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十一、什么样的磕大头姿势才算标准?
 
{返回 密宗五加行十七种疑难汇解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3387

十一、什么样的磕大头姿势才算标准?

土登喇嘛讲:“对像端正立定,两足并齐,乃恭敬合掌于胸前。然后上举至顶,由上下移,初住额间(表示洗净身业),……次住喉间(表示洗净口业)……次住心间(表示清净意业)。”

罗贡桑仁波切开示:“1. 拜佛的方式双手并不贴合(表示向内心自我反省)2. 拜佛时双手先放在头顶上(临命终时要直接投生西方净土)3. 拜佛时第二步是将双手在额头(表示洗净自己所做的),嘴唇(表示洗净自己所说的)及心口上(表示洗净自己所想的)各碰触一下。”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云:“依次合掌于头顶以此清净身障、合掌于喉间清净语障、合掌于心间清净意障,之后五体投地”

呵呵,三个人讲的三种样子:

第一个顺序是:额间——喉间——心间;

第二个顺序是:头顶——额间——嘴唇——心间;

第三个顺序是:头顶——喉间——心间。

三者的观想也也不同,有的是额间为清净身业,有的是头顶为清净身业,有的放在嘴唇上,有的放在喉咙上,有的手掌停留三处,有的停留四处。

一个合掌的停留处就有这许多差别,难怪现在很多人磕头磕的战战兢兢呢。

我的上师一席开释,让我明白了这个问题:磕大头并不是每一个动作都有细致的、统一要求的。只要《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上写的几点全部作到就可以了,其他的细节部分大都可以允许有自己的个人特色。比如西藏很多活佛,转世后仍然保留着自己前世磕头的某些特色,人们甚至可以从磕头的方式上来判断其为何人的转世:哦,习惯这样磕头法的是某某活佛的转世,带有那种特点的磕头法的是某某活佛的转世。所以磕大头的师兄们也不必那么紧张,有很多细节安排上是没有统一标准的,你问一个上师一个样,问两个两个样,只需要按照一个修就可以了,不存在这个传承是正统,那个传承不标准的说法。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云:“顶礼时,身顶礼即身体作礼拜;语顶礼即口中念诵顶礼句或祈祷文;意顶礼即以诚挚恭敬之心意念:您无所不知我全心全意信赖您。并观想:(上师圣众)我与一切众生一同顶礼。如此身语意三门专心致志至关重要。否则东张西望,胡言乱语,心不在焉,如若右方有人来往、交谈,则眼睛及意识便转向右方,双手也合十到左脸颊上了,如果左方出现类似情况,那么眼晴意识又转到左方、双手又合十到右面颊上了。所以我们应当了知若如此心识散乱、随境所转、只是身体东倒西歪地进行顶礼,则除了自己的身体徒劳外无有任何实义。

不仅如此,而且顶礼时双手必须宛如含苞待放的莲花一般地空心合拢。绝对不可以内无空隙地并合掌心或者仅仅以指尖接触等。如《大解脱经》云:“如莲花待放,双手顶合掌,无量身云聚,顶礼十方佛。”如《功德藏》云:“并非随意身顶礼,心间合十恭敬相,合掌当如莲花苞,或如嘎屋盒之形。”依次合掌于头顶以此清净身障、合掌于喉间清净语障、合掌于心间清净意障,之后五体投地。所谓的五体即:前额、两手掌与双膝。以五体触地顶礼而清净五毒烦恼之障,获得身、语、意、功德、事业五种加持等。有如上之必要,故应如此行持。站起来时腰应挺直,然后仍旧如前一样重新合掌匍伏顶礼。如果双手不如理合掌于三处只是甩动一下,膝盖及额头不接触地面仅仅弯一下身,站起时腰不端直弯身顶礼等,这些都是不恭敬的顶礼方式,所以绝对不允许。佛经中说:“躬曲顶礼的异熟果将转生为驼背者,即背上生大瘤的侏儒佝偻之人。”我们是希望获得功德而顶礼的,若为转劣身也无有必要作顶礼(尚有许多罪业)。所以顶礼数目不多也可以,凡所作的顶礼都应尽力做到正规、如法、清净。因此若为了顶礼时省力而在陡峭的山坡上或某种依靠物之上等顶礼,则无有少许实义。”


{返回 密宗五加行十七种疑难汇解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十二、磕大头时应该念什么?
下一篇:十、应该在五加行的哪一步骤磕大头?
 七、观想不出来怎么办?
 二、修五加行前应该先作什么准备?
 四、没有传承可不可以修?
 十、应该在五加行的哪一步骤磕大头?
 三、五加行还是六加行?
 十四、修哪种曼扎好?
 一、为什么要修五加行?
 八、真正升起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入手窍决在哪里?
 六、应该念藏音还是汉音?
 十一、什么样的磕大头姿势才算标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六祖坛经 第二0集[栏目:六祖坛经讲记·中广电台]
 宗喀巴大师传 第五章 大师之弟子[栏目:宗喀巴大师]
 久违的泪—忆我的出家因缘[栏目:出家因缘]
 论光山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宫哲兵)[栏目:天台宗文集]
 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栏目:药师佛·密宗仪轨]
 多修习无常想能断一切[栏目:法增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