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73.说与不说之间
 
{返回 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086
073.说与不说之间
  有一次,摩揭陀国的大臣禹舍婆罗门,到舍卫城竹林园拜访佛陀。
  禹舍婆罗门对佛陀说:
  「尊者瞿昙!我是这样的一个人:凡是我亲眼所见的,我会准确地描述出来;凡是我亲耳所听说的,我会完全照我听到的陈述出来;凡是我所觉了的,我会按照我所觉了的说出来,从不失真。」
  佛陀对这样的行径并不完全同意,就对大臣禹舍说:
  「婆罗门!我不说『应当将所有看到的一切说出来』,我也不说『不应当将所有看到的一切说出来』,所听到的、所觉了的也一样,不说『应当』或『不应当』将所听到、所知道的一切全部说出来。
  婆罗门!如果将所看到的说出来,会造成不善法的增加,善法的减少,那么,我就不说,反之,如果能促成不善法的减少,善法的增加,我就会说。听到的、觉了的也一样。」
 
按语:
  一、本则故事取材自《增支部第四集第一八三经》。
  二、能准确无误地转述所知、所见、所闻,大概是大臣禹舍所引以为傲的,所以会向佛陀说。这让我们联想到,现代媒体所宗奉的「忠实报导」。现代媒体以社会大众有知的权力为理由,对一些会造成负面教育的事件,也巨细靡遗的详加报导,尤其是对一些犯罪案件,或对社会风气有负面鼓舞的事件。这类事件的报导,常常造成一些不良的模仿。从本则故事的对话来看,佛陀显然是不同意所谓「忠实报导」的,报导或转述与否,应当评估会有怎样的影响而定,如果明知道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的,就应当有所抉择,保持缄默才是。
  三、不「欺骗不实」,是为人的基本态度,佛陀也是这样教导我们的,从本则故事来看,为有利于善法而保持缄默,应当没有违反不「欺骗不实」之虞。
  四、即是一般的言谈,佛弟子应当也要比照这样的原则吧!
  四、尼揵子确定优婆离居士成为佛弟子后,当场吐血一事,《中阿含第一三三优婆离经》与《中部第五六优婆离经》均有,但说因此而病逝,则仅《中阿含第一三三优婆离经》有。
 
 

{返回 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74.兴邦卫国的七不衰法
下一篇:72.意业为最重 ──优婆离外道居士的归依
 51.勇猛锐利的随死念
 13.佛陀普渡众生了吗?
 16.法最尊贵而不是血统──正法中没有种族歧视
 56.不能导向涅槃的无记── 一个治疗箭伤的譬喻
 26.苦从哪里来?
 65.遍寻不着瞿低迦的识
 17.无关年资的非时通达
 37.同理心──自通之法
 43.就像六只不同类的动物
 98.阐陀的证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成为一个祝福的人[栏目:日常的佛心]
 净慧法师禅堂开示[栏目:净慧法师]
 信仰的生活[栏目:正慈法师]
 有人说“宗教是盲目的信仰主义”这话对吗?[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玄奘精神 第3节:第一章 进退由心,大德之境(2)[栏目:玄奘精神]
 入因明学阶梯[栏目:因明简介]
 《楞严经》轻松学 卷三(之十二)[栏目:楞严经轻松学·超然法师]
 Searching for Answers in the Holy Book[栏目:A Collection of Buddhist Stories]
 第九章 藏密的特别法器 (金刚降魔杵(普巴杵))[栏目:佛教的法器]
 得意的花泥[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