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二篇 实修 2.1.3 中道
 
{返回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39

2.1.3中道

中道袪除或止息了喜欢或不喜欢,执取或厌恶。中道对于此修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能具足正念正知地活在当下,喜欢或不喜欢就无法生起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

1)每当苦产生的时候,就要改变姿势来治苦,因为苦迫使色身变换姿势。你必须保持「如理作意」以防止烦恼介入。所以变换姿势的时候必须保持良好的如理作意和觉察力,才能使你注意到修行是否与烦恼相应。例如,坐的时候,我们感到有点痛,我们不喜欢这个姿势(起厌恶心)因而起贪欲想变换到一个新的姿势。唯独苦逼迫我们的时候,我们才可以改变姿势。

我们不要坐到疼痛完全消失,因为这样会产生烦恼——以为我可以控制疼痛的邪见(事实上,身心皆无法控制,它们是无我的)。然而有些修行者为了见到苦设法坐更久或者坐到疼痛完全消失,但是这种苦并不真实,因为这种苦是人为因素刻意造成的。有些修行者想坐更久是为了能加深禅定,因为他们认为这样能够引发智慧,但是这样做只是徒增烦恼而已。记住,四念处只是修心而非修身;如果心错了,身也会跟着做错的。例如,心里认为双跏趺坐比较容易见实相——心会令身结双跏趺坐。

2)不要想从任何姿势得到舒适或快乐。也不要觉得那一种姿势比另一种姿势好,因为每一种姿势都是不实的:无常、苦、无我的。

3)不要想从修行中得定,禅定会使我们以为有一个可以控制的自我,而且会使我们觉得宁静和快乐,但事实上是没有乐的,只是暂时离苦罢了,如果没有苦我们是不能体会到苦的,苦谛是佛所教的真理,但是并没有「乐谛」-没有快乐的圣谛。因为乐是无常的,是会变苦的。

4)修行不要存着想成就、开悟、看破的心理。只要按照四念处正确的修法去修。甚至也不要想证得涅槃或得阿罗汉果,修行者要灭除这些贪念,不然的话是无法达到涅槃的。

5)修行不要存着你要成为一个老师的念头,这个念头会造成贪欲而障碍发慧。修行唯一的目标就是要灭苦。

 


{返回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二篇 实修 2.2 实修
下一篇:第二篇 实修 2.1.2 我们观照所需的工具
 第一篇 理论 1.3.1.1 修四念处的要件
 第二篇 实修 2.3.5 定
 第一篇 理论 1.3 三十七道品
 第一篇 理论 1.5.2 定
 第一篇 理论 1.8 不善根:恶行的根源(无明烦恼)
 第一篇 理论 1.4 四圣谛
 第四篇 总结
 第一篇 理论 1.8.1 善恶和无记
 第一篇 理论 1.7 精进-正念-正知,如理作意和觉察力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15.果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梵网经》的三聚净戒[栏目:戒律学研究]
 十三届:地球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吴蓓)[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家庭的生命是共业[栏目:仁焕法师]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壹、安心篇 四、普劝众机[栏目:净宗法师]
 初学佛要分清理路[栏目:王骧陆居士]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六四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一集]
 学佛的条件[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二]
 愿性之12:发愿「奉献」力量无穷[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永远不要放弃“花落莲成”的梦想![栏目:和佛陀赏花去]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八讲 下篇[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