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空性的体悟
堪布卡塔仁波切
{返回 卡塔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80

空性的体悟
堪布卡塔仁波切


常念无常.精进求出离
学佛精进的人常会念及生命的短幻,因为我们从不知道未来将如何, 或何时我们会过去。禅观死亡的种种及它何时将到来,会让我们学习 并了解生命的无常,进而生起出离心,并减少对尘俗的一切执着。 就像我们计划由这个地区搬到另外一个地区一样,聪明的人心里会先 有个谱,娴熟的在心里计划,事先把琐碎的事处理好。这样,新房子 准备妥当,就只等搬入:人一旦到达,马上就能全心安顿下来,不必 再去操心刚搬离的旧房子。


同样的,了解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可以让我们投入更多的精神去修行 ,这是一件比耽于物质享乐更有意义的工作,因为财富一件都带不走 的大限,随时会到!那时我们连自己的一缕头发都带不走。 现在朋友会很乐意帮助我们,但自己不修不行,将来即使朋友会帮忙 或任何财富,都使不上一点力了。我们是佛法的修行者,这种因缘是 稀有难得的,因为很多有名有钱的人,不见得就拥有像我们这样的学 佛机缘。

三宝人天宝.佛法从恭敬来
由于我们的生命有限,因此,应把佛法和精神导师视为非常、非常珍 贵的。

精神导师和弟子之间的关系,是永远无法述说清楚的。过去的诸佛菩 萨,开始时也是以凡夫之身接近佛法的,他们经过了正确的指导,完 全吸收法教之后,才证悟成佛,他们获得了永不变异的偏知能力及永 恒的喜乐。此等发心及利他的能力,唯有在与上师维持纯净的关系后 才能产生。以虔诚和真心来敬待上师是最基本的,因为他引导我们, 使我们对修行和体悟有了正确的认知。修行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圆满,不可能在一两天内,或几年内就有结果的。

心即是法.法即是心 当下无心,便是本法
心性可以就以下三点来加以说明:
我们的觉受、我们对这些觉受的想法或看法、以现象的本体(法性) 。觉受、心灵的投射及现象,这也是心的组成要素。没有心,就没有 感受,也不会知道外界发生了什幺。我们之能看到各种东西的形状, 甚至梦魇,都是有这颗心;若没有心,一切便都没有形体了。盲眼的 人看不见,对他来说,根本就没有颜色的存在。当我们的眼识起作用 时,才能感受到颜色的存在,我们以这种识来分别,并为不同的颜色 贴上不同的卷标。以究竟的实相来说,颜色与我们的心,或我们为颜 色所按上的名称,与我们的心之间并无不同,是一体的。

同样地,声音并非与听到它的这个心是独立分开的两个个体,耳识所 反应心和声是一体的。同样的道理,五根(眼耳鼻舌身)的特质也是 由五识才具体显现出来的色、声、香、味、触。在究竟的实相上,感 觉与经由它所名的东西,事实上是一体不分的,但我们未能接受这个 概念,才把自己所感觉及被感觉的,归类为两种不同的东西。

万法乃心之投射
假设我们能体认到没有心,便无法感受到任何东西的存在,便会了解 一切现象,都是依于心而运作的。被感觉的标或物(包括人)本身并 非独立存在的,也没有恒常不变的,被贴上的标示与名字,也只不过 是我们想出来支持自己的想法或觉受的一个参考点,譬如:好坏、悲 喜、长短,冷热等的卷标都是由心所造,其本身并无一丝具体的真实 性。由于一切都是心运作的结果,因此,万法(现象)并非事物本身 ,而是即心即是,及心对它的反应。

体认万法只不过是心灵的投射,会让我们产生更大的出离心,因为并 没有道理,要对一个表面上看似「如此」,其实并非「如此」的情况 产生执着。更进一步的说,我们可以实际看入自己的心并检视它。它 之无法捉摸,就像我们知道有一个能知的东西,但却无法指出它在那 里,或给它一个名称说明它的特性。我们的神识无法为它找出一个固 定的形状或颜色,因为心性本身就是虚幻不实的。那个能指认、可以 反应投射,并替种种事物贴上卷标或名称的东西本身,并不是一个固 定的实体。这个渐进的方法──检视觉受者与被觉受物之间的关系, 可以帮助我们了悟万法与生命虚幻不实的特性。这样我们才能朝揭开 一切事物的本质,也就是朝空性的里程走去。

空性并非一种真空或虚无的状态。证悟的瑜伽士与我们看到同样一件 东西,但他们接受了一切皆幻且不实和易变的特性,他们了解了心的 觉受和投射并不会伤害自身和造成问题。而我们却错把自己的心理投 射当成是真实的,相信这些就是支撑我们的东西全是真的。而蒙住了 自己所感受到认为是真的东西,并对它起了攀执,这就使我们陷入了 自己心灵的投射中去了。

