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俱存品第二〔四〕谛论
 
{返回 无碍解道·俱存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71

p.104.
俱存品第二 〔四〕谛论
﹝圆满论因缘﹞

  一  诸比丘!如是四是如、不虚、不异。何为四?
      诸比丘!「此是苦」者,是如、不虚、不异。「此是苦集」者,是如、不虚、不异。
  「此是苦灭」者,是如、不虚、不异。「此是顺苦灭道」者,是如、不虚、不异。诸比
  丘!如是四是如、不虚、不异也。
  二  如何苦是依如之义而为谛?苦者有四之苦义而为如、不虚、不异。〔即〕于苦是
  有害之义、有为之义、烦热之义、变坏之义。于苦是有如是四之苦义而为如、不虚、
  不异。如是苦者,依如之义而为谛。
      如何集是依如之义而为谛?于集有四之集义而为如、不虚、不异。〔即〕于集有
  存续之义、因缘之义、合之义、障碍之义。于集有如是四之集义而为如、不虚、不
  异。如是于集依如之义而为谛。
105     如何灭是依如之义而为谛?于灭有四之灭义而为如、不虚、不异。〔即〕于灭有
  出离之义、离之义、无为之义、不死之义。于灭有如是四之灭义而为如、不虚、不
  异。如是灭依如之义而为谛。
      如何道是依如之义而为谛?于道有四之道义而为如、不虚、不异。〔即〕于道有
  出离之义、因之义、见之义、增上之义。于道有如是四之道义而为如、不虚、不异。
  如是道依如之义而为谛。
  三  以几何之行相四谛为同一通达?以四行相四谛是同一通达:〔即〕是如之义、
  无我之义、谛之义、通达之义。如是以四行相四谛是同一所摄。同一所摄者是一性,
  以通达一智、一性,故四谛为同一通达。
      如何依如之义四谛为同一通达?以四行相依如之义四谛为同一通达:苦之苦义
  是如之义,集之集义是如之义,灭之灭义是如之义,道之道义是如之义。如是以四
  行相依如之义四谛为同一所摄。同一所摄者是一性,而通达一智、一性,故四谛为
  同一通达。
      如何依无我之义四谛为同一通达?以四行相依无我之义四谛为同一通达:苦之
  苦义是无我之义,集之集义是无我之义,灭之灭义是无我之义,道之道义是无我之
  义。如是以四行相依无我之义四谛为同一所摄。同一所摄者是一性,通达一智、一
  性,故四谛为同一通达。
      如何依谛之义四谛为同一通达?以四行相依谛之义四谛为同一通达:苦之苦义
106 是谛之义,集之集义是谛之义,灭之灭义是谛之义,道之道义是谛之义。如是以四
  行相依谛之义四谛为同一所摄。同一所摄者是一性,通达一智、一性,故四谛为同
  一通达。
      如何依通达之义四谛为同一通达?以四行相依通达之义四谛为同一通达:苦之
  苦义是通达之义,集之集义是通达之义,灭之灭义是通达之义,道之道义是通达之
  义。如是以四行相依通达之义四谛为同一所摄。同一所摄者是一性,以通达一智、
  一性,故四谛为同一通达。
  四  如何而四谛为同一通达?无常者是苦,无常、苦者是无我,无常、苦、无我者
  是如。无常、苦、无我、如者是谛,无常、苦、无我、如、谛为同一所摄。同一所
  摄者是一性,而以通达一智、一性,故四谛为同一通达。
      以几何之行相四谛为同一通达?以九行相四谛为同一通达:为如之义、无我之
  义、谛之义、通达之义、通智之义、遍智之义、断之义、修习之义、现证之义。如
  是以九行相四谛为同一所摄。同一所摄者是一性,以通达一智、一性,故四谛为同
