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三十七颂》教授连载六
十一、诸苦由贪自乐起 佛从利他心所生
故于自乐与他苦 如实交换佛子行
此偈文开示出自他交换的修持方法。第一句是指,由于自私自利与自大傲慢的心而产生痛苦,很容易明白,就不多作解释。第二句是说,佛从利他心所生,所谓的“他”,泛指一切有生命与无生命的东西。这一句也不难理解,因为仅仅是呼吸之间,我们和“他”都在互助互利。我们呼出的气帮助了自然界,自然界也给予了有益我们的气息。我们透过舍弃与关爱才能存活下来。
虽然这是明显易见的事实,但如果没有扎实的修持,就算知识上理解,还是会做出相反的行为。因此,我们一定要懂得自他交换的行持。其实,自他交换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方法,平常生活中我们都一直在将自己的一部分给予他人,并从他人得到另外一部分,例如做生意、饮食等一切行住坐卧的行为,自他交换早已是我们生活习惯的一部分。我们特别要做的就是认知到一个要点:与他人的施受关系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方式。透过佛法特别的修持,会让我们更清楚认知此点。但同时可能会有阻碍,这个阻碍就是我执。由于我执,我们以为一切都是靠自己而完成,其实这只是片面的想法。本来个人爱惜自己是应该的,但如果自视甚高而轻慢他人,则是错误的。我们应该学习放下自傲的想法,尊重他人。这即是自他交换的修持。
自他交换或者施受法的修持,即是自己呼气时,观想将功德分享给他人,吸气时,观想他人的恶业、病痛吸进,自己承担。许多修持施受法的行者,首先观想苦难的人在前方,或者将一张病人的照片放在前方,这样准备好之后,开始修施受法。首先,会想把对方的病痛拿过来自己承受,就观想从自己鼻孔吸进对方的魔障病痛之黑烟,不久之后,如果对方是一位脚痛的病患,可能自己的脚也好像真的痛起来了,如果对方头痛,观修之后,再加上自己的妄想分别,好像自己也真的头痛了。自己误以为,透过施受法虽然没有百分百将对方病痛拿过来,但至少也拿到了百分之五十。
针对以上这个不太正确的想法,我们要问一个问题,那是真的施受法修持吗? 我觉得不是。所谓施受法,是对治我执的方法,是降伏自私自利心态的方法,因此自己头痛脚痛并不代表什么。我们透过观想将对方的病痛、魔障、不净领受过来,目的是要做什么呢?施受法并不是用来危害自己身体健康,那是错误的。正确的作法是,首先我们观想自己成为两个,并不是将自己身体切成一半,而是将心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强烈执着自我的部分,另一个是虽然觉得自己很重要,但认为也应该尊重别人的部分。这时候,我们当自己是后者,然后对前者那个强烈的自我说:“这会儿要你好看了!”虽然所谓的我并没有一个真实的形状,但这时可观想那个强烈的自我是一块石头或者一个油灯。然后将观想吸进的业障、病痛、黑烟打在油灯上,想象把痛苦加在那个油灯上。如此观想,事实上并不会伤害到自己。因为所谓的强烈自我本来就不存在,只是自己的执着而已。真正存在的我,是自他平等的那个我。因此,首先确定了一点,施受法并不会伤害到自己。
接下来自他平等的观修法,是以一念清净的善心,透过祈愿而将自己的福德给予他人,这对他人会有帮助。我们也不需要担心自己的福德寿命会有减损,虽然这种观想法是一种舍弃,但是并非将自己的福德真的给了出去。那么他人得到的是甚么呢?是由于自己一念给予的善心而产生的新的福气。
总的来说,自他交换法是一个帮助我们降伏我执,并增长利他善心的一个方法。我们应该好好地练习。
十二、纵彼因贪亲攫取 或令他来夺一切
仍将身财三世善 回向于彼佛子行
事实上,如果东西被抢被偷,应该就赶快报警,但这里还提出了修持的方法。我先讲一个故事,这是一个形容我的家乡牧民没有勇气的故事,因此我家乡的人不是太喜欢这个故事。有一天,家乡拉拓村的一个牧民在路上遇到了强盗,把他抢得精光,最后只剩下他放在藏袍怀里的一个碗。当时他惊慌失措之下,甚至把这个碗也交了出去,给的时候,还用敬语说:“尊敬的强盗啊!我们拉拓的人都不坏,这个碗你也拿去吧!”想想这种被迫的给予是会很难过的。
财富本来都是身外物,来来去去,我们大可不必因为东西被抢而太难过,有的人太执着甚而丢了性命,其实并不需要如此。我们要懂得判断什么是重要的。为了珍贵的事情而舍弃生命是值得的,但如果为小事而舍弃生命就不值得了。
最后一句说:回向于彼佛子行,事实上,一切被抢光了,也没有东西好回向,因此这句的重点是提醒自己要有能舍的心。
十三、吾虽无有少过咎 他人竟来断吾头
于彼还生难忍悲 代受罪是佛子行
这很不容易做到。我们最好把证悟高的偈文先放一边,如果在座有证悟高的人可以修持,那很好。但这里我就不多作解释了。
