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摄大乘论 第30讲
 
{返回 韩镜清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67

  第30讲:第二品(第18页第1行-6行)

  (1994年10月30日)  

  (此处应正讲:“复有粗重相及轻安相。粗重相者,谓烦恼随烦恼种子,轻安相者,谓有漏善法种子。此若无者,所感异熟无所堪能、有所堪能、所依差别应不得成。”)

  刚才咱们谈的这就好象是,有生命的东西一样,所以现在讲生命科学,它都有一个生长的问题。生长就是由青而黄,由小而大,它有发展,这也是一个大问题。

  就是现在,什么是生命?现在善、恶跟这生命有特别关系,这还是一个种子吧,它自己有个理想似的,我要怎么长,它有一个要求,有固定理想。生物都是有生命的,它有它的一个趋向,好象它有个理想,这是怎么构成的?你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好象它那个瓜子里头,它就有,我要生根、长芽长叶、然后生到开花结果,它有它一套的想象的。这跟矿物不同,它就是有这样一过程,它这过程固定的、有要求。

  过去我在作研究生时候写文章写的“似有所心”,好象它自己有心,它有它的想象,所以这个生命的问题,到底什么是生命?这问题也是大问题,现在也是解决不了。它能生长,有它固定的发展道路。这个到底怎么来的?按照善跟恶,里头还有无记,所以这答案很特别。

  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它不管这个,没有好坏问题,而佛教里头,这好坏善恶,是不是马克思的各种社会阶段就有不同的善恶问题,当然他里头,恩格斯说有好多道德的问题是有延续性的,不是因为社会有所变迁就有所变迁。但是这善恶,到底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怎么分别?是不是有固定的范围?所以这善恶跟这生命有特别关系了,这一点是世界上也没有,除了佛教其他没怎么提。

  所以我们要读佛书,必须要找出它的特点来,跟其它的学问不同,这点拿其它,象现在的科学里头的东西跟佛教来比附,认为这样子好象都弄成一个东西,这个是大问题。要不就把哲学跟佛学比,要不拿常识科学跟他比,都是错误的。

  问题是什么?就是这个有我无我的问题。所以什么是善?无我的才是善,近于无我的也是善,有漏善,有我的都是恶的,都是由无明来的,都是不了解真如,背叛真如的,也就是不了解什么是无我,主张有我。其实这一下子,弄得天翻地覆,所以都是成了恶的东西,成了杂乱不堪,丑恶、污秽、烦扰恼乱就这一套吧。刚才说是粗重等等的,不清净种种的。

  所以善恶,要讲起来到底是怎么回事情?刚刚咱们说清净不清净种子,杂乱不杂乱,烦扰恼乱不烦扰恼乱等等的问题,还是这有我无我的问题,染污、染着,都是跟这有关系的。

  所以佛教这二无我,实际是真是这样,释迦牟尼谈的蕴跟我的分别,我看大家要好好研究研究,这个问题是人类的大问题,首要问题,这个问题要不解决的话,这扣不解决的话,就变成了生死轮回的问题。所以一个是生死轮回,一个是涅磐,两个,最后,佛教说是“无住涅磐,既非生死又非涅磐”,这是总的一个看法。

  刚才说了,涅磐是人类的一个总的理想,到家了不到家,最圆满不最圆满,所以,这问题也是人类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可是大乘发展到极致的时候,那就是生死跟涅磐也要打破,无二,不住生死,不住涅磐,所以在这不住生死、不住涅磐,这就完全彻底的跟法我见地彻底分离了。

  刚才说贯穿一切,这贯穿一切的东西没有,那是人类自己加上去的,必须把这问题弄清楚,才能认识真实,你那个常一不变,你那个独立存在,根本是你自己的杜撰,必须把你杜撰的东西解决了,你才能认识真实,那认识真实跟你那杜撰不一样。你那杜撰是有分别的、有差别的,有二的。这是无二,无分别的,也没有常,也没有断,也没有生死,也没有涅磐,这才是真实。你陷于一端,那都有问题,那都是有为法,不是无为法,所以释迦他发明了这道理,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能超出三界的,就是这种思想、这种智慧。

  咱们要真是懂了佛教所讲的无为法,你说是世间哪种学问能谈的到这些?能接触的到这些?一般都是拿自己的小聪明来比度推测,都拿自己的成见来往上加,所以佛教来到中国,就很快地华化了。它就把真如变成有为法了,那就是拿自己的这一套东西来解释佛教,来破坏佛教,破坏真如,破坏无为法。

