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以科学的譬喻来看佛法
 
{返回 林崇安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15

以科学的譬喻来看佛法

林崇安(2004)

一、总说众生的心灵世界

在三界中轮回的众生,从心灵世界这一面来看,每一众生犹如一「精神质点」。以一太阳系内的众生为例,地球上的几十亿人类便是几十亿个独立的「精神质点」,另有更多的昆虫、蚂蚁等等,加上肉眼看不到的天神、饿鬼、地狱的众生,每一众生也都各是一「精神质点」。这些「精神质点」在「业烦恼力」的束缚下,众生的精神境界是量子化的,呈现出不同的层次,众生投生到不同层次的三界中,有时处在欲界,有时处在色界,有时处在无色界。三界内的众生都受到各自「业烦恼力」的束缚。什么是「业烦恼力」呢?众生遇到喜欢的就生起贪心,遇到不喜欢的就生起瞋心,这种习性的力量就是「业烦恼力」,所构成的「心灵位能」便是凹槽型,精神质点因而被拘束在凹槽内,除非经由修行破除贪瞋的执着,否则就一直陷在凹槽内。所以,任何众生只要有「业烦恼力」的存在,就会被拘束在三界内。佛经上所说的「业力」,包括物质质点间的重力等四种力以及精神的「业烦恼力」。投生到欲界、色界时,此时「精神质点」与「色身」结合,因而又受到物质质点的重力等四种力的束缚。投生到无色界时,此时「精神质点」不与色身结合,因而只有「业烦恼力」的束缚。

三界内众生的感性、理性和觉性有所不同。此处精神质点的感性犹如物质质点的动量,理性犹如座标上的位置,觉性犹如能量。三界内众生的精神境界是量子化的,也就是说,觉性是量子化的,因而开悟是一种觉性的跃迁。物质质点具有波粒双象性,动量与位置不能同时确定,同样的,在心灵世界上,众生内心的感性与理性是遵守「测不准原理」,也就是说,感性与理性二者不能同时精确,依此可知众生的心是自性空,是不能从自方独存,是无我的。在心灵世界上,同样有心理行为方程式(犹如薛丁格方程式),精神质点在「业烦恼力」的作用下,依据此心理方程式而有种种行为的呈现(得出心理波函数),因而众生的未来不是遵循「定命论」的模式。

三界内众生的「理性的变化率」即是心灵速率,此值有其上限。在心灵世界上,同样有心灵的相对论,三界内时间的相对不同(如,天上一日=人间五百年),便是来自心灵相对速率的不同,而不是来自物质相对速率的不同;禅修时坐了很久,感觉只是一下子,也是由于心灵相对速率的提升,所以心灵速率与禅定、觉性相关。众生都有佛性,此处佛性就是精神质点的「心灵质量」。在心灵世界上,「质能互变」就是「佛性、觉性互变」。

二、以譬得解

佛经上常说:「智者以譬得解」,这意思是说,有些甚深的道理要透过譬喻来了解。佛法所说的三界、轮回和解脱等等,就隐含着甚深的道理。以下先引经来解说这些佛法的术语,而后举出科学的譬喻,最后将法与譬喻结合来说明其道理。

(一)三界

A经文所说

首先,佛经上所说的三界是什么呢?《杂阿含经》中记载着:

瞿师罗长者诣尊者阿难所,稽首礼足,于一面坐,白尊者阿难:「所说种种界,云何为种种界?」尊者阿难告瞿师罗长者:「有三界,云何三?谓欲界、色界、无色界。」(大四六一)

在《起世经》中,佛说:

诸比丘!于三界中,有三十八种众生种类。何等名为三十八种?诸比丘!欲界中有十二种。色界中有二十二种。无色界中复有四种。诸比丘!何者欲界十二种类?谓地狱、畜生、饿鬼、人、阿修罗、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魔身天等,此名十二。何者色界二十二种?谓梵身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广天、少广天、无量广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恼天、善见天、善现天、阿迦腻咤天等,此等名为二十二种。无色界中,有四种者,谓空无边天、识无边天、无所有天、非想非非想天,此名四种。

