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29.就像接连中了两支毒箭
 
{返回 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691
029.就像接连中了两支毒箭
  有一次,佛陀在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北郊的迦兰陀竹园,告诉比丘们说:
  「比丘们!一般人有乐的感受、苦的感受、不苦不乐的感受,有修有证的圣弟子,也有乐的感受、苦的感受、不苦不乐的感受,他们之间,有什么明显的差别呢?」
  「世尊!您的教说,是我们学习正法的根源,也是我们学习正法的向导与依靠,请世尊为我们解说,让我们遵循您的教导来实践吧!」比丘们请求道。
  「比丘们!一般人遇到生理上的各种苦痛,甚至于有致命之虞时,心里禁不住地生起悲伤忧愁、痛苦怨叹,继而愤怒迷乱而失去理智。这时,有两种感受会交相增长蔓延,那就是『身受』与『心受』。这种情形,就像有人中了一支毒箭,接着马上又中了第二支,成了苦上加苦的双重痛苦。怎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一般人的无知,让他们欢乐时,就纵情享乐,成了欲贪烦恼的奴隶而不自知;痛苦时,则生气不悦,成了瞋恚烦恼的奴隶而不自知;在不苦不乐时,则浑沌不明--对苦、乐两种感受的生成原因、消失变化、余味黏着、终是祸患、必须舍离等,没有真切如实的证知,成了愚痴烦恼的奴隶而不自知。这样,当他快乐时,就被快乐所牵绊;痛苦时,就被痛苦所牵绊;连不苦不乐时,也被不苦不乐牵绊着,这就是深陷贪、瞋、痴;为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所牵绊的一般人。
  比丘们!有修有证的圣弟子就不一样了,当他们遇到生理上的各种苦痛,甚至于有致命之虞时,心里不起悲伤忧愁、不痛苦怨叹、不愤怒迷乱,所以不会失去理智。这时,他只有一种感受,那就是『身受』,而没有『心受』。这种情形,就像只中了一支毒箭,不再中第二支。当他们有乐受时,心不染着,所以不会成为欲贪烦恼的奴隶;有苦受时心不染着,所以不会成为瞋恚烦恼的奴隶;在不苦不乐时,对苦、乐两种感受的生成原因、消失变化、余味黏着、终是祸患、必须舍离等,能真切如实的证知,不会成为愚痴烦恼的奴隶。这样,当他有乐受时,不为乐受所牵绊;有苦受时,不为苦受所牵绊;不苦不乐时,也不会被不苦不乐所牵绊,这就是解脱了贪、瞋、痴;不被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牵绊的圣弟子。」
 
按语:
  一、本则故事取材自《杂阿含第四七○经》、《相应部第三六相应第六经》。
  二、从佛陀的教说中,提供我们一个重要的观念,那就是「身虽苦而心不苦」。也就是说,「身苦」是可以与「心苦」分离的,而且佛法修学的重点,在于「心苦」的止息,而不「身苦」。所以,当受到「身苦」的磨难,而向往能修成「金刚不坏」之身时,早已离开了佛法的正知正见,「心苦」已然悄悄地靠过来了。
  三、俗云:久病无孝子,但有时候,也因为久病者「心苦」的障碍重重,导致动辄得咎的难以伺候。所以,当我们有病痛时,应当记得佛陀两支毒箭的譬喻,勉励自己反省,去觉察「心苦」,调伏「心苦」,止息「心苦」。
 
 

{返回 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30.佛陀受了风寒
下一篇:28.文荼王的丧妻之痛
 42.在竹竿上特技表演的启示
 49.一举突破的观空法──大空经的观法
 10.不闻雷声的赞叹
 第一篇 佛 1怎样才是真正的赞叹佛陀?
 63.同一个识在轮回吗?──嗏帝比丘的邪见
 16.法最尊贵而不是血统──正法中没有种族歧视
 51.勇猛锐利的随死念
 69.复杂的业报
 94.朱利盘特的成就
 30.佛陀受了风寒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五课 国际佛光会的创会缘起[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十一册]
 无为法[栏目:水野弘元]
 您说佛不在外求,我们自心是佛,那么崇拜佛像,这个佛像就是佛吗?[栏目:成刚法师·修学问答]
 佛是一棵树 前言(1)[栏目:佛是一棵树 第一部分:仿佛在人间]
 佛子行三十七颂 讲记1[栏目: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
 相应46经 灭法经[栏目:相应部 23.罗陀相应]
 佛法,不能等老了再修学[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三、传戒[栏目:中国佛教仪轨制度]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第四十一:闻名诸根具足愿[栏目: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不捉钱宝”戒律中方便方法“说净”是怎么回事?[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