十四、纵人百般中伤我 丑闻谣传徧三千
吾犹深怀悲悯心 宣他德是佛子行
这个似乎也很难。不用说谣传三千了,在面前听到几句诽谤自己的话,马上就会翻脸,气也上来了。其实换个角度来想,例如别人在背后说尽自己的坏话,我们会因为没听到而没什么感觉。就像这样,当有人在面前毁谤自己时,如果我们把心转移焦点,不管他说什么就像没听到的话,我们同样也不会有什么感觉。我们应该用如此避开的方法,因为我们不可能一开始就降伏烦恼的。我觉得避开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十五、纵他于众集会中 揭吾隐私恶言恼
于彼还生益友想 倍恭敬是佛子行
有时在听到别人说自己,当下很生气,但之后平下心想,觉得对方说得也有些道理。因此,一个懂得反省的人,会把别人的批评当作指教,把对方当成益友与善知识。这个偈子告诉我们应该如此去做,至于能否做到,就看个人的努力了。
十六、虽待彼人若爱子 他却视我如怨敌
犹如母对重病儿 倍悲悯是佛子行
与自己关爱与相信的人反目成仇,这是最让人痛心的一件事了。但就像我之前说过的,无论是如这里说的「若爱子」,或者再亲近的任何人,还是会有我们无法理解的部分,因此,对方是有可能作出一些无法理解的事。若能以这样的态度来面对,我们就能处之泰然而不生气。
十七、与吾同等或不及 心怀傲慢屡欺凌
吾亦敬彼如上师 恒顶戴是佛子行
我们要有面对挫折的承担力。但如果过头了,变得和牛羊一样卑微,任人驱使,那也太可怜了,那是不对的。这个偈文是告诉我们,当面对别人的欺凌时,不要激动易怒被烦恼牵动,而要懂得控制自己,保持住本来的自己。也就是说个性本来温和的,会好言以对,个性比较直的,会直话直说,总之,自己要沉得住气,保有本来面目去应对。要不然若是以烦恼心处理,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这个偈子不是要我们变得卑微不堪,唯唯诺诺。如我过去时常说的,一个人首先不懂得自重自爱,却又装着向他人礼拜依师,那也只是做戏而已,并不是真心的,如此装模作样自己都会不好意思。因此,我们要尊重恭敬别人之前,首先要多尊重自己。
十八、虽因贫困为人贱 复遭重病及魔侵
众生罪苦仍代受 无怯懦是佛子行
无论是贫困、为人轻贱、遭重病或者魔侵等,每一次事件,都是丰富的经验与感受,一个没有人生阅历的人,将无法具备大智慧。因此,我们要以经验为借镜。同时经历挫折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能灰心,要具备希望。这一念希望,就像躲藏在山间观望着的侦查员一样,专注的等待着每一次的机会。
挫折的经验,是一名蓝图的策划者;一念希望,是一位精神抖擞的侦查员。有了经验的策划者,你会充满信心找出方法;有了希望的侦查员,你会充满光明而勇往直前。因此,只要具备这两者,就算人生遇到再大的打击,我们都能重新站起来,屹立不摇。
十九、虽负盛名众人敬 财富量齐多闻天
当知荣华无实义 离骄慢是佛子行
对于离骄慢我们可以这样想:一切所知如同大海,有个好奇的孩童在这大海边玩耍,有时他会拾到美丽的白色石头,各色贝壳或者宝石而手舞足蹈,兴奋不已。我们应该要像那充满好奇的孩子,人生才会丰富。如果我们自傲的以为自己甚么都会,那将会失去很多的机会。哪怕只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单词,如果你愿意虚心请教他人,你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解释而得到丰富的经验。因此,傲慢没有任何好处,与其如此,你还不如大胆的说出:“我不知道。”来虚心请教,而得到更多。
二十、若未降伏内瞋敌 外敌虽伏旋增盛
故应速兴慈悲军 调伏自心佛子行
廿一、一切欲乐如盐卤 任几受用渴转增
于诸能生贪着物 顿舍却是佛子行
平时,我有一个奇怪的习惯,并不是特别甚么佛法的修持,只要我得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我就会马上想要送人。因为执着贪爱的东西,会多出很多事情,给自己制造很多麻烦。
廿二、诸所显现唯自心 心性本离戏论边
如实了知二取相 不作意是佛子行
这是深奥的理论,我们要做到也不容易。
廿三、设若会遇悦意境 应知犹如夏时虹
虽现美妙然无实 离贪着是佛子行
廿四、诸苦犹若梦丧子 妄执实有起忧伤
故于违缘会遇时 了知虚幻佛子行
廿五、求觉尚需舍自身 何况一切身外物
故于身财尽舍却 不望报是佛子行
接下来是六度。首先是布施度,现今很多宗教都在提倡布施,这是非常好的,因为布施直接能够帮助到他人。作布施时,也会有障碍,即成布施魔,这个魔称为散乱布施魔,杂乱无章之意。布施要有智慧,能够明辨何者是应布施的对象,要不然,散乱无章的布施,反倒是行善的障碍。因此,我们要做到的是能增长善行的正确布施。