  一通达。
  五  如何依如之义四谛为同一通达?以九行相依如之义四谛为同一通达:苦之苦义
  是如之义、集之集义是如之义、灭之灭义是如之义、道之道义是如之义、通智之通
  智义是如之义、遍智之遍智义是如之义、断之断义是如之义、修习之修习义是如之
  义、现证之现证义是如之义。如是以九行相依如之义四谛为同一所摄。同一所摄是
  一性,以一智通达、一性,故四谛为同一通达。
107 如何而为依无我之义……乃至……依谛之义……依通达之义四谛为同一通达?以九
  行相依通达之义四谛为同一通达:苦之苦义是通达之义,集之集义是通达之义,灭
  之灭义是通达之义,道之道义是通达之义,通智之通智义是通达之义,遍智之遍智
  义是通达之义,断之断义是通达之义,修习之修习义是通达之义,现证之现证义是
  通达之义。如是以九行相依通达之义四谛为同一所摄。同一所摄是一性,以通达一
  智、一性,故四谛为同一通达。
  六  以几何之行相四谛为同一通达?以十二行相四谛为同一通达:〔即〕如之义、
  无我之义、谛之义、通达之义、通知之义、遍知之义、法之义、如之义、所知之义、
  现证之义、触接之义、现欢之义。如是以十二行相四谛为同一所摄。同一所摄者是
  一性,以通达一智、一性,故四谛为同一通达。
      如何依如之义四谛为同一通达?以十六行相依如之义四谛为同一通达:苦之害
  义、有为之义、烦热之义、变坏之义是如之义、集之存续义、因缘之义、合之义、
  障碍之义是是如之义、灭之出离义、离之义、无为之义、不死之义是如之义、道之
  出离义、因之义、见之义、增上之义是如之义。如是以十六行相依如之义四谛为同
  一所摄。同一所摄者是一性,以通达一智、一性,故四谛为同一通达。
108     如何而依无我之义……乃至……依谛之义、通达之义、通知之义、遍知之义、
  法之义、如之义、所知之义、现证之义、触接之义、现观之义四谛为同一通达?以
  十六行相依现观之义四谛为同一通达:苦之害义、有为之义、烦热之义、变坏之义
  是现观之义、集之存续义、因缘之义、合之义、障碍之义是现观之义、灭之出离义、
  离之义、无为之义、不死之义是现观之义、道之出离义、因之义、见之义、增上之
  义是现观之义。如是以十六行相依现观之义四谛为同一所摄。同一所摄者是一性,
  以通达一智、一性,故四谛为同一通达。
  七  于谛有几何之相?于谛有二相:有为相、无为相。于谛有如是之二相。
      于谛有几何之相?于谛有六相:于有为之谛知生、知衰坏、知住之异;于无为
  之谛不知生、不知衰坏、不知住之异。于谛有如是之六相。
      于谛有几何之相?于谛有十二相:于苦谛知生、知衰坏、知住之异,于集谛知
  生、知衰坏知住之异,于道谛知生、知衰坏、知住之异,于灭谛不知生、不知衰坏、
  不知住之异。于谛有如是之十二相。
  八  四谛之中几何是善、几何是不善、几何是无记?集谛是不善,道谛是善,灭谛
109 是无记,苦谛是或善或不善,或无记。三谛为一谛所摄,一谛为三谛所摄,于依事
  之力次弟之故。
     「或」者,如何而为然?若苦谛不善、集谛为不善者,依不善之义二谛被摄为一
  谛,一谛被摄为二谛。若苦谛善、道谛是善者,依善之义二谛被摄为一谛,一谛被
  摄为二谛。若苦谛是无记、灭谛是无记者,依无记之义二谛被摄为一谛、一谛被摄
  为二谛。如此「或」者〔可如此言〕。三谛被摄为一谛,一谛被摄为三谛,于依事之力
  次第之故。
  九  诸比丘!昔我未现等正觉于菩萨时,生如是念:「色之味者何?过患者何?出离