如能超越知性上的理解,进入任运无饰的空性体验,便能了悟自心即 是法身,它的化现偏满虚空。当行者的心融入法身之后,他虽然和以 前一样的生活,但他能了悟万法之无常。他知道心是虚幻不实、不是 任何物质所组成的。

大乐之心如实观世间
我们用来透视万法、感受而不执着的心称为「大乐之心」。这个时候 ,虽然我们不去作意分别,或把注意专注在任何固定的事上,但所看 到的一切,却是十分了然分明的出现在意识中,不相互错乱,这就是 「明性」。倘若我们看得够清楚,就能毫不费力地把心维持在一种喜 悦的状态中,这在我们的传承里就称为「大手印证悟的生起」。当此 明觉初现时,心的本身会显示出它是无生、非有的实体。

迷悟在一念间
倘若我们继续执持一个固定不变的实体,把万法认为是,与我们分开 的另外存在的一个个体,这样就会给自己造成迷惑。因此,无可避免 地,我们会渴望某些事,而拒绝其它的,这就是一种迷惑。悟者与凡 夫之间的区别,不在于所见的东西,因为悟者与凡夫看的,虽是同样 的东西,却因所见的方式不同,而有不同的结果。从一个证悟之心的 观点来看,一切都是佛性、都是空性、都是虚幻不实的。了悟了这一 点,放开、舍离就是觉醒。我们这些陷于迷惑的人,就是死握着一个 分别与对立的观念,才把自己局限起来。

例如:当大人看到天空出现彩虹时,他们知道那是因缘的组和,也瞭 解它是虚幻不实的;但小孩第一次看到彩虹时,便想抓住它,占为己 有。这就是悟者与凡夫之间的差别。已悟的众生看到任何事,他们瞭 解那都是心理的一种投射,对它既不讨厌,也不生欢喜;凡夫却认为 他们所看到的,都是真实的、是永恒的,任自己的感受泛滥,好的就 忍不住想占有它,不好的就想拒绝,无明就是这样堆积起来的。最高 的体验,即是了悟实相并非永恒不变的。

执梦为真凡夫境 借假修真悟者境
梦也是如此。悟者的梦与我们的梦一样,但我们陷在自己习气的框框 里,有些梦使我们感到害怕,有些则让我们高兴。不过,对瑜伽行者 来说,梦的体验是不同的。他能够认出是梦境,认出梦并没有一个具 体不变的特性, 也知道这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能体验到一种自在 、流动的开放和宽阔,不会生恐惧或激动。因此,他们可以抓住梦, 跟它玩几手,随便要怎幺做就怎幺做,不像我们。

生活就像一场梦。循着同样的习气,每天醒来就像梦醒一样,一切事 情看起来都那幺完整又真实,有些让我们喜,有些让我们爱。不过, 悟者已放开一切,认为万法都是虚幻不实,因此没人会受到伤害,也 没有什幺事会引人狂喜,更没有什幺原因会让人生惧。

中阴的体验也是一样的。通常在中阴阶段时,我们无法看得很清楚, 因为我们的习气积弊已深,心灵的投射似乎是如此的具体存在。彷佛 玩一个分别对立的游戏,包括自己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这种游戏就 像我们跟中阴的经验过意不去,使事情让我们畏惧和迷惘。但对一个 已彻见万法空性的悟者而言,甚至在中阴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的情况 下,他们仍享有空间、开放及自在。

了悟空性涌慈悲
空性的体验是开悟的精髓,也是利益一切众生的发心──菩提心的根 本。心智清明与不清明的分别,在于是否了悟一切皆幻,也就是万法 之空性的本质。心性清明的人,对不清明的人所承受的痛苦,会感到 同情,他会这样想:「我希望他会变得更好。」这样菩提心也跟着增 长。同样的,悟者看仍未认知空性的人,紧抓着一些死念头不放,知 道这样将会带来痛苦,就希望能尽自己所能去协助对方。了悟空性的 人,知道空性的体验所带给他们的意义,也知道它同样对别人意义很 重要。

只要了悟了空性就能利益他人,因为海阔天空之感无时不在。我们不 再局限只做这幺一点或那幺一点,因为一切都是无可限量的,而能力 与发心是无限大的。当真实的本性没有了坚实的障碍物时,空性的体 验便变得非常纯净无瑕。如果没有一丁点初步的空性体验,要谈真正 的慈悲是不可能的!我们只会在自己所钟爱的人有麻烦时,才会真正 地去关心他,这只是一种占有的慈悲,因为它是有限制和有分别的, 这并不是菩萨的慈悲。菩萨所生出来的菩提心,是平等的去对待一切 众生,只有以这种无分别的发心,才能真正的去利益他人。由于已超 越了一个固定的实体,克服了一切阻碍,因此,善巧的触角便能无处 不到,不论何种状况或什幺人,我们都有能力去帮忙。

