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身念住念观法 第一篇 理论 7-1-2 二、智阶
 
{返回 佛法与内观系列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66
7-1-2 二、智阶
二、智阶
佛陀透过三个阶段体证四圣谛。因为没有人可以教他,因此他靠自己体会这三个智阶。
 
壹、谛智
第一智阶,称为谛智,他体会到:
1)苦谛有十一种形式:(五蕴的)生,(五蕴的)老,(五蕴的)死,哀伤,忧戚,(肉体的)疼痛,苦恼(心灵的苦),失望,关于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
所有的苦都是由于对五蕴的执取。
2)苦之因(集谛):欲贪、色贪、无色贪(见1.4.5节「四圣谛」)。
3)苦之灭(灭谛):涅槃是止息苦因(集谛)和果(苦谛)的法,因灭果便灭。
4)灭苦之道(道谛):八圣道是中道,是唯一可以灭苦的修法。
 
贰、作智
这是以第一智阶为基础的实修。苦必须靠修行来认知。集(苦之因)必须靠修行来断除。灭(涅槃)必须靠修行来证得。道(八圣道)必须靠修行来发展。
 
参、证智
证智是成果,或认知所修的与四圣谛之关系的智见。这三智(谛智、作智、证智)被看成是「三层相关的智见和内观」-与四圣谛有关的三种直观智见。
 
佛陀在悟道的当夜经历了四圣谛的三个智阶(他经历了4×3=12阶),然后他了解了三个智阶(谛智、作智、证智),每一智阶乘上四个圣谛。
 
修行者想要像佛陀一样灭苦,必先了解第一智阶(谛智),然后了解修法并遵循修法(作智)。这两种智慧配合在一起,就是我们所要做的修行。
 
如果你了解第一智阶(谛智),而修第二智阶(作智),然后乘上四个圣谛得到4×2=8,就是你现在的毗婆奢那修法。如果你了解结果(证智)就是4×3=12,亦即修行者已成就了出世间法。
 
在佛陀悟道不久之后所做的说法(「初转*轮经」)之中,他用以下的词句描述三个智阶:
 
诸比丘!我于此四圣谛,以如此三转十二行相,如实智见尚未为完全清净期间,诸比丘!
我于天、魔、梵天世界、沙门、婆罗门、人、天众世界,不称现等觉无上等正觉。
诸比丘!然我于此四圣谛,以如此三转十二行相,如实智见已完全清净故,诸比丘!我于
天、魔、梵天世界、沙门、婆罗门、人、天众世界,称现等觉无上等正觉。
又于我智生、见我心解脱不动。此我最后生,不更受后有。
(南传律藏大品第一大犍度)

{返回 佛法与内观系列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身念住念观法 第一篇 理论 7-1-3 三、三十七道品
下一篇:身念住念观法 第一篇 理论 7-1-1 一、佛法
 身念住念观法 第二篇 实修 7-2
 正确的修行 附录 9-5-2 《内在品质的生活》摘要
 身念住念观法 第一篇 理论 7-1-11 十一、蔽三法印的因缘法..
 身念住念观法 第一篇 理论 7-1-7 七、精进─正念─正知,如理作意..
 观呼吸与观四界 三、辨识色法的理论 10-3-1 壹、练习内观必须了知..
 观呼吸与观四界 三、辨识色法的理论 10-3-8 捌、所有三相..
 自觉手册 6-2 第一、培养自觉
 观呼吸与观四界 三、辨识色法的理论 10-3-2 贰、二十八种色法..
 生活中的禅修 11-3 正念动中禅第三日法谈
 基本佛经选集二 2-1 法蕴经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如来藏与中观(谈锡永)[栏目:如来藏思想研究]
 如果不喜欢佛像的颜色和面容,把它改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是否有过失?[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成功人生的七个重点[栏目:慧语禅心]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一课 佛的意义[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一册]
 大学毕业好几年了,总感觉自己面临着“好工作难找、房子难买、家庭难成”等...我该如何是好?[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五)第七集[栏目: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第二 欢喜园品[栏目:有偈篇]
 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相[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四]
 慈悲要有智慧[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佛教净土法要 第一卷 净土白毫观修法 第二章 净土宗白毫观修法述要[栏目:宋智明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