  者何?受之味者何?过患者何?出离者何?想之味者何?过患者何?出离者何?行
  之味者何?过患者何?出离者何?识之味者何?过患者何?出离者何耶?」诸比
  丘!此时,我生如是念:「以色为缘而生喜、乐者,此乃色之味,色是无常、苦、变
  坏法,此乃色之过患,于色调伏欲、贪,断欲、贪者,此乃色之出离。以受为缘……
  乃至……以想为缘〔……〕以行为缘〔……〕以识为缘而生喜、乐者此乃识之味,
  识是无常、苦、变坏法者,此乃识之过患,于识调伏欲、贪,断欲、贪者此乃识之
  出离。
110 一○ 诸比丘!如是以此未如实知通五取蕴之味为味,过患为过患,出离为出离之
  间,诸比丘!我于天魔、梵世、沙门、婆罗门、天、人之诸生,未确认现证无上正
  等觉。诸比丘!如是以此如实知通五取蕴之味为味,过患为过患,出离为出离时,
  诸比丘!我于天魔、梵世、沙门、婆罗门、天、人之诸生确认已现证无上正等觉。
  又复智、见生,〔谓〕「于我心解脱不动,此为最后之生而无后有。」
  一一  言「色为缘而生喜、乐者,此是色之味」,断之通达是集谛。言「色之无常、苦、
  变坏法者,此是色之过患」,遍智之通达是苦谛。言「于色调伏欲、贪,断欲、贪者,
  此是色之出离」,现证之通达是灭谛。于此之三处,见、思、语、业、命、精进、念、
  定修习之通达道谛。言「以受为缘……乃至……以想为缘〔……〕以行为缘〔……〕
  以识为缘而生喜、乐,此是识之味」,断之通达集谛。言「识之无常、苦、变坏之法,
  此是识之过患」,遍智之通达苦谛。言「于识调伏欲、贪,断欲、贪,此是识之出离」,
  现证之通达灭谛。于此之三处,见、思、语、业、命、精进、念、定修习之通达道
  谛。
  一二 「谛」者,是依几何之行相为谛?依三行相为谛:寻求之义、摄持之义、通达
111 之义。
      如何是依寻求之义为谛?「老死以何为因缘、以何为集、依何而生、依何而出
  生?」如是依寻求之义而为谛。「老死以生为因缘、以集为生、依生而生、依生而出
  生」,如是依摄持义为谛。了知老死,了知老死之集,了知老死之灭,了知顺老死灭
  之道,如是依通达义为谛。
     「生以何为因缘、以何为集、依何而生、依何而出生?」如是依寻求之义为谛。
  「生是以有为因缘、以有为集、依有而生、依有而出生」,如是依摄持之义为谛。了
  知生,了知生之集,了知生之灭,了知顺生灭之道,如是依通达之义为谛。
     「有是以何为因缘、以何为集、依何而生、依何而出生?」如是依寻求之义为谛。
  「有是以取为因缘、以取为集、依取而生、依取而出生」,如是依摄持之义为谛。了
  知有,了知有之集,了知有之灭,了知顺有灭之道,如是依通达之义为谛。
     「取是以何为因缘、以何为集、依何而生、依何而出生?」如是依寻求之义为谛。
  「取以渴爱为因缘、以渴爱为集、依渴爱而生、依渴爱而出生」,如是依摄持之义为
  谛。了知取,了知取之集,了知取之灭,了知顺取灭之道,如是依通达之义为谛。
     「渴爱是以何为因缘、以何为集、依何而生、依何而出生?」如是依寻求之义为
  谛。「渴爱以受为因缘、以受为集、依受而生、依受而出生」,如是依摄持之义为谛。
  了知渴爱,了知渴爱之集,了知渴爱之灭,了知顺渴爱灭之道,如是依通达之义为
  谛。
112    「受是以何为因缘、以何为集、依何而生、依何而出生?」如是依寻求之义为谛。
  「受以触为因缘、以触为集、依触而生、依触而出生」,如是依摄持之义为谛。了知
  受,了知受之集,了知受之灭,了知顺受灭之道,如是依通达之义为谛。
