观看各种各样的表演来获得快乐,因为他知道这些全是假相。所以大家一定要有内在的境界,但这种境界并非无缘无故就能生起来,只有通过长期闻思、观清净心和祈祷上师三宝,才能逐渐在自相续中生起。这一点,我觉得是每位修行人所应追求的目标。

好,今天讲到这里!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愿度有海诸有情

(1)北魏·释昙鸾(476~542)撰,详称《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


{返回 般若摄颂释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般若摄颂释 第六课
下一篇:般若摄颂释 第八课
 般若摄颂释 第十课
 般若摄颂释 第六课
 般若摄颂释 第四十一课
 般若摄颂释 第一课
 般若摄颂释 第十四课
 般若摄颂释 第二十八课
 般若摄颂释 第三课
 般若摄颂释 第二十三课
 般若摄颂释 第四十七课
 般若摄颂释 第三十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将法义纳入自己的心相续[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