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小部经典一 目次
 
{返回 小部经典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16

小诵经
            本经位于小部经之最前面,甚为简短的集录,亦可称为「小读本」。最适于新入道者
        之学习,为精要文及佛教仪式的礼赞文。由九部份而成的,最初之四部份,为甚简要的
       〔pada〕诵文,因此,本经名为小诵经。后之五部有 sutta〔经〕,其中第五、第六、
        第九之三经,和存在于经集〔汉译南传藏二十七卷〕是同一,第七户外经,出于饿鬼事
        经〔汉译南传藏二十七卷〕。
            本经于斯里兰卡甚受尊重,现在为斯里兰卡佛教徒之仪式及生活,长久以来所采用
        而不可或缺的,除第七、第八之两经外,其他七经为佛教徒Palita〔所护〕式所念诵,
        新建之家屋,或死亡、生病等一切机会,读诵为降魔、祈福之谓。
     西元一八六九年依志鲁达须以本文为英译,刊载于王立亚细亚协会之杂志。然,以
        前除第七、第八二经外,于一八三九年,由锡郎富连多志之毗利多之翻译,揭于伍奢利,
        然后,塞殿须智加及近帝鲁尼兹,以此翻为德文。北传汉译无相当于本经的。

      一  三归文
      二  十戒文
      三  三十二身分
      四  问沙弥文
      五  吉祥经
      六  三宝经
      七  户外经
      八  伏藏经
      九  慈悲经

 

    法句经
            法句经是依二十六品四百二十三偈所集成,由世尊金口无问自说的「法句」,即称为
        宣示佛教之妙谛,分类所搜集之胜句。行文简洁平易,且参与巧妙之譬喻,不使之枯燥,
        其中教以佛教之道德观、社会观之根本意义而为佛道入门的指南,于南传三藏中,特珍
        重为珠玉之字。于此,附上因缘谭及注解,有觉音浩瀚之注释(Dhammapadatthakatha
        ed.by H.C.Norman,PTS 1906-1915;tr.by E.W.Burlingame;Buddhist Legends,3
        vols.,Cambridge Mass.1921)亦广流于世。
            西历一八五五年瑞典之硕学富宇须麦鲁出版法句经,以此翻译为拉丁文,且添上上
        记拔粹之注释,为学界不朽的贡献。Dhammapadam Ex tribus codicibus Haunien
        sibus palice edidit,latine vertit,excerptis ex commentario palico notisque illus-
        travit V. Fausboll,Hauniae 1855.其第二版于一九00年在伦敦出版,更于一九一四年
        依须利耶伍达、斯曼伽罗、帝罗再出新版。The Dhammapada. New edition by Sur-
        iyagoda Sumangala Thera,PTS 1914. 至翻译移植为欧洲之主要语相当多,现在为
        最重要可以举F.Max Muller:The Dhammapada. Sacred Books of the East. Vol.X,
        Oxford 1881,2nd ed.1898,New ed.1924;R.Otto Feanke: Dhamma-Worte,jena 1923。
        日本亦有立花俊道教授〔国译大藏经、经部第十二卷、大正七年〕,长井真琴教授〔世
        界文库、大正十三年〕,荻原云来教授〔岩波文库、昭和十年〕等等之翻译。日文版之
        翻译,自由参考利用此等先觉巨匠之劳作,而忠实地由于P.T.S版本译出而成的,误植
        句读等些细点之外,依此而得二、三地方附上注释以加说明。
            相当于南传法句经之北传梵本是法救(Dharmatrata)撰,称为优陀那瓦鲁伽
        (Udariavarga),近代中亚细亚发掘研究之结果,亦不少原本之断片出现于世,其概
        要是不难于仿佛的。即由三十三品之构成,其偈数比南传法句多甚多,见其内容,此是
        别部所传是很明白的。特别于参照Sylvain Levi: L.Apramada-varga.Etude sur les
        recensions des Dharmapadas,journ. Asiatique 1912 II,p.203-294;P.N.Chakravarti:
        L,Udanavarga sanskrit Tome I.(chapitres I-XXI),Paris 1930。还有由梵语翻译
        的西藏语优陀那瓦鲁伽(Ched-du-brjod-pahi tshoms)是由三十三品而成,含有九八
        五至九八九偈(有少部份散文),不唯在康奢鲁部,亦收入在檀奢鲁部。早从英译得知
        (W.W.Rockhill:Udanavarga. translated from the Tibetan of the Bkah-hgyur
        With notes and extracts from the commentary of Prajnavarman, London 1833,
        Trubner,s Or.Ser(1892))到后来亦出版原文(H.Beckh: Udanavarga.nach dem
        kanjur und Tanjur...herausgegeberi , Berlin 1911)与巴利语法句经,有优陀那偈文
        之大部份相当之偈颂,于此等中不能看出的偈颂,亦既相应于南传三藏他经中之颂文。
        特别参照L.de la Vallee Poussin: Essai d'identification des gathaset des udanas
        en prose de l'Udanavarga de Dharmatrata,journ.Asiatique 1912 I,P.311-330
            其次,汉译经典中法句经或与优陀那瓦鲁伽类似相应者,有如次之四经。一、法句
        经(法救撰、吴、继祇难等译、西元三世纪初、三十九品七百五十二偈)、二、法句譬
        喻经(西晋、法炬.法立共译、西元二九○---三○六年、四十二品)、三、出曜经(后
        秦、竺佛念译、西元三九八---三九九年、三十四品)、四、法集要颂经(法救集、宋、
        天息灾译、十世纪末、三十三品、约九百五十偈)就是。此中之第一唯偈颂而成,第二
        是于其小数偈加上因缘谭。第三不仅是偈颂,还含有因缘谭及注解,第四于大体上,不
        过是唯改正颂文而集录的。对颂文之观察所见,第一、第二的一类和第三、第四的一类,
        与其原文有差异,后者是近于梵语、西藏语优陀那瓦鲁伽。

