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三集 第二品
 
{返回 如是语经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07

三集  第二品

        六○ 1 (三、二、一)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2此等为三福业。三之为何?为布施福
    业,戒福业,修习福业。诸比丘!此等实为三福业。」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52    「未来乐根将学福         又施与静修慈心
         三之乐因修斯法         无瞋乐世智者生」
       我闻世尊说此义。

        六一(三、二、二)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此等为三眼。三之为何?为肉眼、天眼、
    慧眼。诸比丘!此等实为三眼。」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肉眼天眼与慧眼         此等三眼为佛说
         肉眼之生天眼道         无上慧眼以智生
         得此慧眼比丘众         此世将脱一切苦」
       我闻世尊说此义。

 53     六二3 (三、二、三)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此等为三根。三之为何?为未知根、已知
    根、具知根。诸比丘!此等实为三根。」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勤学有学者       彼行直道者
         灭尽烦恼智       由彼有知〔根〕
         斯知解脱者       有世之灭尽
         解脱成不动       我有无上智
         贤者具此根       喜静道〔涅槃〕
         服魔与其象       成得最后身」
       我闻世尊说此义。

        六三(三、二、四)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此等为三时。三之为何?为过去时、未来
     时、现在时。诸比丘!此等实为三时。」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54     「想名4之众生        而立名之上
          不识圣名者         为死所绊缠
          是故识名者         不思为说者
          识者心解脱         触无上静道
          贤者实畏名         悦静道〔涅槃〕
          住法慎从戒         识者5不入数」
        我闻世尊说此义。

        六四6 (三、二、五)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此等为三恶行。三之为何?为身恶行、语
    恶行、意恶行。诸比丘!此等实为三恶行。」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身为恶行或语恶         为意恶行言他恶
 55      不为善业多不善         愚者身坏生奈落」
       我闻世尊说此义。

        六五7 (三、二、六)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此等为三妙行。三之为何?为身妙行、语
    妙行、意妙行。诸比丘!此等实为三妙行。」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舍身恶行语恶行       舍意恶舍语他恶
         不为不善多为善       贤者身坏生天界」
       我闻世尊说此义。

        六六(三、二、七)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此等为三清静。三之为何?为身清静、语
    清静、意清静。诸比丘!此等实为三清净。」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56    「身语意净三无漏         离一切者持白净」
       我闻世尊说此义。

        六七(三、二、八)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8此等为三寂默。三之为何?为身寂默、
    语寂默、意寂默。诸比丘众!此等实为三寂默。」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身语意静三无漏         谓无罪者持寂默」
       我闻世尊说此义。

        六八(三、二、九)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不断贪欲,不断瞋恚,不断愚痴者,诸比
    丘!此为魔所缚,〔陷于〕不解脱之魔网者,云为恶之傀儡。诸比丘!断贪欲,断瞋
    恚,断愚痴者,诸比丘!此不为魔所缚,不〔陷于〕魔网之解脱者,谓非恶之傀儡。」
    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57    「贪瞋无明之已去         修为如来梵天者
         断一切者超怒怖         不陷魔网为所缚」
       我闻世尊说此义。

        六九(三、二、一○)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不断贪欲,不断瞋恚,不断愚痴之比丘、
    比丘尼,诸比丘!此有波浪,有涡卷9,有种种之罗剎,言非渡海者。诸比丘!断
    贪欲、断瞋恚、断愚痴之比丘、比丘尼,诸比丘!此无波浪,无涡卷,无种种罗剎
    而渡海,渡于彼岸,立于陆地,言为婆罗门。」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贪瞋无明已离者         种种罗剎有怖浪
 58      今已渡过难渡海         脱世断死止烦恼
         已离苦者无后有         彼已逝者不还生
         在世清静修行者         我云死亡增困惑」
       我闻世尊说此义。
                                                                     第二品
    偈颂曰:
        福(六○)眼(六一)及根(六二)时(六三),行二(六四、六五)为清净(六
        六),寂默(六七)贪欲二(六八、六九)最上第二品。

    注 1 本事经一三四(大正藏、一七卷六九六页)参照。
       2 有关三福业事详细于增一阿含卷第十二、三宝品(同二卷六○二页)。
       3 本事经一三○(同六九五页)参照。
       4 S.N.vol,I,P11(汉译南传藏、一三卷一五页),杂阿含卷第三八(大正藏、二卷二八二页)
         参照。
        「想『名』」(akkheyyasannino)能告,能语,慧之动为「名」(已被宣之事)言于论事。
         作为「义」则为色等之五蕴……于五取蕴则为想众生、人等者之义(注释二七六页)。见
         Kathavatthu vol.I.P.140-1;S.N.vol.III,P.71。
       5 识者(vedagu) 应能了解四谛之行于彼岸故为 vedagu(注释二七八页)。
       6 本事经六九(大正藏、一七卷六七四页)参照。本事经六九、七○相当于巴利文六四、六
         五两经之合揉者,增一阿含卷第一二、三宝品八(同二卷六○四页)两经成为一经。A.N.
         vol.I,P.49(汉译南传藏、一九卷六四~六五页)参照。
       7 本事经七○(同上)A.N.vol.I,P.49(同上)参照。
       8 A.N.vol.I,P.273(南传藏、一七卷四五○页)参照。
       9 波浪、烦恼、涡卷为五欲乐,海意味轮回海(注释二八三页)。

 


{返回 如是语经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三集 第三品
下一篇:三集 第一品
 一集 第三品
 三集 第二品
 三集 第三品
 二集 第一品
 二集 第二品
 四集
 三集 第一品
 一集 第二品
 一集 第一品
 三集 第四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马祖的思想与时代精神(伊吹敦)[栏目:其他日籍作者]
 五浊恶世[栏目:大安法师]
 佛法概论 第六章 有情流转的生死根本[栏目:佛法概论]
 无量寿经讲记[栏目:圣严法师]
 明了佛陀的教导[栏目:佛网文摘]
 印光大师周年纪念感赋[栏目:印光大师永思集续编]
 22、为什么掐珠念、追顶念、观想念、随息念等法应慎用?[栏目:居士学佛100问]
 详释菩萨檀波罗蜜[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节选)(南怀瑾)[栏目:净土宗文集]
 故道白云 69.佛陀会到那里去?[栏目:故道白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