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义 释
p.1.
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觉者
彼岸道品
1 序偈
一 一婆罗门〔婆和利〕 通达〔吠陀〕之真言
继续冀求无所有 憍萨罗都去南路 (九七六)
二 阿摄迦与阿罗迦 中间境域等距离
瞿陀婆利河畔住 彼拾落穗食树实 (九七七)
三 于彼〔住所〕之附近 已有广大之村镇
收获为生在彼处 彼于营作大施与 (九七八)
四 已进行作大施与 彼再入于草庵屋
当彼再入草庵时 来一他处婆罗门 (九七九)
五 伤足焦日〔咽喉渴〕 头受尘土齿着泥
彼接近彼婆和利 向彼乞讨五百金 (九八○)
2 六 婆和利见此之彼 招至坐所〔使坐息〕
问彼乐善〔健康〕耶 〔更〕向彼述次之语 (九八一)
七 我有一切之施物 我〔将以〕此为施舍
梵者!信认我之〔言〕 我无有五百之金 (九八二)
八 「若于我继续行乞 卿不与我五百金
为七日而汝之头 应使断裂为七分」 (九八三)
九 〔咒咀〕作法有诡诈 〔婆罗门〕唱恐怖言
彼闻彼之〔咒咀〕言 婆和利陷苦恼中 (九八四)
一○ 彼为愁之箭所中 悄瘁已不为摄食
且彼成为如斯心 意念已不乐禅定 (九八五)
一一 见〔彼〕骇怖使苦恼 天神起义欲相助
彼即接近婆和利 向彼述如次之语 (九八六)
一二 「彼不知解顶之事 彼是求财诡诈者
有关顶又与顶堕 于彼非有此智慧」 (九八七)
一三 「苦卿欲知此之事 有关顶又顶堕〔智〕
为我所问且语汝 我将使卿闻其语」 (九八八)
一四 「然我对此亦无知 在我关此无有智
然关顶与顶堕智 此是诸胜者之见」 (九八九)
3 一五 「然而于此地之上 顶为顶堕有谁〔知〕
天神!请问汝知耶 请求将彼告知我」 (九九○)
一六 「迦毘罗卫之都城 有世间出家导师
彼为甘蔗王后裔 释〔迦族〕子光照世」 (九九一)
一七 彼实是等正觉者 一切诸法达彼岸
一切神通得〔十〕力 一切诸法具眼者
一切诸法达尽灭 解脱彼已断尽依 (九九二)
一八 「彼佛世尊具眼者 现正说法于世间
汝往彼之前发问 彼将向汝解说〔彼〕」 (九九三)
一九 「听闻正觉者之语 踊跃意悦婆和利
彼之愁烦渐稀薄 〔彼〕获得广大之喜 (九九四)
二○ 踊跃意悦婆和利 感动向彼问天神
「如何村又如何街 如何地方世主〔在〕
将往最上人之处 我等礼拜正觉者」 (九九五)
二一 「憍萨罗都舍卫城 胜者博优广慧者
4 卸荷无漏释〔迦〕子 顶堕知者人牛主」 (九九六)
二二 闻此通达彼真言 告诸弟子婆罗门
「汝等前来诸学童 我语〔汝等〕闻我言 (九九七)
二三 彼向出现其世间 此为常时难得所
彼之正觉有令名 兴起教化于世间
宜速急往舍卫城 最上之人汝等见」 (九九八)
二四 「然师婆罗门!见彼 如何成佛我等知
如何而为知彼耶 无知我等请师语」 (九九九)
二五 「于诸真言〔吠陀〕中 完全大人三十二
相好光明被播传 顺次已能为解说 (一○○○)
二六 彼之四肢与五体 大人相好所有者
在彼只有二途径 除此无有第三事 (一○○一)
二七 〔彼〕若居住于在家 彼将征服此地上
不依笞杖与刀剑 依法统治其〔国家〕 (一○○二)
二八 若又彼由其家出 而为非家出家者
彼能开启〔三毒〕蔽 无上正觉阿罗汉 (一○○三)
二九 〔我〕之生年姓特相 真言(吠陀)与第子
有关顶与顶堕〔智〕 向彼寻问在意中 (一○○四)