        以上之外,于种种宗派亦进行法句之集录,有用西北印度方言之鬼语(Prakrit)
        写的法句经,发见于于阗地方,其写本用加罗修谛文字写的,想是属于西元一世纪乃至
        三世纪的,内容不同于梵、巴两本,为一独立之一的异本。参照E.Senart:Le manuscrit
        Kharosthi du Dhammapada.Les fragments Dutreuil de Rhiris,journ.Asiatique
        1898 II.193 ff.;Benimadhab Barua and Sailendranath Mitra:Prakrit Dham-
        mapada based upon M.Seriart's Kharosthi manuscript,With text,translation and
        notes,Calcutta 1921同样mahavastu有举法句经(Dharmapada)之名,引用千品
        (Sahasravarga, ed.Senart vol.III,P.434-6)及其他数偈。亦足以知道大众部也有独
        立的异本。
            最后优陀那瓦鲁伽于中亚细亚亦受爱好,所谓多加罗语之写本中,不只有偈颂之翻
        译断片,亦证明其注解书(Udanalamkara)之断片亦确实存在。乃方言即龟兹语。特
        别参照Sylvain Levi: Fragments de textes kontcheens , Udanavarga ,Udanalam
        Kara et Karmavibhanga, Paris 1933; E.Sieg und W.Siegling:Udanavarga Uberset-
        zungen iri, Kucischer Sprache,'Volume Rapson, London1931,P.483-499 A方言即焉
        耆语,参照E.Sieg und W. Siegling:Bruchstucke eines Udanavarga-Kommentars
        (Udanalamkara) im Tocharischen,Festschrift fur M .Winternitz,Leipzig 1933,
        P.167-173。

      一  双品
      二  不放逸品
      三  心品
      四  华品
      五  愚品
      六  贤品
      七  阿罗汉品
      八  千品
      九  恶品
      一○  刀杖品
      一一  老品
      一二  自己品
      一三  世品
      一四  佛陀品
      一五  安药品
      一六  爱好品
      一七  忿怒品
      一八  垢秽品
      一九  法住品
      二○  道品
      二一  杂品
      二二  地狱品
      二三  象品
      二四  爱欲品
      二五  比丘品
      二六  婆罗门品

    自说经
            本经于小部经典十五经中,位于第三,次于法句经,而在如是语经之前。部份的如
        注释所记载,于汉译经藏中虽亦存在,但其全部的,为见出有相当之经。原来优陀那
        (Udana)是从佛陀发感兴之偈,所以一般感兴偈又称为自说经。现在自说经,由菩提
        品、目真邻陀品、难陀品、弥醯品、苏那长老品、生盲品、小品、波咤离村人品之八品
        所成的,各品含有十经。故全部由八十经之集成。各经分为长行(散文)和所谓优陀那。
        长行是说其发优陀那的因缘。更于一品之终,加上摄颂,于第八品摄颂之尾末,添上总
        括各品之颂。各品之名题,未必代表一品全部之内容,不过是依撰其中一经、或二三经
        而已。但第七品,一般是由短经而成的,所以得名为小品。如对第一品是成道、第八品
        是涅槃之叙述,本经主要的多收集佛陀的传记。然,于律藏的大品、小品、长部经典之
        大般涅槃经,及其他佛传等之文献,有一致的存在。觉音解释九分教,其中对于优陀那
        据于欢喜知偈,随伴八十二经,应知是言此优陀那。觉音谓八十二经,若非其所误,与
        现存之八十经之间,不得不言有多少之变化。第五品六经,大迦旃延之侍者苏那诣佛陀
        之处,可看出暗诵八八品十六偈之记述。此记述对本经成立问题,可言是唯一之示唆。
        关于此等,尚留有议论之问题,然,本经于上述之意义,不失为原使佛教研究,一贵重
        的文献价值。本经之发行,由一八八五年之Steinthal一八九○年之Windisch而完成,
        英译本由一九○二年D.M.Strong.德文译本是由一九二○年之Seidenstucker印行的。