慈悲透过实践
学习慈悲是很重要的,但必须真正地去实修,才能了解法教的奥妙, 并将它融入生活中。我们不是在谈几个月或几年的修行,而是不断地 、持续地修行,直到获得大了悟为止。这点很重要,因为空性的体悟 愈大,一切便愈能自然开展。

了悟了空性之后,修行就变得容易多了。如同天空多云时,会遮蔽了 阳光,当云层移开时,阳光便又出现了。同样的,拋开「我执」愈多 ,在环境中创造的空间也愈大。有人相信证入空性的人都是超凡绝俗 的,这并非全是真实;因为有了空性的体悟,我们反而更能亲近、尊 敬他人,并能热心的去帮助他人。希望每一位都能开悟的心在增长, 让我们感觉更接近众生。空性的体验越深刻,对一切众生的关爱也越 大。

大瑜伽行者卓越不凡的特质,是超出我们的信念之外的。在西藏有一 位伟大的瑜伽行者,有一天他正在修一种大法,一位强盗手拿刀子, 爬到他背后,趁瑜伽行者正在摇手鼓和其它法器时,一刀割掉了他的 头,头颅滚到地上。瑜伽行者毫不在乎地,把他的头捡起来,装回去 ,并且继续修法。强盗一语不发的瞪着他,直到瑜伽行者把法修完, 他才说:「噢!我真想杀你,很想干掉你!」瑜伽行者答:「我死会 让你称快吗﹖如果是,我马上就死在这里;而我唯一的愿望是将来有 一天,我能砍掉你那个「我执」的颈子。」说完他马上倒地而死,这 就是一个完全放下的例子。

那位瑜伽行者的一举一动,毫不造作,自然而发,临死前还替自己和 强盗之间的将来结了一个缘。在后来的一世中,强盗成了他的弟子, 借着这个因缘,及强盗自己的祈求,他引导那位强盗走向了解脱之路 。

大部份的人,都曾在梦中有过不自觉的举动。举例来说,当我们梦到 火,要等到跳进去了,才了解到这只是一个梦,我们并未被烧伤;或 一只大野兽正冲向我们,结果什幺也没发生。悟者就像梦一样,被攻 击的事就像做一场梦。同样的,你梦到发现一件稀世之宝时,你的第 一个直觉是:哇!我得到了一件珠宝!但继之一想,就知道那只是自 己的梦境罢了,你拿在手中把玩一下,就把它放掉,精进用功的修行 者都能像前面的梦一样。

学习认知空性是很重要的,这样我们才能了解,一切感受、觉受都是 与自心相对之后,被取名贴上卷标的东西的本体,万法的本性(或在 实相上,一切事物的本性),都是虚幻不实的。我们无法在没有到达 一个或一点,就能说出心要往这个方向走,或心在这里、或它从那边 来。就这一点而论,我们也无法说出它有什幺特定的颜色或形体。瞭 解了这点,我们便能除掉自己的迷惑,证悟佛果。

佛认为他人也可以了悟空性,因此也愿他们都可以成佛。证入空性的 人,以自然生起的慈悲来为正在受苦的众生的解脱而努力。

建房子时,我们先要清掉地上物,而非把整座建物搁在地上。挖地基 是建筑程序的一部分,同样的,清净烦恼障是开悟过程的一部分,也 是我们在达到究竟的空性了悟上所必需的。帮助你认知自己的自心本 性,老师并不是把一个新的心放进你身体里面,而是帮助你认出它的 本来面目。这是噶举传承的一个深奥的教法,它是一条无间断的法道 ,因为这也是过去成就的大师们所遵循的同一道路,而我并没有把这 个教法以精巧的包装、夸张虚饰的方式来介绍给你们;因此你们要知 道,单单来听讲还是不够的,而观想本尊、持咒等修法,都提供了清 净累劫恼障的技巧,它们可以产生功德以斩除业障,佛法的修行,是 我们要冲破并进入了悟空性的工具。


{返回 卡塔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手印无上心要
下一篇:谈发菩提心
 福慧二资粮
 冈波巴四法·三乘合一不可分
 大手印无上心要
 冈波巴四法·觉知的心——奢摩他“止”修开示
 转识成智
 道次第
 五佛
 正确了解金刚总持的意义
 证悟的女性
 死亡无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摄大乘论》探索[栏目:智德法师]
 净空法师说早晚课[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On Buddhism in the West: An Interview with Jetsün ..[栏目:Jetsun Khandro Rinpoche]
 灭苦之道 五、僧伽 四[栏目:法遵尼师]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2讲[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奢摩他]
 人间佛教重在实践(悟一法师)[栏目:人间佛教]
 善持律仪[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文殊师利菩萨传(明旸法师)[栏目:文殊菩萨专题文集]
 心定和尚说故事 第二章 修行积德[栏目:心定法师]
 僧宝论18、释迦牟尼佛五百本愿中关于僧宝的悲愿 (第四章 出家功德与在家过患 之三)[栏目:僧宝论·明贤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