  所以这样的一种特殊的学问,真是宝贵的很,所以三宝,我现在翻译的,三种稀有的珍宝,不是一般的宝贝。你象无为法讲的,哪一种学问能讲到这样,无二无差别。

  所以我感觉接触到这种学问,那真是特别的一种幸运,每时每刻我们都可以在定中,也可以在修行中,那就是我们每时每刻对治的是什么?对治的是有我之见,每时每刻你能对治、抓住这种有我的见解来对治它,你看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们宇宙是能变的,不属于旧的,不属于生死法,不属于有为法。

  要普通说,有人说我们不讲修行,因为什么?也不磕头、也不拜佛、也不烧香,那你怎么算佛教啊?他这么指责,佛教最大的修是什么?是认识真实,破除二种我见,从思想上入手,从智慧上入手,从意业上入手,身语意业,意业是最主要的,脑子里装的乱七八糟,你去磕头去,拜佛去,有什么用处?那是修吗?哪个我给你磕个头,明儿个多赚点儿钱,这,你说是……。

  我们主要是拔我见的根儿,彻底的拔出来,怎么拔法儿呢?就是每时每刻审查我们自己的认识里头,是不是有我见?你拔得越多、拔得越干净,你认识真实越多,跟真如更接近,就是这么回事。

  你要把这个二无我所显的真如还当成一个能生起万物的东西,跟上帝似的,跟单细胞似的,这是很错误的。你拿有为法来推测真如是什么东西,还构画,画一图画,那图画哪儿有这种真实啊?

  所以佛教是特殊的学问,你不能拿一般的东西来比附,比附一定有错误,尤其我们什么是我也不知道,什么是我见也不知道,一点儿也没破除的时候,你要是写一我的思想是有系统性的,写一我成为一个哲学家,那就自己去成为哲学家去吧,跟佛教没有关系,你还得生死轮回里头打转。你哪儿能享受这种真正的法乐?

  刚才谈到善恶的问题,给引到这地方来了。所以这善恶到底是怎么回事情?根子是什么?为什么这善恶有这么大的影响?可以说是生命起源的问题,善是有一种力量,感引,恶也有感引,它有一个生长、发展的问题,是有生命的问题,所以看起来必须把善恶问题跟异熟问题密切联系起来。

  什么叫异熟?异熟就是一个生命的发展,由青而黄,由幼到长的问题,由种子到发芽,真正是生命的种子的关系。那善是什么呢?不善是什么呢?恶,十大烦恼或是六大烦恼,随烦恼,那东西都是恶。所以善恶是固定的东西,是跟烦恼有密切关系,我们现在所知依讲因果律、规律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生命?那就是善恶的所感的东西。

  这个善不是一种空虚的善,善它是行动,是不是有烦恼随烦恼,跟反烦恼的问题,你这烦恼跟反烦恼,这个东西都是在那儿用力,有力的问题,就是生命的问题。可是这个东西,必须要通过阿赖耶识,刚才说前头跟后头两种到底是什么关系,你说它是一致的?这问题就严重了,前后它本来不是一致的,可是又相似相续,所以屡次谈什么是相续,怎么相续下去?来龙去脉,怎么有来?有去?

  你说咱们讲所知依就是讲因果规律,必须你建筑在无我无常上,互相依存上,必须如幻如梦的东西上,决不是里头包含我见的,那我见是不如实的,你加在因果律上,也不能形成因果,可是因为你加了我见,才能造成生死。在有受尽无受尽,这问题也是大问题,(录音结束)

  

  (“复有有受尽相、无受尽相,有受尽相者,谓已成熟异熟果、善不善种子,无受尽相者,谓名言熏习种子无始时来种种戏论流转种子故。”)

  咱们可以断定,包括所有的动物、生物都是这样,无受尽,就是名言种子,或者言说种子。这言说种子也很重要,但是它必须有善恶种子,才能实现,还得加点力量。这无受尽相,也是能相,有受尽能相跟无受尽能相,一个是善恶种子,一个就是名言种子。善恶种子,就是有力量加在里头,因为它有一种力量在里头,于是它一定得结果的时候,一定有一个渐次,由青而黄,异熟,不同的阶段,才能熟,有阶段性问题。那名言没有阶段性的问题,那始终好象是都是一样的。或者在新添什么东西,不管它,都是无受尽,没有说是经过什么阶段哪,它没有阶段性。有受尽,都有阶段性,有发展性、有成长性在里头。没有成长性,象