      第一品  菩提品
      第二品  目真邻陀品
      第三品  难陀品
      第四品  弥醯品
      第五品  苏那长老品
      第六品  生盲品
      第七品  小品
      第八品  波咤离村人品

    如是语经
            本经之经名由其说相而来的。即每一节以连接iti(如是)之语,于每卷之开始Vuttam
        hatam bhagavata vuttam-arahata ti me suttam (我闻世尊已说,应供如此说)开
        始,至于此前后合为 iti vutta-ka (所说---如是说、如是语)。
            本经有一百十二小经,由法数之顺次集成为一集、二集、三集、四集、各小经由经
        序、本文、偈文、结尾之形式而构成的。其中虽亦有不依此形式,但撰者想有此顺次的
        意图。本文和偈文,虽含有同一之内容,但其成立,非是先述本文然后颂出偈文,是两
        者各别之成立后,才整理为现在之形式,于其次第,想偈颂比本文早成立吧!
            内容如目次所示,三毒、五盖、六结等,取合一法至四法而说。对告诸比丘,未必
        完全限于对比丘的说法,如第百零六经,存有向在家者之教说。又不单是法数之罗列,
        亦含有如第八十二、八十三经、第百零九经的教说。
            北传汉译,亦有类似本经的本事经。此由第一法品至第三法品止,总计有一百三十
        八经。由内容去看,很明的非依现形之巴利本的翻译。若概言之,由有冗长的某点上看,

        原文想有的是梵文的。汉巴对照,请参照本译文之注记。

    一集

      第一品(十经)
            一贪  二瞋  三痴  四忿  五覆  六慢  七一切  八慢  九贪  一○瞋
      第二品(十经)
            一一痴  一二忿  一三覆  一四无明  一五爱  一六·一七学  一八破僧
            一九僧和  二○污心
      第三品(七经)
            二一净心  二二福  二三二利  二四山  二五妄语  二六施  二七慈

    二集

      第一品(十经)
            二八·二九 根门·饭食  三○·三一 善恶  三二·三三 戒·见  三四 无勤·
            无愧   三五·三六梵行·非梵行   三七动乱·精进
      第二品(十二经)
            三八安稳·孤独  三九见·厌  四○ 无惭·无愧  四一灭·不灭  四二 惭·
            愧  四三无生·生  四四涅槃  四五独居  四六学胜利  四七悟  四八无
            幸处  四九见

    三集

      第一品(十经)
           五○ 不善根  五一 界  五二·五三 受  五四·五五 求  五六·五七 漏
           五八 爱   五九 无学
      第二品(十经)
           六○ 福业事  六一眼  六二根  六三时  六四恶行  六五妙行  六六净
           六七 寂  六八·六九 贪等
      第三品(十经)
           七○恶行  七一妙行  七二出离界  七三色等  七四儿  七五人  七六乐
           七七身等   七八众生   七九法

       第四品(十经)
           八○不善寻  八一恭敬  八二天声  八三天  八四三人  八五不净观等
           八六法  八七寻  八八贪等  八九提婆
      第五品(十经)
           九○胜信  九一托钵  九二和合衣  九三火  九四考察  九五欲生  九六
           欲系  九七善戒等  九八施等  九九三明

    四集

      第一品(十三经)
           一○○梵志  一○一四事  一○二漏  一○三沙门  一○四比丘  一○五
           起爱  一○六尊敬  一○七外护  一○八欺瞒  一○九河  一一○ 行等
           一一一具足戒  一一二如来


{返回 小部经典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一 三归文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释量论·成量品释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一(一一三六)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一○四二)
 宋高僧传 8 遗身
 比丘尼传 3 宋 蜀郡永康寺惠曜尼
 杂阿含经卷第六(一二○)
 断无明、得解脱
 杂宝藏经白话 山鸡王缘第三十二
 杂阿含经卷第三(六一)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