三○ 〔彼〕若具有无障见 彼若成为佛(觉者)---
〔我等〕以意为质问 彼将以语成返答 (一○○五)
5 三一 闻婆和利〔右之〕语 弟子十六婆罗门
阿耆多帝须弥勒 富那迦与弥多求 (一○○六)
三二 广多迦优波斯婆 难陀又与酰摩迦
刀提耶劫波两人 与贤者阁都干耳 (一○○七)
三三 更有跋陀罗浮陀 优陀耶及布沙罗
莫伽罗阇有慧者 〔最后〕宾祇耶大仙 (一○○八)
三四 〔彼等〕各各有徒众 一切世间有令名
乐禅定者以禅定 为植宿善为贤者 (一○○九)
三五 结发身着羚羊皮 〔彼等〕皆礼婆和利
对彼且为右绕礼 〔共使〕出发向北方 (一○一○)
三六 阿罗迦〔首都〕 入波底咤那
由彼向东方 之摩酰沙底
转往优禅尼 〔又向〕瞿那堕
〔更向〕卑地写 往〔都市〕婆那 (一○一一)
三七 憍赏弥往沙枳多 入最上都舍卫城
斯波酿迦毘罗卫 入拘尸那罗都市 (一○一二)
三八 波婆城向菩伽市 毘舍离向摩揭陀
〔王舍城〕中美适意 〔达〕波沙那迦塔庙 (一○一三)
三九 如渴者之〔求〕冷水 如商人〔求〕得大利
如被暑热〔求〕树荫 急登〔世尊所住〕山 (一○一四)
四○ 世尊正当彼之时 比丘众前〔被尊敬〕
如狮子于林中吼 为诸比丘说教法 (一○一五)
6 四一 阿耆多见正觉者 身有黄金色之光
光明照耀如太阳 又如十五圆满月 (一○一六)
四二 彼见〔世尊〕之肢体 圆满相好〔无等比〕
彼心欣悦立一方 意向〔世尊〕为质问 (一○一七)
四三 有关〔我师之生〕年 请语其姓与特相
请语真言通达〔状〕 师婆罗门教几人 (一○一八)
四四 「年龄成百二十岁 彼姓乃是婆和利
彼之肢体有三相 〔彼已〕通达三吠陀 (一○一九)
四五 〔大人〕相好与传说 又〔达〕语汇与仪轨
教授五百之弟子 以达自法之〔极致〕」(一○二○)
四六 「〔已使〕断爱最上人 〔三〕相简别婆和利
尊者请为我等说 勿使我等存疑惑」 (一○二一)
四七 「时彼以舌覆蔽颜 〔两〕眉中间有白亳
彼阴处隐覆被(马阴藏) 学童!斯知彼三相」 (一○二二)
四八 何亦不闻质问者 闻佛对问之回答
一切人人心感激 〔悉皆〕合掌为思惟 (一○二三)
四九 「无论诸天与梵天 须阇之夫如帝释
在于意中问质问 得应答者将有谁」 (一○二四)
五○ 「〔我等之师〕婆和利 偏问顶与顶堕〔智〕
世尊请为彼解说 仙人为我除疑惑」 (一○二五)
7 五一 「须知无明成为顶 信与念与定留〔三者〕
欲与精进使相应 有关明成顶堕智」 (一○二六)
五二 于兹〔彼之诸〕学童 〔不断〕狂喜大感激
片袒羚羊皮之依 〔向佛〕两足头伏礼 (一○二七)
五三 「婆罗门之婆和利 〔彼与〕诸多弟子共
心中踊跃大喜悦 尊师足下为礼拜」 (一○二八)
五四 「婆罗门之婆和利 与诸弟子共安乐
学童汝等亦〔皆然〕 成为安乐寿永久 (一○二九)
五五 婆罗门之婆和利 汝之疑问被解明
汝等意欲将〔为问〕 可问所有一切事」 (一○三○)
五六 由正觉者为解明 〔诸众学童〕合掌坐
兹阿耆多向如来 使为第一质问者 (一○三一)
序偈毕
注1 对此序偈之五十六偈由小义释未作何等解说之点观之,此之序偈或在小义释成立后为被
附加之物亦未可知。最低限度此之序偈应为在部派分裂后即现今巴利佛教之南方上座部
别立后而被制作附加者。盖相当此等之序偈之偈在他派之文献亦未见出一偈。尚对序偈中
之各各应注意之点于经集之此部分注记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