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自觉手册 6-1 导论
 
{返回 佛法与内观系列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01
6-1 导论
 
 我所说的法(真理),人人有份。它并不特别属于某一宗教,不论佛教、婆罗门教或基督教;也不专属于任何国籍,不管是泰、中、法、英、美、日或台湾,任何人证悟了它,就拥有它。
 悟者得之;迷者不察。人人本具,不论教派。
 悟了,你无法阻止他人修习它。
 悟了,你无法摧毁它,因为它不可摧。
 你无法阻止他人证悟它,因为行者自修自悟。
 悟了,你无法摧毁它,因为它一直如此。
 
 人本身即是宗教。
 法在人中,人即是法。
 古人说:「天堂在心中,地狱在心中;涅槃(一切烦恼与痛苦的止息)也是如此。」
 心在那儿?
 你可曾见过心?
 若不曾见过它,你应修行直到了解心是什么为止。
 地狱是指心理上的痛苦或不快乐。当它消失时,我们便在天堂里。每当瞋心起时,我们又回到地狱。
 
 佛性是清、明、静、净、亮、敏的心。这心人人都有。
 水和泥不是同样的东西。泥使水看来混浊,但水本自明净。我们的心也是如此。如果能领会这点,便能逐步走上正道。佛性就是清、明、静、净的心。心净则泥无法再使水染;心亮则泥沉,脱底而落;心敏如光,能看清万物。
 世间法(世俗谛)与出世间法(胜义谛)同时存在。
 如果我们真正体悟后者,便能辨别两者,否则便无法区分。
 
 使悉达多太子成为佛陀的法,在他之前就已存在。它就是当下这中性(不是快乐也不是哀伤)的心。
 你现在听我说法的心如何?
 它是中性的。
 你认知这心态吗?
 假使你认知这中性的心,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宁静。你可以工作、谈论或思考任何事情。这种心毫不费力。
 它很容易调教,但是,不了解它的人却常把容易的变成没必要地困难,或是简单复杂化。
 这中性的心(自然而)毫不费劲。
 人人有这种心,但我们不曾注意。它就是所谓的平等心。
 
 人,生而思考,思此想彼,永无终止。
 念头像溪水般地流动。
 念头是最快的,快过闪电或其它。
 由于我们看不清念头,所以有痛苦。念头本身并不是痛苦。当念头生起时,我们不能同时看见、知道和了解它,因而生起贪、瞋、痴而带来痛苦。
 贪、瞋、痴事实上不存在,只因我们看不见「心的源头」它们才生起。
 
 因此,让我们来培养自觉。念头生起时,知道、看见、了解它。这就是觉知-静定-智慧。我们称之为「自觉」。只要我们觉知,念头就无法作怪;若不留神,它便导演不停。
 这方法是顿悟的捷径。

{返回 佛法与内观系列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自觉手册 6-2 第一、培养自觉
下一篇:自觉手册 6
 正确的修行 附录 9-5-2 《内在品质的生活》摘要
 观呼吸与观四界 三、辨识色法的理论 10-3-5 伍、心清净
 身念住念观法 第二篇 实修 7-2-2 二、实修
 身念住念观法 第一篇 理论 7-1-6 六、当下和实相
 观呼吸与观四界 一、如何培养入出息念 10-1-1 壹、入出息念的培养..
 观呼吸与观四界 三、辨识色法的理论 10-3-1 壹、练习内观必须了知..
 自觉手册 6-1 导论
 观呼吸与观四界 二、如何培养四界观 10-2-1 壹、四界观简略法..
 身念住念观法 第二篇 实修 7-2-4 四、结论
 观呼吸与观四界 三、辨识色法的理论 10-3-7 柒、内观与剎那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New Homes for the Tree Spirits (Wise Advice)[栏目:Buddhist Tales For Young & Old]
 相应10经 根本定与适当作者经[栏目:相应部 34.禅相应]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五十四讲[栏目:阿秋喇嘛传记·讲记]
 因果报应真实不虚[栏目:传喜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七五0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八集]
 弥陀成佛大愿的重心[栏目:大寂尼师]
 借口之害[栏目:人生加油站·迷悟之间]
 心宽是福[栏目: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六章 部派分化与大乘[栏目:印顺法师]
 密咒道十基础及甚深口诀乘教授答问[栏目:莲华生大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