廿六、无戒自利尚不成 欲成他利岂可能
故于三有不希求 勤护戒是佛子行
持守戒律时,也会有障碍,即是持戒魔,这个魔称为持戒苦行魔。例如有些人吃素的动机只是因为传统习惯、佛经记载或者为了得到「素食者」的名号而吃素,事实上这样还不如不吃好,因为并没有具备正确的动机,没有太大的意义。
对于吃素,我们不应轻忽,决定吃素前,应该要深刻去体会吃素的重要性,直到内心强烈生起「我一定要吃素」的意愿而开始吃素,这才是正确的吃素。同样我们持守其它任何戒律时,例如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等,首先都要经过深刻的思维与判断,不能随意因为出家有利益就轻忽地出家,那是不对的,这种轻忽的,不具备正确动机的持戒,被称为是持戒苦行魔。
廿七、欲想福善诸佛子 应观怨家如宝藏
于诸众生舍怨心 修安忍是佛子行
修安忍也有一个魔,称为安忍煎熬魔,意思是不自然的强忍着。所谓安忍,是指遇到别人的伤害时,自然发自内心的一种慈悲为怀的安忍,并不是顽强的苦忍着。例如有的人生了病,也固执的不肯服药,这即是错误的。安忍也不是任人践踏之意,任人践踏反而是给予他人造业的机会,这是不对的。
当你认识到烦恼是不好的时候,你自然就会想要避开烦恼,自然就会安忍,而不需要刻意强迫自己甚么。以白话来说,如果一个人要你吃粪,你对于这样无理的要求直接就会拒绝,你不需要刻意强忍着告诉自己「我不要吃粪」,因此发自内心的安忍,即是认识到烦恼的过患,而能随时自然的安忍。如果刻意想太多,那就不是安忍了。
廿八、唯求自利二乘人 犹见勤如救头燃
为利众生启德源 发精进佛是子行
修持精进也有一个魔,称为刻意精进魔。精进是一种自然热衷于修习善法的心态,相对来说,强迫刻意的去行持善法,那就不是精进,同时也不是修行。修行是自然的事,刻意去做反而不是修行了。就像偈文“犹见勤如救头燃”的形容,你不需要想太多,也不需要刻意说服自己需要去做,而是自然反应就要赶紧扑灭头上的火,就像如此,我们行持善法,是为了一切众生。过去我曾看到BBC制作的─介绍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影片时,心想:“我们说自己是佛教徒,佛教能够超离生老病死,如果自己能制造出一种药帮助众生远离生老病死的痛苦,那该有多好。” 总之,我们要知道受着生老病死之苦的人是无量无边的,只要想到他们,你会很情不自禁的觉得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如果看到了这些景象,还需要强迫自己刻意做什么的话,那就真的太愚钝了,真正体会到众生苦的时候,你不再需要刻意做什么,你会奋不顾身,你会勇往直前的帮助他们,精进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强烈的热忱。不是懒洋洋的依赖着上师,也不是满墙壁贴着提醒自己“要忍辱”的字条。
廿九、甚深禅定生慧观 能尽除灭诸烦恼
故应远离四无色 修静虑是佛子行
修禅定时也有一个魔,称为贪执魔。这个魔很难察觉到。像之前我一直提醒大家要多做闻思修的行持,但课程结束回到了房间,我反问自己有没有作闻思修呢?闻还算零零碎碎听了不少,思的成果是要对佛法生起坚固的信心,但我发觉自己的信心好像也是时有时无,而所谓的修,是指安住自心本性,这我好像连看都没看过,一点经验也没有。因此,我很难说出什么是禅定贪执的魔。
但是,禅修时的确会有很多觉受,好的觉受,善的觉受等。因此所谓贪执的魔是指不要贪执这些觉受而以为这些觉受是最好的,是殊胜的。
三十、无慧善导前五度 正等觉佛不能成
故具方便离三轮 修智慧是佛子行
修智慧也有一个魔,这个魔有九个头,是最厉害的魔。他称为增毒的魔。很多人读了一点书,作了一点研究思维,得到了一点理解之后,就以为是了不起的理论而骄慢。例如有些人很执着自己是个佛教徒,有了一点带烦恼的小聪明之后,就自以为了不起了,自赞毁他,固执己见。本来不学习还好,有点小聪明之后,反而烦恼更多,贪嗔痴更多,长时而不自知,这即是增毒的魔。
学习佛教的见解与智慧,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降伏世间错误的见解。逐渐降伏之后,最后即是无见之见,究竟无实。是无有任何贪执与实有存在的。
佛教闻思修的行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利益尽虚空的如母众生,根本在于利益众生。如果因为宗派之见,自赞毁他而伤害众生的话,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