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一篇 理论 1.3.1 四念处
 
{返回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943

1.3.1四念处(图1-1,1-2)

四念处,或念住于四种所缘或基础的修法,是目前襌修系统中最普遍的一种修法,而佛陀用以下的词句来描述:

比丘们,对于凡夫只有一条路可以导致清净,克服忧愁哀伤,袪除苦楚悲痛,得到正当行为的准则,体证涅槃,这条路就是四念处。

(长部尼柯耶,四念处经)

念住的四个所缘或基础是关于:身,受,心和法。


(只有粗显和微细的动作)

1)所缘:观照坐的色身——对自己。
2)能缘:精进—正念—正知,这就是真正的四念处(这三心即戒、定、慧和八正道)。
3)目的:断除对五蕴的喜欢或不喜欢之念(贪和瞋)。
4)利益:破无明(痴),体证四圣谛和灭苦。

修四念处和修八正道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如果你修八正道就是在修四念处——因为四念处和八正道都是中道法(佛陀说的三十七道品都是中道法)。
四念处是三十七道品的基础,可以引发实相般若并灭苦。

图1-2

四念处(续图1-1)

1 2 3 4
心与身(法)
(有、无贪欲等) (听、妄想心等)
(14) (9) (16) (5)

共有四十四个四念处所缘。每一种修法都可以证得阿罗汉果。例如阿难以身念处证得阿罗汉果,在观照微细的动作时证得的。(他正要躺下来的一剎那,开悟证果的。)


{返回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一篇 理论 1.3.1.1 修四念处的要件
下一篇:第一篇 理论 1.3 三十七道品
 第二篇 实修 2.2.3.1 为什么用自然的修法?
 第一篇 理论 1.4.8 体证四圣谛的般若智慧
 第一篇 理论 1.1.1.2 讨论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8.厌离随观智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16.思惟反射智
 第一篇 理论 1.4.6 灭谛(第三圣谛)
 第二篇 实修 2.4 结论
 第二篇 实修 2.3.6 妄想
 第一篇 理论 1.4.4.3六根中的苦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6.怖畏现起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略论禅宗的分化与四川禅系的禅法特点[栏目:洪修平教授]
 今之“活佛”也不是现身成佛者[栏目: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造谣招祸[栏目:纪文达公笔记摘要·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18[栏目:智海法师]
 “瞌睡”时的佛号[栏目:常善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二(一一五四)[栏目:杂阿含经]
 富贵有余,辞而不受[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打坐禅修,可否超度冤亲债主?[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密宗法义精要 四、信业果 1、黑业[栏目:密宗法义精要]
 幼慎细微,大有可为[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