此中欲界的众生有地狱、畜生、饿鬼、人、阿修罗以及欲界六天(1四天王天、2三十三天、3夜摩天、4兜率陀天、5化乐天、6a他化自在天、6b魔身天)。色界则分别处在初禅(1a梵身天、1b梵辅天、2梵众天、3大梵天)、二禅(1a光天、1b少光天、2无量光天、3光音天)、三禅(1a净天、1b少净天、2无量净天、3遍净天)以及四禅(异生所住之1a广天、1b少广天、2无量广天、3a广果天、3b无想天;诸圣所住之1无烦天、2无恼天、3善见天、4善现天、5阿迦腻咤天)。以上所引用的经文,只静态地描写众生生存的地方,为何有这些不同层次的存在?这些地方真的存在吗?以下透过科学的譬喻来解说。

B科学譬喻

依据量子力学的原理,氢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伦作用力的束缚下,电子的能量不是任意值,而是量子化的。电子是处在不同的能阶中,有时处在第一能阶,有时处在第二能阶,有时处在第三能阶,有时处在更高的能阶。

当电子处在第一能阶时,主量子数是1,轨道量子数只能是0。当轨道量子数是0,则磁量子数只能是0。再考虑自旋后,处在第一能阶的波函数有二种。

当电子处在第二能阶时,主量子数是2,轨道量子数可以是0,1二种。当轨道量子数是1,则磁量子数可以是-1,0,+1三种。再考虑自旋后,处在第二能阶的波函数共有八种。

当电子处在第三能阶时,主量子数是3,轨道量子数可以是0,1,2三种。当轨道量子数是2,则磁量子数可以是-2,-1,0,+1,+2五种。再考虑自旋后,处在第三能阶的波函数共有十八种。

利由波函数,可以求得电子存在于空间的或然率,所以电子处在第一能阶、第二能阶、第三能阶时,分别各有二种、八种、十八种的存在状态。

C法喻配合

氢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伦作用力」的束缚下,电子只能处在不同的能阶中。以此为譬喻来看三界:在三界中轮回的众生也是如此,每一众生犹如一「精神质点」,在「业烦恼力」的束缚下,众生的精神境界是量子化的,众生只能处在不同层次的三界中,有时处在欲界,有时处在色界,有时处在无色界。处在欲界时,又分别处在地狱、畜生、饿鬼、人、欲界天之一。有的经典又将地狱分成八大地狱(1等活,2黑绳,3众合,4号叫,5大号叫,6烧热,7极烧热,8无间)以及八寒地狱(1疱那落迦,2疱裂那落迦,3喝哳詀那落迦,4郝郝凡那落迦,5虎虎凡那落迦,6青莲那落迦,7红莲那落迦,8大红莲那落迦),基本上,这些地狱是属于冷、热的两种状态。天,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宗教上所说的地狱与天堂,不出上述这些存在的范围。佛经上又将地狱、畜生、饿鬼、人和天,合称「五趣」或「五道」,加上阿修罗(非天),就称「六趣」或「六道」。所以三界内的众生不出「五趣」或「六趣」。这些不同层次的出现,代表众生所处的不同精神境界,三界内的众生都受到各自「业烦恼力」的束缚。

最后总结一下上述的看法:为何氢原子中的电子有不同的能阶?为何氢原子中的电子处在不同的能阶中?因为电子在「库伦作用力」的束缚下,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所以电子处在不同的能阶中。

以此为譬喻来看三界:为何有三界?为何有五趣、六趣?因为众生在「业烦恼力」的束缚下,众生的精神境界是量子化的,所以众生处在不同层次的三界中。

(二)轮回

A经文所说

首先,佛经上所说的生死轮回是什么意思呢?释尊对弟子们说:

众生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譬如比丘!若有士夫转五节轮,常转不息。如是众生转五趣轮,或堕地狱、畜生、饿鬼,及人、天趣,常转不息。(大九五五)

释尊指出,每个个体处在生命的长流中,不停地生死于地狱、畜生、饿鬼、人、天等五趣之中,这种动态的过程就是轮回。为什么会一直生死轮回呢?为什么三界内一直有众生存在着?释尊对弟子们又说:

众生于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系其颈,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大九三九)

无始以来,众生一直生死轮回着,这是由于心中存在着「无明」,看不清身心无我的事实,反而执着身心为我,生起了贪爱与瞋恨而有「业烦恼力」的束缚,一直造作出无知的行为而在三界内一直轮回受苦。所以生死轮回的根本是来自「无明」,然而什么是无明呢?《杂阿含经》中记载着:

摩诃拘絺罗问舍利弗言:「所谓无明,云何是无明?谁有此无明?」舍利弗答言:「无明者谓不知,不知者是无明。」「何所不知?」「谓色无常,色无常如实不知;色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不知;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不知。受、想、行、识无常,受、想、行、识无常如实不知;识磨灭法,识磨灭法如实不知;识生灭法,识生灭法如实不如。」

此处指出,无明就是错误的认识,就是不如实知到自己的色、受、想、行、识等五蕴,也就是看不清自己的身心是无常、是磨灭法、是生灭法、是无我的,反而执着身心为「我」,生起无明与贪爱、瞋恨,因而受缚于「业烦恼力」而不断生死轮回。贪爱世间种种的妙欲,就会生到欲界;贪爱于禅定的安静,就会生到色界、无色界。只要受缚于「业烦恼力」,每一众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会由一界生到另一界,形成生死轮回。

B科学譬喻

例如,氢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伦作用力」的束缚下,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电子处在不同的能阶中,有时处在第一能阶,有时处在第二能阶,有时处在第三能阶,有时处在更高的能阶。低能阶的电子吸收光量子后上升到高的能阶;高能阶的电子释放光量子而下降到低的能阶。众多氢原子中的电子不断上升、下降,所释放出的光量子可以呈现在光谱中。只要所吸收的能量没有超过束缚能,这一电子就永远受到束缚而不能「自由」。

C法喻配合

氢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伦作用力」的束缚下,在不同的能阶上升、下降着。轮回中的众生也是如此,每一众生犹如一「精神质点」,在「业烦恼力」的束缚下,众生的精神境界是量子化的,所以众生是处在不同层次的三界中,由于尚未超越「业烦恼力」的束缚,所以仍无法自在。处在欲界的众生,犹如处在低能阶的电子,此中,处在地狱的众生,犹如处在最低能阶的电子。处在色界的众生,犹如处在中能阶的电子;处在无色界的众生,犹如处在高能阶的电子。宗教家所说的行善升天堂,就像低能阶的电子吸收光量子后上升到高的能阶。作恶下地狱,就像高能阶的电子释放光量子而下降到最低的能阶。

氢原子中的电子在不同的能阶升降着,可以用科学实验测知,众生在生前死后生天堂或堕地狱,就难以用科学仪器检验,但是即使人在活着的时候,也是可以亲自体验天堂与地狱的:一个人内心充满喜悦时,当下便是处在天堂;一个人笼罩在贪瞋的当下,便是处在地狱。从这角度来看,一个人在一天内就不时在亲身体验轮回了。一个人若透过禅定的训练,时时保持内心平静,那么这一个人已是处在色界的精神境界了,他如果想要超越色界的境界,那就尚须般若的结合。

(三)解脱

A经文所说

首先,佛经上所说的「解脱」是什么意思呢?《杂阿含经》中记载着:

离贪欲者,心解脱;离无明者,慧解脱。若彼比丘离贪欲,心解脱,得身作证;离无明,慧解脱。是名比丘断爱缚、转结、慢无间等、究竟苦边。(大七一○)

此处指出,心解脱是从「贪欲」脱离出来;慧解脱是从「无明」脱离出来。也就是说,佛法的解脱是指从「业烦恼力」的束缚中,脱离出来。一旦达成解脱,修行者就断除了贪爱的束缚(断爱缚)、化解了烦恼结(转结)、看清了内心深处微细的我慢并将之去除(慢无间等)、也拔除随眠而不再有生死之苦了(究竟苦边)。也可以说,解脱是佛弟子们修行的一个目标。但是要如何达成解脱呢?释尊说:

「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a何等为信根?若比丘于如来所起净信心,根本坚固,余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及余世间,无能沮坏其心者,是名信根。b何等为精进根?已生恶不善法令断,生欲方便,摄心增进;未生恶不善法不起,生欲方便,摄心增进;未生善法令起,生欲方便,摄心增进;已生善法,住不忘,修习增广,生欲方便,摄心增进,是名精进根。c何等为念根?若比丘内身身观住,殷勤方便,正念、正智,调伏世间贪忧。『如是』外身、内外身。受、心、法法观念住,亦如是说,是名念根。d何等为定根?若比丘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乃至第四禅具足住,是名定根。e何等为慧根?若比丘苦圣谛如实知,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是名慧根。…若比丘于此五根如实观察已,得尽诸漏,离欲解脱,是名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作,离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得解脱。(大六四七,六四九)【S5,9-10】

此处指出,要解脱,就要依次培养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的能力,最后以正智(final knowledge)得到完全的解脱。

B科学譬喻

例如,氢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伦作用力的束缚下,电子处在不同的能阶中,有时处在第一能阶,有时处在第二能阶,有时处在第三能阶,有时处在更高的能阶。低能阶的电子吸收光量子后上升到高的能阶。只要所吸收的能量超过「束缚能」,这一电子就解脱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

C法喻配合

证悟者在证悟那一个剎那,是精神的量子跃迁,此时吸收一「精神量子」。要不断培养出足够的五力才能发生跃迁,最后从「业烦恼力」的束缚中,脱离出来,进入涅槃。犹如束缚电子要得到足够的能量,才能变成自由电子。

问:解脱后会不会再退转,犹如自由电子受撞后又被捕?

答:今因心灵的束缚力已完全没有了,修行者所培养的觉性也不再减,所以不会再退转,也可以说,已没有心灵位能的凹槽,因而不再受拘束,这是不可逆的现象,犹如绳索断了,不同以往,所以称作大死一番。

问:既然无我,谁得到解脱?岂不是矛盾?

答:这一疑问可以用譬喻来了解:每一轮回中上升的众生,犹如氢原子中的电子由第一能阶上升到第二能阶后,前后的能量有所不同,所以不是完全相同的「一」。唯有前后完全相同而不变的电子,才称作电子的「我」,站在这角度来看,这一上升的电子是无我的。另一方面,升到第二能阶的电子是来自第一能阶的电子吸收一光子所成,所以不是完全无关的「异」,站在世俗的角度来看,是同一个电子的延续,是依于缘起而存在的。所以这上升(或下降)的电子是缘起而无我的。轮回中上升或下降的任一众生也是如此,都是剎那变化而无常、无我的!

问:如何培养出足够的五力以发生跃升?

答:寻找答案的方式,是经由闻、思、修三个阶段:(a)亲近善知识以多闻;(b)经过多闻后的「思」,可以事半功倍,并避免歧途。不经过多闻的「思」,难免闭门造车;(c)禅修:提升观察的能力,以更稳定的心(止)、更多的观察(观)培养出足够的五力。经过闻、思后的「修」,才易得到心灵的跃升。

 


{返回 林崇安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的宇宙观
下一篇:评析藏传逻辑论式
 阿含问答
 印度部派佛教的分立与师资传承的研究
 《入中论》破「实质有的我」的探究
 禅修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讲 六生喻经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止观要义 3 止观的四种所缘
 密宗的方法--密宗修行的次第总说
 《杂阿含334经》的要义
 《杂阿含306经》的要义
 生活与禅修
 北传阿含经论中的止与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诚信大和尚开示[栏目:其它法师]
 为了生死而出家 We Leave the Home-life in Order to End Bir..[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31集[栏目: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净空法师]
 安居第二十六日(一):珍惜点滴善缘[栏目: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断恶修善痕迹都找不到[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九]
 承受极大痛苦,所以结出美丽异常的珍珠[栏目:看开]
 最近网络上流行一个泰国的感人故事,师父可以解说吗?[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呼唤观世音[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203.参云岗石佛 Visiting the Stone Buddhas at Yun Kang[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四十一集[栏目:天台小止观讲解·成观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