  

  “名言熏习种子,无始时来,种种戏论流转种子”,名言熏习种子也可以叫作言说熏习种子,有一种力量加进去,所以后来咱们修行的时候,有加行,用点力气,比如现在劳工神圣,好象用力气才能解决问题,生产力、战斗力,都好象有一个造作、努力不努力,都有这个,都有点象五个遍行心所里头的思心所,造作。

  这名言跟造作相反,它是构画,它是想,跟想心所构画、结构、想象、设想,“无始时来种种戏论流转种子”,这名言种子很多,还有新添的问题。

  上次我们谈到这个引发的种子的问题,引发差别的问题,引发熏习的问题,也提到新的问题,新是过去没有,现在有,这个新怎么来的?以前咱们也特别谈过这个问题,这也值得我们特别注意。

  种子里有本有种子,十大烦恼里头有贪嗔痴,还另外有我见,萨迦耶见,这个我见,这我,独立存在跟常一不变的根本没有,是人的真正创造,没有它,能创造出来,是不是这有点新,有点儿特别?烦恼里头,的确是,没有的它可以使之成有,所以这个烦恼是不是都是,莫名其妙地就来了,这我们脑子里,莫名其妙地这无明就出来了。

  贪嗔痴,当然这里跟熏习有关系,习惯,有点儿温故而知新,因袭旧名言,来产生新的名言。这都是,有些地方我们都应当仔细地探讨,仔细探讨的时候,你会发现,有我跟无我在那儿摩擦。可我们每天生活里头有我见跟无我见摩擦,我们每时每刻都有一个歧路,哭歧的问题,到底是有我还是无我,到底走哪一条路?

  你象第七识缘第八识,那个相续,为我,那也是这么个问题,是不是老在那儿斗争,歧路、徘徊,善恶在那儿,有分的开也有分不开,中间有无记。所以应当联系起来看,一方面加上力量,一方面作一构画的东西,怎么实现这个构画,加上力量,使之完成。

  构画就是刚才说的想心所,这个施力的方面,就是思心所,跟思心所相应。种种戏论,这个戏论,我们看小说、故事、剧本,这里边造魔造的很厉害,也就是制造种种矛盾,没有矛盾也就没有戏法了,没有这个故事了,越层出不穷的矛盾,到解决的时候,又加上新矛盾,波澜壮阔,看起来越有意思,更想象以后怎么结束,怎么圆满。这个东西,戏论,你不加点作料,加上点矛盾,好象觉得没意思,这个兴趣就在、有点儿趣味就在矛盾,加作料,人也奇怪,非要加作料才有意思,加点矛盾,新矛盾又出来了,所以这个戏论这个戏也有个新的问题,你排除旧的,净那一套不行,得来新的,来打开局面,开放,吸收。

  总之无始以来的戏论,花样翻新,所以跟这个烦恼都有关系,烦恼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东西,你象贪嗔痴,首先是这三种东西,欲界很少不拿这三种东西作戏论的。所以,构成里头要么是黄色的,要么是凶杀的,尤其在欲界众生里头,这个东西是花样,造的魔造成种种矛盾、种种故事。所以这地方,我希望咱们好好地把这个新的旧的问题注意一下,它这个有受尽,有无受尽。(录音结束,只有一盘录音带)


{返回 韩镜清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摄大乘论 第31讲
下一篇:摄大乘论 第29讲
 摄大乘论 第2讲
 摄大乘论 第5讲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八 七、惑业苦总摄十二有支
 成唯识论疏翼 凡例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八 一、明四缘依十五处立十因
 摄大乘论 第26讲
 摄大乘论 第38讲
 摄大乘论 第135讲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八 十三、十一门广外问答
 摄大乘论 第95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玄奘精神 第12节:第二章 随机而变,智慧胜于机巧(5)[栏目:玄奘精神]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一讲[栏目:学诚法师]
 悼念杨洪先生[栏目:温金玉教授]
 占察善恶业报经 4[栏目:梦参法师]
 时刻都不忘失精进修行[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龙树亲友书 第三堂课[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发愿文讲记[栏目:唐思鹏居士]
 六祖坛经讲话 代序 禅与现代人的生活[栏目:六祖坛经讲话·星云大师]
 法身二病[栏目: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3.水坑里的大虫[栏目:动物的故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