     「触是以何为因缘、以何为集、依何而生、依何而出生?〕如是依寻求之义为谛。
  「触以六处为因缘、以六处为集、依六处而生、依六处而出生」,如是依摄持之义为
  谛。了知触,了知触之集,了知触之灭,了知顺触灭之道,如是依通达之义为谛。
     「六处是以何为因缘、以何为集、依何而生、依何而出生?」如是依寻求之义为
  谛。「六处以名色为因缘、以名色为集、依名色而生、依名色而出生」,如是依摄持
  之义为谛。了知六处,了知六处之集,了知六处之灭,了知顺六处灭之道,如是依
  通达之义为谛。
     「名色是以何为因缘、以何为集、依何而生、依何而出生?」如是依寻求之义为
  谛。「名色以识为因缘、以识为集、依识而生、依识而出生」如是依摄持之义为谛。
  了知名色,了知名色之集,了知名色之灭,了知顺名色灭之道,如是依通达之义为
  谛。
     「识是以何为因缘、以何为集、依何而生、依何而出生?」如是依寻求之义为谛。
  「识以行为因缘、以行为集、依行而生、依行而出生」,如是依摄持之义为谛。了知
  识,了知识之集,了知识之灭,了知顺识灭之道,如是依通达之义为谛。
113    「行是以何为因缘、以何为集、依何而生、依何而出生?」如是依寻求之义为谛。
  「行以无明为因缘、以无明为集、依无明而生、依无明而出生」,如是依摄持之义为
  谛。了知行,了知行之集,了知行之灭,了知顺行灭之道,如是依通达之义为谛。
  一三  老死是苦谛,生是集谛,二之出离是灭谛,灭之了知是道谛。生是苦谛,有
  是集谛,二之出离是灭谛,灭之了知是道谛。有是苦谛,取是集谛,二之出离是灭
  谛,灭之了知是道谛。取是苦谛,渴爱是集谛,二之出离是灭谛,灭之了知是道谛。
  渴爱是苦谛,受是集谛,二之出离是灭谛,灭之了知是道谛。受是苦谛,触是集谛,
  二之出离是灭谛,灭之了知是道谛。触是苦谛,六触是集谛,二之出离是灭谛,灭
  之了知是道谛。六处是苦谛,名色是集谛,二之出离是灭谛,灭之了知是道谛。名
  色是苦谛,识是集谛,二之出离是灭谛,灭之了知是道谛。识是苦谛,行是集谛,
  二之出离是灭谛,灭之了知是道谛。行是苦谛,无明是集谛,二之出离是灭谛,灭
  之了知是道谛。
114     老死是苦谛,生或苦谛或集谛,二之出离是灭谛,灭之了知是道谛。生是苦谛,
  有或苦谛或集谛,,二之出离是灭谛,灭之了知是道谛……乃至……行是苦谛,无明
  或苦谛或集谛,二之出离是灭谛,灭之了知是道谛。

 

 


{返回 无碍解道·俱存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俱存品第三〔七〕觉支论
下一篇:俱存品第一 俱存论
 俱存品第七 法*论
 俱存品第八 出世间论
 俱存品第三〔七〕觉支论
 俱存品第二〔四〕谛论
 俱存品第五 离欲论
 俱存品第九 力论
 俱存品第六 无碍解论
 俱存品第四 慈论
 俱存品第一 俱存论
 俱存品第十 空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三章 善法品 一七一 善法本生谭[栏目:第二篇]
 《胜出天神赞》第三讲[栏目:胜出天神赞]
 分别与执著[栏目: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相应79经 被食经[栏目:相应部 22.蕴相应]
 什么是律、教、宗?三者有何区别?[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